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迎來這個行業的「青銅時代」嗎

園景人 發佈 2022-06-19T09:26:22.493238+00:00

陳曉楠有一檔訪談節目叫《我的青銅時代》,從中可以品讀到受訪者在痛苦與夢想之間與自我相認、最終探尋堅定的心理歷程。羅丹有一座雕塑,也叫《青銅時代》,寓意是覺醒和擺脫蒙昧。

陳曉楠有一檔訪談節目叫《我的青銅時代》,從中可以品讀到受訪者在痛苦與夢想之間與自我相認、最終探尋堅定的心理歷程。

羅丹有一座雕塑,也叫《青銅時代》,寓意是覺醒和擺脫蒙昧。

前段時間,有自媒體平台請我做一期直播,說希望我給當下的年輕設計師群體一點鼓舞。我想了挺久自認為承擔不起這個事情的意義,且於我自己而言一樣沉積了太多的晦暗在身上,眼下亦無法施予他人光亮。我自己不正是個跌跌撞撞的青年麼?

確實,這一波行業走勢對大家的影響很大,也應該看到各行各業日子都不好過,這並非單個領域的問題。有自媒體敏銳的抓住了眼前的熱點,比如《園景人》的推文閱讀量創下後微信時代10萬+新高。讀者天然對那些處處可隱射自我的東西有共鳴,尤其是那種席捲而至的群體處境。

但我總有種很奇怪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像當看到有人在扎哈的忌日假惺惺發推文紀念和扎哈合作的項目,就像有人借水災做賣房廣告,就像有人用中國足球的「臭」來賣腳氣噴劑,心裡總不是個滋味。當然,這個不是滋味完全是我自己個兒的事。我的類比並不恰當,對吳老闆也並無不敬。詞不達意,但那種感受是真實的。

我也很驚訝於某些老闆在微信群里闊論起行業趨勢時,總拿疫情說事,總幻想有下一個波峰的到來。我不清楚他們怎麼當上老闆的,莫非他們也是泡沫?我一芥畫圖小吏本不該不務正業妄談經濟,但基於常識我還是堅定的認為:任何做高房地產的政策,都將會做空中國的未來。

行業下行的背後,核心問題還是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產業突圍、城鎮化率、居民負債率、全球加息大周期、中美關係、居民就業情況等,這些都不支持房地產,尤其是前兩個是核心。個別政策是有,但說什麼「走老路」、"夜壺"的,都沒有分層思維,你要知道國家不可能不設置安全墊的,你別去當最後一波接盤俠就是你的成功。別光讀成功學和生意經不讀常識。

大家焦慮,是不願意接受現實罷了。

設計本來就不是和房地產劃等號的,也不是和所有人賺大錢劃等號的,藍海不會一直藍。這麼多年來政府習慣了賣地財政,開發商習慣了高負債高周轉,央行習慣了大灌水,百姓習慣了加槓桿習慣了房子永遠漲,設計公司習慣了重倉生產線習慣了數量型增長,設計師習慣了做工具人習慣了拿高薪......好的年景里,沒有多少人不識趣談這些掃興的事。而今天,請大家認清現實吧。幻覺褪去時,你我其實都沒穿褲衩。

在房地產曾經被定義為支柱產業的大時代里,設計公司的收入是可觀的。只要有人就是生產線,市場處處是熱錢。放眼整個社會其實找不出幾個利潤率這麼高的生產行業。初期從業勞動力並未飽和,價格也比現在高,更有利的是因為需求端的落後設計師在單位時間內的平行生產數量可以很高,某些境外公司因國內外行業發展的信息差知識差帶來的定價權更是現在不可比的紅利。加之把那時候的貨幣購買力水平考慮進來,如今的巨大落差是顯而易見的。行業里其實不乏有遠見的企業和個人,但蜜糖太甜,水溫太舒服,等到想動時發現已經很難動彈。想要跳出來,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任何一門生意,背後都是供求關係。任何低水平的重複循環模式,本質都指向低價值的勞動力人口。清朝之所以缺乏資本力量在工業革命上的迫切性,是因為來自南美洲的土豆和紅薯養活了四億農業人口。如今我們一邊痛恨這近乎於農業社會特徵的龐大的低價值的勞動力,一邊又不得不依附人口規模作為國家命脈,你想想為什麼要鼓勵二胎三胎。去年我曾戲言,設計行業何時也來一場「拉閘限電」。寶章總的朋友圈裡勸大家趁早轉行我想大部分是出於真情實感的,而假若設計公司真的供給側「去產能」,行業會有定價權嗎?

