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很重視,行業新風口:家庭養老床位的試點經驗,值得學習!)

老王家的故事 發佈 2022-06-19T09:00:40.606412+00:00

可以說失能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一直是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真空地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江蘇、北京等地試點「家庭養老床位」服務。

目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主要是送餐、家政等生活照料服務,難以滿足失能、高齡等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專業照護需求。可以說失能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一直是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真空地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江蘇、北京等地試點「家庭養老床位」服務。

「家庭養老床位」是指以養老機構為依託,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支點,把養老機構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延伸到家庭,對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專業護理、遠程監測等養老服務。

2021年06月18日,民政部舉行《「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專門指出,將加大家庭養老床位的發展力度,一方面擴大試點範圍和覆蓋面,同時加強家庭養老床位的監管,將家庭養老床位納入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出台相關的標準和規範。這標誌著,十四五期間家庭養老床位這一新興的養老方式,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會,也是未來五年養老服務業的「新風口」。

那麼,家庭養老床位到底怎麼操作?各個試點地區都「試」出了什麼經驗?都有哪些特色和創新?未來,全國推廣家庭養老床位,還需要破解哪些問題?以下,我們簡要解讀。

-01-

各地試點做法和經驗

蘇州:率先探索家庭養老夜間照護服務

為彌補居家養老服務夜間照護空白,江蘇省蘇州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實踐「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建設,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97個機構積極參與提供家庭夜間照護服務,為2704名老年人累計提供服務85559次。

2020年5月21日,《蘇州市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建設運營管理辦法》出台,通過持續召開3場全市推進會、10場問題分析會,2020年10月9日,蘇州市正式推出夜間照護服務。

面對服務人員短缺問題,鼓勵養老服務機構合理調整人員排班,積極參與;擴大農民工、經濟困難人員等就業重點群體的招聘數量,開展崗前培訓,補充人員隊伍;探索非全日制用工、個體經營等新就業形態。瞄準老年人的子女、親屬開展推介,加快智慧養老體系,為老年人提供「點單式」便捷養老服務,引導老年人消費意願釋放。

通過人員上崗必培訓,服務開展必簽約,將家庭養老床位納入居家養老責任險,同時,依託市養老服務聯席會議推動行業綜合監管營造市場環境,完善居家養老「安心消費鏈」。

鼓勵物業公司積極參與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倡導原居安老,打造了一批「原居安老響應中心」,推進物業+養老「共建共融鏈」,老年人想要的服務都可「一站式」得到響應。

充分發揮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護理能力較強、服務隊伍調配容易的特點,深入老年人家中建設夜間照護床位,把養老機構的「觸角」延伸到社區、老年人家中,促進交叉融合,構建居家社區機構養老全業鏈。

從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項目入手,圍繞「全時服務鏈」「安心消費鏈」「共建共融鏈」「養老全業鏈」四大主題,蘇州市積極建鏈、強鏈、延鏈、擴鏈,為勇闖養老服務「無人區」探路,為打造養老服務新高地加油。


杭州:精準聚焦逐步擴大家庭養老床位試點

浙江省杭州市堅持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大力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將專業的養老機構床位搬進老年人家裡,深受老年人歡迎。

起步早。2019年起,杭州市先後在上城區、西湖區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試點,試點期內共建成床位350餘張,老年人家庭滿意度達100%。2021年初,杭州市正式出台《杭州市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試點工作方案》,將試點擴大到8個區,計劃兩年內共建成不少於800張床位。

聚焦准。杭州建床對象為試點區戶籍年滿60周歲且能力評估達到中、重度的失能老年人或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其中低保、低保邊緣家庭老年人優先考慮。突出養老和醫療整合服務,服務機構為醫養結合機構、與周邊醫療機構簽約合作的養老機構和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家庭養老床位和養老機構之間實現評估結果互認、服務無縫轉介。

服務全。在設施方面,杭州對建床的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安裝智能設備、配置輔助器具;在服務方面,明確生活照料、生活護理、電子信息化、健康管理、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精神慰藉和文化娛樂等6大類20小項服務內容。服務需每日上門,每月不少於30小時,醫護人員需每兩周上門服務1次。

補貼實。杭州創新補貼方式,根據服務合同實際支付費用的50%給予建床老年人護理補貼,每人每月最高補貼不超600元。同時根據適老化改造內容、設施設備安裝和維護等情況,給予建床養老服務機構一次性建設補助3000元。

朝陽區:建設就近精準的家庭照護床位

圍繞「就近、精準」主題,2019年,北京市朝陽區以第四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為契機,在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建設。

