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彩助力非遺進校園 給榮昌陶注入新活力

中國福利彩票 發佈 2022-06-17T22:47:57.295672+00:00

在泥與火的氣息中,一個個榮昌陶器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也不斷壯大著「榮昌陶」非遺文化傳承人的隊伍。引來活水 助力夯實學生技藝。

「金竹山,瓦子灘,十里河床陶片片。窯火燒亮半邊天,窯公吆喝悍聲遠……」這流傳幾百年的民謠,是對古時榮昌陶器生產盛況的真實寫照。「紅如棗、薄如紙、聲如磬、亮如鏡。」作為中國「四大名陶」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人們對「榮昌陶」的美譽。

在榮昌區職業教育中心的「公益福彩·名師工作坊」內,揉泥、制坯、打磨、刻花、上釉……在泥與火的氣息中,一個個榮昌陶器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也不斷壯大著「榮昌陶」非遺文化傳承人的隊伍。

引來活水 助力夯實學生技藝

2021年11月,重慶福彩聯合重慶市教師教育學會,與榮昌區職業教育中心正式簽訂關於「公益福彩·名師工作坊」項目捐贈協議,並投入10萬元公益金,用於「榮昌陶」非遺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傳承人的培養。

「自福彩名師工作坊成立以來,我們已經新增了一台窯爐、拉坯機、球磨機等不少實訓設備。」作為「公益福彩·名師工作坊」項目負責人,李志鵬介紹,目前,工作坊已擁有完善的實訓場地和相關的實訓設備,將致力於打響學校「榮昌陶名師工作坊」品牌。

活態傳承,夯實傳承人技藝,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歷久彌新,光靠設施設備還遠遠不足,擁有好的「帶路人」更為重要。

據介紹,作為重慶市中職學校中唯一一所開辦陶藝專業的學校,目前,榮昌區職業教育中心「榮昌陶名師工作坊」已完成專業教師團隊的組建工作。學校民族工藝品製作(榮昌陶方向)專業專任教師人數達12人,其中校內專業教師6人。同時,為提升學校陶藝教師的專業技能及擴充學校的師資水平,學校特聘請榮昌陶瓷大師梁先才、劉吉芬、梁洪萍等人為外聘專家及教師,定期到校為學生及教師開展專業課程的技術指導和學習交流。

多措並舉 助力完善人培模式

如何在職業教育中充分發揮出非遺文化的育人功能?這是李志鵬和同事們長期思考的重點。

從成立「榮昌陶」非遺傳承人、行業專家、教育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到校企共同研製民族工藝品製作(陶藝方向)人才培養方案,再到組建「非遺大師+專業教師」雙導師教學團隊,共建共施「榮昌陶」專業特色課程,榮昌區職業教育中心多措並舉,只為完善「榮昌陶」非遺傳承人培養模式。

「做好人才培養方案是最重要的,要讓學生在學校裡面更加明確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自己未來可以做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對於名師工作坊下一步的重點,李志鵬這樣說道。

據悉,目前學校已經初步形成「輪崗式」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學校正在積極與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等高職院校商討民族手工藝(陶藝方向)專業的中高職「三二分段」人才培養方案,為學生升學就業拓寬渠道。

滲透融合 助力擦亮非遺產業名片

「一坨泥,居然燒成了一個杯子、一個碗。老師,我們也想做一個!」

「我想用來吃飯!」

「我想用來喝水!」

……

「沒問題啊!」

李志鵬說,這是他在為區內的中小學生們授課時,常有的對話。

近年來,學校逐步與榮昌安富中學等數所中小學共建共享「榮昌陶」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基地,面向中小學生開放校內「榮昌陶」實訓基地(陶藝坊),積極推進「榮昌陶」非遺文化進校園工作。

同時,2021年11月,學校先後與「榮昌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梁先才創辦的鴉嶼陶藝工作室,榮昌區國家綜合實踐基地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通過滲透與融合,引領帶動中小學全面融入「榮昌陶」教育,逐漸構建起中小學與中職(職普融通)一體化的「榮昌陶」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據介紹,截至目前,學校現已培養90名「榮昌陶」非遺傳承技藝學生,8000餘名學生參加了「榮昌陶」選修課程,開展了3000多名中小學生的陶藝手工創意體驗;開展榮昌區中小學美術教師陶藝技能培訓32人,再就業陶藝人才培訓94人;學校連續兩屆承辦全市中職技能大賽民族手工藝比賽,2021年協辦第四屆中國四大名陶(4+N)榮昌展陶瓷技藝大賽。

「有了名師工作坊,真是一件好事,不僅能夠融入大家的智慧、技能,為不同的教學目標做提升,還讓同學們對傳承『榮昌陶』非遺文化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李志鵬表示,希望以後能多一些這樣的福彩公益項目和宣傳活動,助力培育「榮昌陶」非遺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重慶福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