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飛彈不如賣茶葉蛋?航空航天應屆生招聘平均年薪超20萬元

中國經濟週刊 發佈 2022-06-17T19:34:54.833331+00:00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賈璇|北京報導「造飛彈不如賣茶葉蛋?」這是上世紀90年代,社會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一直以來,在大多數人眼中「干航天」都和「辛苦」「奉獻」密不可分。在就業市場上,航空航天專業也算不上熱門,甚至有些「小眾」。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賈璇|北京報導

「造飛彈不如賣茶葉蛋?」這是上世紀90年代,社會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一直以來,在大多數人眼中「干航天」都和「辛苦」「奉獻」密不可分。在就業市場上,航空航天專業也算不上熱門,甚至有些「小眾」。

近年來,伴隨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刷新紀錄,航天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發射能力顯著提升,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突破,產業創新發展進入「快車道」。國家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據《2022年春季就業市場趨勢觀察》(以下簡稱《觀察》)顯示,今年春招旺季以來,新能源、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生物製藥、工業自動化等高端製造業領域的招聘規模快速增長,同比增幅超過40%。其中,工程技術類崗位的招聘規模同比增幅達到77%,是增速最快的細分職類。

在2022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長最快的10個行業中,航空航天類專業應屆生招聘平均年薪最高,達到20.70萬元。對比《2022高校畢業生擇業洞察報告》中,對於第一份工作的薪資,畢業生期待月薪占比最高的6000~8000元,可謂是「高收入」專業。

但實際上,《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和多位「准航天人」交流後發現,這些年輕人選擇「追星逐月」的初心,並不是「高收入」。在他們身上,蘊藏著一份獨特的就業觀。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I攝

熱血少女「捨不得」改行:找工作不能只看收入

在眾多新入職的應屆畢業生中,來自河南鄭州的26歲女孩蘇蓓格外顯眼。身材纖細、相貌清秀的她,和其他高大的理工男孩站在一起,不禁讓路過的人多看上兩眼。

對於旁人的目光,蘇蓓已經見怪不怪,笑著介紹著專業——飛行器動力工程,簡單來說就是「給飛行器做發動機」。回憶當初選擇如此「硬核」專業的初衷,蘇蓓率真地回答:「想學點不一樣的。」

入學後,蘇蓓發現自己確實選擇了一個「挺特別」的專業:專業挺難,女生特別少,男女比例大約為9∶1。「女生做航空發動機是比男生要困難一些,比如下車間和搞試驗都需要體力。」蘇蓓緊接著補充,但女生也有女生的優勢,比如心思更細膩等。

本科畢業時,蘇蓓身邊有同學開始動搖,產生了「改行」的念頭。「當時面臨就業選擇,每個人的志向不同。有人去了網際網路企業或者改學其他專業。畢竟我們這行不是『來錢快』的行當,做科研需要特別踏實,是長期投入的那種」。

糾結了一周,蘇蓓最終決定考本專業的研究生,理由很簡單——捨不得。「我覺得自己挺熱血的,雖然專業難度大,但開始學習,那種情懷就來了。」她說,自己的老師們都是「老航天人」,時常給他們講述奮鬥故事,慢慢地,家國情懷、航天的傳承精神也就在大家心裡扎了根。用流行的話來形容,「多少有點浪漫在身上」。

對於就業,蘇蓓說,今年她所在的專業有超過200名應屆研究生畢業生,除去繼續深造的同學,基本上都已經落實工作了。「我沒聽說身邊有人還沒簽三方,大家的就業前景都挺好的」。

對於超高就業率的原因,蘇蓓認為還是專業對口。「我們的專業性質和用人單位的業務高度匹配,畢業生的流向大多為全國各地的研究所。」

這一點在面試環節也有所體現。去年10月底,某研究所來蘇蓓學校進行校招,在她投出簡歷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面試通知。因為疫情,僅經過一次線上的群體面試後,11月底就簽了就業三方協議。「別看面試次數少,含金量可是很高的。各個系統的專家和教授進行提問,每個問題都直指命門,立判高下。」

此外,據蘇蓓介紹,航空航天系統的招聘中,還有專屬的「常規操作」,就是「行業大佬」——總設計師們親自校招。「我在學校就見過多位各個項目和分系統的總設計師、主任設計師,還遇到過集團董事長來招人,而且單位會優先讓校友回母校宣講」。

什麼樣的畢業生會讓單位「搶著要」?蘇蓓說她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同學,今年畢業後,國內兩所專業領域內「天花板」級別單位都向他拋出橄欖枝。蘇蓓對他的印象是踏實、認真、靠譜,還能吃苦。「這些品質在科研領域尤其重要,我常看到他在自習室里熬夜畫模型」。

蘇蓓馬上入職的單位遠離家鄉,但全家人都特別支持。能夠成為一名中國航天人,讓她有軍人情結的父親格外欣慰。「他們覺得我的工作不僅僅是打工養活自己的差事,是在給國家作貢獻。」這份特殊的就業自豪感,不僅局限於她的三口之家,更在家族裡流傳。

據說,她已經和自己上初中的表弟「種草」多次,希望他以後也能加入中國航天的隊伍。她還有個更熱血的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設計的發動機能成功上天,提高中國航天在世界的水平和地位。

造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春季需要招聘博士的崗位規模同比增幅達到120%,主要集中在醫療製藥、數位技術和智能製造三大領域。

1992年出生的山東男孩李智正是今年畢業的一位博士,本科到博士學習的都是燃燒專業。用他的話來說,自己成為「航天人」靠的是緣分。

高考報志願時,從小喜愛機械、賽車的李智,按照字面意思選了「能源動力」專業,想著以後開發炫酷新奇的新能源。沒想到開學後,老師直接把學生帶進了鍋爐房,開啟和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打交道的學習生涯。

短暫的迷茫過後,隨著學習的深入,李智竟然在一團團火焰中找到了探索樂趣,成績也名列前茅,還獲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資格。

在後續讀博的過程中,李智做過兩年的研究生輔導員,在觀察眾多師弟師妹的就業情況後,他發現了航空航天專業的一些就業特點。

「首先來說,學習航空航天專業的學生,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更多的都是從自身興趣出發。我也是對這行有好奇心,心生喜歡才會選擇。加上經過自身努力打造的產品上天了,那種無法替代的成就感,更讓人嚮往」。

其次,我國的航天事業正處在高速發展的時期,人才缺口非常大,多數研究機構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擴招。以李智入職的研究所為例,今年招聘的應屆畢業生數量相較於去年就近乎翻倍。

行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更多年輕人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李智說:「一些優秀的學哥學姐,通過自身努力,入行5年取得了其他行業入職10年才能獲得的成績和認可。」

此外,航天人的整體待遇也在穩步提升。「社會上有句老話,『造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說的是上世紀90年代時,有的航天單位發不起工資。如今可不會了,雖然無法和風口行業相比,但隨著國家不斷重視,行業整體待遇得到了穩步提升。」李智笑著說。

5月底,新入職的李智更新了一條朋友圈,內容是自己拍攝的新單位夜景。構圖上,辦公樓前帶有濃厚航天色彩的雕塑被擺在C位,從配文中可見他對未來的期待——東風正舉。

(受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