通過調研和評估,確定高碑店地區、太陽宮地區、亞運村街道為試點街道(鄉鎮),建成150張家庭養老床位。項目承接方安達人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對老年人的綜合評估,為150名老年人制訂了「一人一策、一床一案、一戶一檔」的照護服務方案;通過改造家庭床位,為150名老年人配備了智能生命體徵監測設備、護理床、專用防褥瘡床墊等,充分利用科技產品和信息技術提高家庭照護床位服務保障能力;根據老年人專業居家照護服務需求,在3個街道(鄉鎮)就近選擇5家服務單位,提供「綜合性、連續性、專業性養老+健康服務」的居家照護服務。

截至1月10日,累計開展包括綜合評估、照護管理、喘息服務、入戶巡訪、照護者增能培訓等基礎服務1877次;開展助潔、助浴、基本醫療、康復指導等專業服務1374次;依託信息化手段和智能生命體徵監測設備,累計處理異常報警和提供風險提示1789次。

在實踐中,還制定了《朝陽區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管理辦法(草案)》和《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規範》。家庭養老床位試點有效緩解了失能老人照護的社會難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南京:「五化」模式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

2016年11月,南京市入選第一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探索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並於2017年在全市正式推廣。目前,已建成家庭養老床位5701張。在家庭養老床位建設中,南京堅持「五化」做法。

「一體化」管理。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支點,推動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延伸到居民家庭,把養老院「搬回家」,把高品質機構服務送上門,要求家庭養老床位老人與入住機構老人實現「六個統一」,即統一評估、統一協議、統一服務內容、統一服務流程、統一人員調度,並把家庭養老床位的服務監管統一納入市、區級信息平台,實時進行監管。

「適老化」改造。把服務對象的家庭設施和床位適老化改造作為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的基礎,安裝扶手、煙感探測器、燃氣報警器等。同時,配置相應的網絡信息服務系統和智能穿戴、智能感應、遠程監控等電子信息服務設備,動態掌握老人生理指標及活動情況。藉助24小時應急響應,老年人可通過緊急呼叫設備主動發起,或通過智能生命監測設備自動發送遠程求助信息,由專業養老機構實施響應。

「專業化」服務。通過三種途徑,確保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和養老機構同等水平。一是在主體上,明確提供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必須是民政部門設置批准的A級以上養老機構、AAA級以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二是在服務內容上,為家庭養老床位老年人提供助餐、保潔、代購、健康檔案等「機構式」服務套餐。三是在質量監管上,明確要求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由第三方開展滿意度調查,且滿意率不低於90%。

「規範化」流程。首先,開設家庭養老床位,由老人向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提出申請。其次,養老服務機構上門調研服務需求、根據量表評估確定老人護理等級。再次,在老人與養老服務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後,由養老服務機構對家庭養老床位進行適老化和信息化改造,並按機構標準提供服務。

「同等化」扶持。家庭養老床位可享受綜合運營補貼,養老機構收住本市戶籍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基準運營補貼分別按每人每月200元、300元的標準發放。據測算,南京市建成的5701張家庭養老床位,相當於建設了50家中等規模養老院,老年人照護費用相較入住機構節省了30%以上。

廣州:3個中心城區建成832張家庭養老床位

廣州市家庭養老床位是由市民政局通過引入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為有照顧需求但暫時未入住養老機構、經統一評估且照顧需求為2-5級的居家老年人,按照養老機構的服務標準提供的專業照護服務。

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有別於傳統的居家養老服務,家庭養老床位服務提供的是「三合一」入戶服務:一是適老化改造入戶,為老人的居住空間進行地面防滑、安全扶手加裝等改造,打造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二是智能監測設備入戶,機構通過安裝智能設備24小時監測老人在家生活的安全狀態,老人在家裡可呼叫求助或預約上門服務。三是養老服務入戶,老人可根據需求選擇健康管理、助餐配餐、康復護理、生活照料等個性化服務。

截至2021年1月26日,全市共建成家庭養老床位832張,24家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參與服務。廣州市對驗收合格的家庭養老床位給予每床3000元的建床補貼和每人每月150元-250元的護理補貼。

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市民政局今年將全面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服務,將服務範圍擴展至全市,並使家庭養老床位護理補貼與長期護理保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助疊加享受,進一步減輕老年人負擔。


青島:家庭養老床位有效破解居家醫養難

2019年5月,青島市民政局開始了以家庭養老床位為切入點的養老事業改革。青島市推行的家庭養老床位是指由各街(鎮)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居家的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的簽約服務,共分三種類型:

一是自理型家庭養老床位。健康老年人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簽約的,可認定為自理型家庭養老床位。

