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這5年,隆德產業轉型升級拓寬致富路

隆德縣融媒體中心 發佈 2022-06-18T10:05:27.717707+00:00

隆德縣圍繞肉牛和綠色食品等特色優勢產業,「一戶一策」制定到戶產業扶持發展計劃,健全訂單農業等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每戶至少有1個增收產業,全縣特色產業覆蓋75%的農戶。

隆德縣圍繞肉牛和綠色食品等特色優勢產業,「一戶一策」制定到戶產業扶持發展計劃,健全訂單農業等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每戶至少有1個增收產業,全縣特色產業覆蓋75%的農戶。

奮進新征程,隆德縣創新推進三次產業融合聯動發展,肉牛產業推「出戶入園」標準化示範養殖和肉牛品種改良,綠色食品堅持以水定產,在渝河等川道區種植冷涼蔬菜,在六盤山陰濕區建設10萬畝高海拔馬鈴薯綠色食品基地,打造六盤山西麓綠色產業長廊,創建有機農業縣。

山水城市相得益彰。

冷涼蔬菜走俏南方市場

6月5日,隆德縣沙塘鎮和平馬鈴薯專業合作社頭茬小番茄成熟上市。

大棚里工人三五成群,採摘、裝筐、精揀、預冷、裝箱、運輸,大家相互配合,一天內完成採運任務。

「從枝頭到舌尖,只為給上海、武漢、四川等地消費者送去最新鮮的果子。」合作社負責人王玉安介紹,本月底進入盛果期,每天採摘過萬斤,品相好的果子直接外銷,其餘果子送往果醬加工企業做番茄醬。

「按照每植株結果10斤計算,種植70棚小番茄,年產值150萬元以上。」王玉安說,小番茄從6月初上市,採摘期一直持續到9月底,可帶動周邊村民100多人務工。

設施蔬菜錯季銷售。

沙塘鎮位於渝河流域川道區,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果蔬乾物質積累多,品質優良。尤其小番茄的含糖量高、口感好,還未成熟上市就被外地客商預訂。

在種植小番茄、菜心等果蔬之前,王玉安一直從事馬鈴薯繁育生產,建成300畝馬鈴薯原原種繁育基地、2000畝原種種植基地。

「耕種農作物需要不斷倒茬,才能保持土壤肥力。」在種植過程中,為了讓土地發揮更大優勢,王玉安不斷探索改良種植技術和方法,先後到西安、上海、武漢等地了解果蔬市場行情。

「消費市場上,高檔優質小番茄十分搶手,尤其每年夏季,在南方果蔬生產能力下降的時候,小番茄供不應求。」王玉安考察一圈回來後,決定調整種植方向,改種小番茄。

冷涼蔬菜產業規模化發展。

2020年,王玉安試種5棚小番茄,純收入5萬元,每棟棚純收入1萬元。嘗到產業轉型升級的甜頭後,王玉安與外地客商簽訂訂單,連年擴大小番茄種植規模。

隆德縣依託渝河、甘渭河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打造兩河流域冷涼蔬菜產業帶,全縣冷涼蔬菜種植面積5.5萬畝,年預計總產值近5億元,提供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元以上,種植核心區提供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以上。

「打造沙塘鎮、神林鄉、聯財鎮、溫堡鄉4個冷涼蔬菜種植示範鄉鎮,鄉均種植蔬菜1萬畝以上,戶均種植蔬菜5畝以上。」隆德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志盛介紹。

肉牛產業開啟增收新篇

「有些村民沒有經驗,他們貸款發展產業,咱得盯著。」楊河鄉串河村黨支部書記擺世軍幫村民馬小龍貸款5萬元,指導修建牛棚、購買飼料,又帶著馬小龍到活畜交易市場選購母牛。

一年後,馬小龍家的兩頭母牛產了兩頭牛犢,經過育肥賣了1萬多元。昔日無收入來源的馬小龍養牛賺了錢,成為村裡的大新聞。「我們也要養牛。」2020年年底,村里外出務工的人回鄉過年時,聚在村部商議養牛。

家住村部對面的關月榮聞訊趕來,聽著大家議論,暗自琢磨起來。「年齡大了,長期在外打工不是個事。」40歲的關月榮在外打工,收入僅夠維持家人生計,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一年養10多頭牛,收入六七萬元,比打工強不說,還能照顧到家人。」2021年年初,關月榮決定養牛。

