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陣痛繼續,虛擬攝影棚提升抗風險能力

一財風尚 發佈 2022-06-18T06:35:44.288316+00:00

每年6月,來自全國影視行業從業者、影視文化愛好者都會齊聚上海,分享藝術與商業的最新動態。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場備受期待的相聚,還需等上一年。日前,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與上海電視節組委會先後宣布,原定於2022年6月舉辦的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28屆上海電視節順延至明年舉辦。

每年6月,來自全國影視行業從業者、影視文化愛好者都會齊聚上海,分享藝術與商業的最新動態。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場備受期待的相聚,還需等上一年。

日前,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與上海電視節組委會先後宣布,原定於2022年6月舉辦的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28屆上海電視節順延至明年舉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發布公告稱,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於今年下半年陸續策劃舉行有關影展和主題活動。

上海歷來是全國影視文化交流最活躍的城市之一。2021年,上海全市影院票房共計25.44億元,票房成績位列全國城市第一。影院關停,影響著產業上下游各個環節。經歷寒冬與疫情的影視行業,從創作端到影院端都在通過各種方式的創新,進行自救。但是,即便是影院開業、行業重啟,從恢復期到真正進入良性的發展軌道,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陣痛。能否堅持下去,考驗著從業者的信心與意志力。

影院:主業縮水,創新經營

燈塔專業版顯示,自3月16日起,上海所有影院暫停營業。這是繼2020年上半年之後,上海電影院經歷的又一次漫長歇業。6月1日,上海市電影局發布《關於申報上海市電影院疫情停業補貼的通知》,為緩解本市電影院因疫情造成的經營困難,上海市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因疫情管控暫停營業、承諾願意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及時恢復營業的專營商業影院,給予適當的補貼和支持。

一家地處上海繁華商圈的影城經理向第一財經表示,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海地區影城的租金減免比較困難:「它不是全國性的停工。2020年上半年是全行業都停了,國家電影局鼓勵出租方對電影院減免租金。今年是局部的,所以需要影院自己去和業主談,沒法強制。」對於影院經營者而言,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控制成本,降低能耗,爭取稅收返還政策,「但這也是杯水車薪。」

第一財經了解到,部分影投公司正在上海地區以外的影城進行創新經營模式的探索,以彌補疫情造成的損失,票房不再是唯一的營收渠道。一家影投公司管理者告訴第一財經,儘管上海地區影城目前無法開展任何經營活動,全國其他地區影城眼下正在結合當地城市資源進行脫口秀、電影衍生科普活動、兒童劇演出等多種經營方式的探索,增加營收。待上海影院恢復營業後,多種經營模式也將同步推進。

後疫情時代,影院經營者意識到,長期以來影城盈利模式單一,無法抵抗不確定性帶來的種種風險,進而探索多種經營模式,但過程中還是會遭遇各種政策限制,比如對銀幕的使用、各種證照的申請等。目前來看,多種經營模式起到的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影院主業仍舊是票房業務。

截至6月15日,全國影院營業率恢復至八成,總出票數約為去年同期的70%。從關停到開業,恢復期所供給的影片數量和質量,對觀眾觀影意願的回歸至關重要。「最終還是要回到內容供給上面,其他一切都不能改變主業的供給不足,創新做得再好,也彌補不了這麼大的缺口。」上述影城經理表示。

影院主營業務票房收入下降,帶來的是廣告收入斷崖式下跌,背後指向的是觀影人次的下降。多位從業者向第一財經坦言,他們最擔憂的,是觀眾不愛去電影院看電影了。

疫情掩蓋了電影業本身存在的內容供給問題。2019年,電影票房達到峰值,增速放緩。這一年的電影作品百花齊放,在多個類型上誕生了諸多標杆性的作品,獲得了口碑與票房雙贏,比如《哪吒》《流浪地球》《少年的你》等等。但近兩年,電影市場上的頭部影片類型較為單一。影院在硬體上升級設備,最後長期閒置,市場上缺乏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影片支撐這些特效廳,吸引用戶的最終還是內容。