二是護理型家庭養老床位。經第三方評估組織認定為1-5級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簽約3個及以上的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每月個人消費金額大於等於350元,簽約期超過半年以上的,認定為護理型家庭養老床位。

三是政府購買服務型家庭養老床位。將享受政府購買基本居家養老服務的政府兜底服務對象,轉型為政府購買服務型家庭養老床位,由街(鎮)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其統一簽約,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青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簽約家庭養老床位相當於把機構床位搬回家,更重要的是把專業的醫養結合服務搬回家。據介紹,青島市在街(鎮)一級引入具有醫保和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資質的養老機構,建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在社區一級,將原有的城市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轉型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中心作為整個街(鎮)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牽頭者和提供方,具備中央廚房、照護設備提供、康復輔具租賃、長短期托養等五大功能,同時,對家庭養老床位服務質量進行監管。中心對服務站實行連鎖化、品牌化、標準化運營和管理,並通過服務站簽約家庭養老床位,入戶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與中心簽約家庭養老床位後,政府按照機構床位的標準補貼家庭床位運營,每床每月350元。青島還統一了民政、醫保、衛健等部門關於失能失智老人的評估標準,成功實現了長護險與家庭養老床位掛鈎。

-02-

家庭養老床位開展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中國健康養老集團賈雪華認為,發展家庭養老床位,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選擇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務內容

各地開展家庭養老床位的經驗表明,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務有修腳、洗澡、吃飯和康復護理。這些內容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剛需服務,在服務過程中老人的滿意度也最高。其中最受老人喜歡的服務是康復護理,效果好、見效快,還可以實現醫保報銷。

由於每位老人的需求都是個性化的,對於養老服務企業來說,在開展家庭養老床位服務過程中,要結合政府的要求,堅持先作主打項目,其餘需求有求必應。同時培養專業的人才隊伍,對在服務過程中滿足不了的訴求要積極尋找和培養服務商,實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樣整個家庭養老床位開展過程中的服務和滿意度才能得到持續優化。

2.現代科技賦能家庭養老床位開展

運用現代科技賦能傳統的養老服務業態成為趨勢,隨著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力度不斷加大,智慧養老通過現代智能技術、物聯網等手段,正逐漸打通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通過在老人家中安裝物聯網環境監測探頭、智能健康監測設備等,對居家老人進行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解決遠程監控難題,同時也讓老年人享受高科技帶來的成果。如南京市家庭養老床位的建設範圍包括煙感探測器、床頭一鍵呼叫設備、紅外人體感應探測器、語音視頻通話設備、人體感應小夜燈、適老扶手、防滑設施等15項內容的「家庭養老床位硬體清單」,並增加運營管理系統網絡接入、專用直聯緊急呼叫、體徵監測等設施設備,進一步加大老人的安全保障。

通過這些智能化技術,在家中安裝緊急呼叫器等多項智能設備,連結專業養老服務商,既發揮了養老機構的輻射作用,又彌補了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不足的問題。當需要護理人員時,護理人員能及時趕到現場處理。

3.穩定的服務團隊保障家庭養老床位邊際效益

家庭養老床位的主體服務是由養老服務企業提供,而不是「呼叫中心服務模式」,因此穩定、專業的服務團隊是家庭養老床位重要支撐力量,其中南京市鼓樓區的管理人負責制非常值得借鑑。在家庭養老床位簽約之前,最重要的一環是要對老年人進行評估,此時養老服務企業的管理人負責樓棟和片區老人的評估,並擔任家庭養老床位的負責人,通過評估清楚掌握每位老人的服務訴求。在服務企業與老人及家屬簽署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協議後,所轄區域內的管理人員為需要服務的老人安排專人提供相應的服務,在服務過程中不斷培養和優化周邊服務商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提升家庭養老床位的服務質量。

通過管理人制度和老年人能力評估相結合,為企業最大限度了解老人的服務需求提供精準線索,有利於服務企業拓展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做到邊際效益的最大化。

4.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養老服務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家庭養老床位作為一種創新的服務模式,養老服務企業需要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把企業的目標和政府的目標緊密結合起來,目標一致,共同推進。在此基礎上實現企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每位老人的需求都是個性化的,任何企業的服務也不可能包羅萬象。因此,維護好老人子女和周邊服務商的關係十分重要。拓展養老服務市場最好的路徑是口碑相傳,企業要想顧客之所想,切實維護好與顧客的關係,同時還要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包括整合政府資源、保險公司資源、慈善資源以及志願者資源等。在堅持企業作主打項目的同時轉介其他服務給相應的專業機構,同時也能培養服務商和專業的服務隊伍,整合行業力量,保障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