肉牛養殖向高質量邁進。

初入養牛行業,缺技術、缺資金,怎麼辦?關月榮找到擺世軍,希望能得到幫助。擺世軍了解到關月榮的實際困難,找銀行協商貸款,手把手教關月榮養殖技術、疾病預防知識。

關月榮自己用心鑽研牛市行情,參加肉牛養殖技術培訓。在金融貸款政策幫扶下,他憑藉一股拼勁,牛養得越來越好,又購買貨車,到周邊鄉鎮販牛。養殖加販賣,關月榮年飼養肉牛60多頭。

一個決定改變人生。養牛讓關月榮過上夢想的生活,收入從兩年前的四五萬元,增加到現在的十五六萬元。

「正在籌建肉牛養殖聯合體,全鄉一個養牛標準,給牛配備電子耳標,建立追溯體系。」楊河鄉鄉長楊建軍介紹,網絡信息化平台建成後,以楊河鄉為中心,輻射採集全縣肉牛信息,通過與各市場聯網,實現網上交易。

科學飼養,擴量提質。

如今,隆德縣肉牛飼養量達到11萬頭,年出欄4.5萬頭,實現肉牛產業總產值11.7億元。

隆德縣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組建肉牛產業聯合體,完善飼草種植、養殖管理、精深加工、產品銷售全產業鏈,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把更多農戶吸附在產業鏈上。

新光景里發「牛財」

山區仲夏,安格斯肉牛哼起了「哞、哞」的小調,風兒在村子裡撒歡兒地吹,空氣瀰漫著剛擠下的奶汁的新鮮氣味。

6月9日上午9時,隆德縣楊河鄉串河村養殖大戶擺世虎駕駛自動餵料機,來到鋼結構養牛棚圈,給牛添加第一頓飼料。

一天投食兩次、飲水兩次,按標準定量添加,不多也不少。飼養肉牛十幾年,擺世虎總結出一套成功的養牛經驗和方法。

「家養8頭牛,建棟小洋樓。」走進串河村,一排排白牆紅瓦房屋鱗次櫛比,二層小樓隨處可見。

串河村老百姓有養牛的傳統,早期散養為主,沒有形成規模,經濟效益低。

擺世虎養牛伊始,就把規模化養殖擺在第一位,投資修建200平方米的標準化圈舍,購進肉牛30頭,流轉土地種植玉米。

為了帶動村民抱團發展,成立了串河村養牛專業合作社、楊河鄉養牛協會,採取企業化運作模式,吸引養殖戶100多家入社,會員300多人。養牛協會統一養殖標準、銷售渠道,帶動肉牛養殖節本增效,收入是散戶的3倍多。

引進優質肉牛飼養。

在擺世虎的示範帶動下,村民馬富財貸款養牛,學習科學飼養技術。幾年過去,馬富財不但建起了新房,給兒子娶了媳婦,還買了一輛價值20多萬元的轎車。靠著養牛,馬富財一家年收入15萬元以上。

隨著肉牛產業發展,為了適應新要求,擺世虎成立了寧夏楊河牧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擔保貸款的方式,為本村和周邊村的養殖戶擔保貸款3000多萬元,幫助解決養牛資金周轉難題。

「大家都養牛,肉牛產業規模就上去了,市場競爭力也提高了。」在擺世虎的帶動下,串河村家家種草、戶戶養牛,成為隆德縣重點養牛示範村。

發展產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為了把肉牛產業做精做強,擺世虎實施「出戶入園」項目,採取賒借返還、託管代養、入股分紅、訂單收購、務工就業5種聯農帶農機制,圍繞肉牛產業打造增收致富引擎。

推行「出戶入園」規模化養殖。

「公司提供基礎母牛,大家精心飼養兩年後,所產牛犢歸農戶所有。」今年,擺世虎墊資為楊河鄉25戶無資金購買肉牛的單老戶、雙老戶、脫貧戶購買肉牛並托養,戶均年分紅1500元。

監測戶自願一次性向公司注入5000元作為本金,每年可分紅1500元,連續分紅3年後,一次性退還本金。

現在,擺世虎通過聯農帶農機制,共飼養肉牛1500頭,與農戶簽訂玉米、育肥牛收購合同,幫助農戶將肉牛銷往廣東、福建、陝西、河南等地,減少銷售中間環節。

從早期的「黃土路、爛瓦房、亂石崗,生計難尋跑新疆」,到現在的「水泥路、紅瓦房、大廣場,種草養牛奔小康」,串河村通過養牛發了家、致了富,村民生活水平、居住條件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來源:寧夏日報

監製:彭甲龍 責任編輯:張龍廷

值班主任:楊 剛編輯:馬翠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