上述影投公司管理者認為,政策應當給予電影產業更大的扶持力度,包括專資的減免和返還、稅收優惠,對影片創作進行扶持,鼓勵更多類型的創作和多種經營模式的探索,留住寶貴的電影人才,「影院陣地上能夠百花齊放,為的是影院能夠掙到更多錢,持續地生存下去,員工才有士氣去服務好更多用戶,行業才能夠運轉起來。」

影視中心:行業信心正在恢復

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總投資近百億級的項目、地處上海松江的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宣布首期工程和招商進展。今年6月1日,受到疫情影響停工兩個多月的工地恢復施工。上海策灣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郗岳告訴第一財經,在兩個多月的閉環管理中,近四百名建築工人沒有出現一例感染,平穩度過了疫情高發階段,並於第一時間復工。

由於上海與外地間的物流尚未完全通暢,涉及到需要在外地進行加工的大型建材的運輸還是受到一定影響,但他們正在加緊施工作業,努力趕上進度。按照最新計劃,首期項目的東區在今年下半年竣工,西區在2023年竣工。

實際上,就在上海地區疫情暴發前,已建成的1號LED虛擬攝影棚進入試運營階段,完成了對外開放展示。當時有電影、電視劇、綜藝、廣告等二十多個項目洽談合作:「當時大家還是希望能在我們基地拍攝。使用新的拍攝手段,通過虛擬拍攝的方式,少拍一些實景和轉場,不用離開上海。」然而,受到疫情影響,當時在談的項目基本都黃了。其中一些項目在疫情期間選擇在外地完成了拍攝和製作,有的項目已經在平台上播出,另有兩到三個項目拍攝計劃擱淺,目前正在觀望當中。

郗岳透露,LED攝影棚將增加投資,進一步升級虛擬拍攝條件,以更好的狀態吸引其他項目來到上海進行拍攝。目前已經找到了契合的合作方,彼此都認同這項業務未來有發展前景。

越來越多的影視項目綜合成本、外部環境不確定等因素考量,大規模的外景拍攝、實景拍攝開始考慮用科技手段在影棚里實現:「影棚畢竟是一個非常可控的環境。在園區管理下,拍攝是能夠繼續下去的。目前上海還沒有特別大規模的LED虛擬影棚。下半年,我們希望能夠對上海的一些非常有拍攝價值的場景進行數位化的掃描,做成數字資產。」

郗岳向第一財經坦言,整個園區的項目一直是邊建設、邊招商,過去兩個多月,招商方面的成果無法落地,整體運營壓力較大。但是,他們也正在採取一系列的動作,提振行業信心。近日,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雲招商」專場進行直播,發布最新版《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影視服務手冊》,涵蓋從虛擬拍攝、實景協拍、企業入駐、人才培養等全產業鏈業務的服務措施。

「我們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全國相關同行,上海的文化行業還是會回來的。目前情況下,還是要想辦法把希望留住。」令郗岳感到欣慰的是,在一系列動作之後,不少項目與他們重新建立聯繫,多家影視文化企業主動了解相關政策,諮詢註冊事宜。與同行的交流令他看到了希望,但由於疫情未完全平穩,上海與外地之間的交通尚未完全開放,從聯絡洽談到最後真正的業務落地,還需要一個過程。郗岳預計,大約在七月之後,才會有更加實質性的招商成果。

郗岳認為,行業短期內,的確需要一些更大力度的支持:「我們這個行業,不是每一家公司、每一個個人都真的靠自己就能夠挺過去的。」但是,政策方面的扶持,並不意味著短時間內給予多少補貼,而是在了解行業發展的前景和價值基礎上,以相對穩定的規劃、清晰的規範,給影視行業的企業和個人提供長期發展的空間。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希望能夠實現的,便是常態化的產業集聚:「大家能夠在一個區域內穩定地生存、創作和發展,抱團取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