理論上是有的,實際上可能沒有。

因為即便行業萎縮到到目前的規模,我仍然沒看什麼行業門檻,這就意味著退出門檻也是不存在的,除了現金流。正如中國的代加工出口企業一樣,「拉閘限電」解決不了問題,最後不過是掙了點出口補貼。去產能就有定價權了?不是的,越南更便宜啊。同理,但凡大家都死不了,就將永遠瘋狂下去。因為低水平競爭的成本太低了。

個位數單價搶食吃的事情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沒有不可替代性,就不可能有高附加值。黃牛再怎麼給它們聽輕音樂也賣不出和牛的價格。6月份了,我不知道現金流能熬死多少設計公司,但是只要這個行業沒有準入機制,那必是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大基建和鄉村振興,到頭來大概率會和房地產一樣一擁而上人走茶涼。在當前的大氣氛下,哪天如果真有準入機制,企業主們覺悟高點多弄幾張門票不吃虧。你覺得人大和所謂工會代表誰的利益呢。當然,有稀缺性的品牌和專業領袖,無論如何都會有人來買單,否則這個社會就很可怕了。

現在只有兩條路,繼續選擇卷下去,或者成為塔尖。貝聿銘小時候是在獅子林里長大的。如果你家裡不缺錢或者對金錢沒有過多的欲求,自己又有很好的天賦和熱情,有希望成為少數。獲得尊重的總是少數人,他們用專業創造高價值。大概意思我見馬岩松說過,他還說過「或者你得有個有錢的老婆」。年輕人如果是為了賺錢,多半是做不下去的,因為很難再處處有機會了。苦苦的支撐是身體與意志的雙重折磨,人堅持一件事的前提是正反饋。不是說死磕就一定不行,路易斯康是光輝的英雄主義坐標,他有創造正反饋的巨大能量。你可能會說我想多了,你可能會說:「我壓根沒想過成為什麼大人物我就養家餬口。」

沒問題,但如果你沒有核心價值和稀缺性,你總會被更強壯的年輕人取代,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你算過你熬到被裁的那天的機會成本嗎?你幹啥不好呢……

天賦和經濟基礎,大面上會決定職業走向。天賦是核心,熱情也是天賦,奮鬥的原始動力就來自這種天賦,它可以彌補很多東西。客觀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你試錯成本的高低,過高的成本會壓垮一個人。所以理想主義不一定有未來,但工具人一定不會有未來。

說到底,每一代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那不切實際。還好,眼下不是大饑荒,不是上山下鄉,不是......

真正的危機源於局限,有高潮就有低谷,怕的是你不知順勢而為。國、家、人皆如此。

「青銅,是文明中最初的金屬質感。」電視節目中的精英所代表的理型與現實究竟有多少距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參照。現實折射進各自生活的意義,需要我等各自尋找。不確定性下世俗的生活是沉重的,與過去揮手告別也好,縱身一躍死磕也好,成為翹楚也好,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特殊的當下,在追問自己的過程中,明白自己想成為誰或是想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過這一生。甲方提著禮物上門請你做項目的事不會再有了,捂緊你的口袋珍惜手裡的餘糧。我們中的大多數,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變局。而且,也許,還僅是序幕。

願我們能以終為始。設計,是個小事兒。

於2022年5月4日

註:圖文來源於麻雀21克,感謝原作者辛苦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交流!

願我們能以終為始,設計是個小事兒

今天您「」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