從絕收到豐收!新華社報導鶴壁受災農田恢復生產情況

鶴壁新聞網 發佈 2022-06-16T10:04:23.309905+00:00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岳珂/文 新華社/圖】6月13日晚,新華社客戶端以《從絕收到豐收,受災農田恢復生產記》為題,詳盡報導了我市濬縣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方從受災到恢復生產再到豐收的全過程。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岳珂/文 新華社/圖】6月13日晚,新華社客戶端以《從絕收到豐收,受災農田恢復生產記》為題,詳盡報導了我市濬縣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方從受災到恢復生產再到豐收的全過程。

去年我市遭遇了罕見的暴雨侵襲,暴雨過後農田積水嚴重,許多農田到當年10月底都未能排澇完畢。濬縣種糧大戶周位起流轉的1200畝土地就位於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方的核心區,去年平均過水深度2.5米,農業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秋糧絕收27.6萬畝,農田裡一片汪洋。

報導以周位起的故事為切入點,全方位報導了受災農田從被淹到排澇,從播種到精細化管理的全過程。儘管晚播晚種,30萬畝高標準農田是今夏豫北地區最晚收穫的麥田之一,但晚收並不意味著少產糧,預測畝產仍可達到1300斤以上,小麥的質量和產量遠超預期。周位起的故事也是我市受災農田恢復生產的一個縮影,在國家災後重建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幹部群眾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搶播搶種,高標準重修重建農田,精心呵護精細管理,終於迎來了夏糧大豐收。

報導以視頻和文圖的形式刊發,通過受災前後場景對比、數據支撐和現場採訪,生動地還原了我市幹部群眾的奮鬥歷程。報導一經刊發就引起了群眾的廣泛關注,截至記者發稿前,閱讀量已超125萬次。「看到報導就想起了去年最艱難的時刻。」市民張軍鵬感慨萬千,「最嚴峻的時候我在衛河堤上巡堤,抗災結束以後又參與到了災後恢復重建中。報導中提到的豐收的麥田,讓我覺得當時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對我個人而言,那場洪水是災難更是一種激勵,讓我有勇氣面對未來的一切挑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