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戴了10年的玉蟬,去找專家鑑定,專家表示她膽子大並估價60萬

風中的枯禪聲 發佈 2022-06-20T19:17:18.912586+00:00

蟬在我國的古代文學地位非常高,文人們都以為蟬有著高潔的品格,它們以露水為食,從不懼怕天敵,以它們的叫聲代替自己抵抗天敵的決心,所以它是很多文人墨客歌頌的對象。

蟬在我國的古代文學地位非常高,文人們都以為蟬有著高潔的品格,它們以露水為食,從不懼怕天敵,以它們的叫聲代替自己抵抗天敵的決心,所以它是很多文人墨客歌頌的對象。歷朝歷代關於蟬的傳世名篇數不勝數,比如《蟬賦》、《寒蟬賦》和那句經典且充滿禪意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更是在文人墨客歌頌蟬的時候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既然是文人墨客推崇備至的一個以露水為食的生物,它以正直著稱,為何在千百年前成為古代墓葬文化當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呢?

首先,古墓葬文化當中的蟬是玉石雕刻而成的,而這種悠久的墓葬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那個時候,古人最開始用的是一些獸牙或者品相較好的貝殼,真正的含蟬到商周才開始流行,流行最後到盛行之風是到了漢代。

漢代盛行墓葬文化形式當中的玉琀分為玉蟬和含蟬,這兩種都是屬於玉琀墓葬文化當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它還是有講究的,玉琀上面有孔的就是玉蟬,是死者生前喜歡的貼身物件,這些玉蟬上面雕刻的手法就是後代再也無法複製的「漢八刀」,獨特的雕刻手法讓一塊玉石成為了栩栩如生的蟬,可以說是漢代玉器雕刻的最高峰也不為過。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很少再有玉琀這種墓葬形式的原因,漢八刀獨特的雕刻技藝很早就失傳了,後世人沒有研究出漢八刀雕刻的精髓,玉琀就慢慢地從墓葬盛行之風開始衰落。

而那種沒有孔的玉蟬就是大名鼎鼎的含蟬,含在死者的嘴裡,表達了在世的親人對死者通往輪迴之路的祝福和尊重,希望死者來世能做一個和蟬一樣的高潔之士。

千百年來,口中含東西的墓葬文化到近代都還在流行,人們都會在死者的口中放東西,有的地方是放銅錢,有的是放茶葉,有的則是在死者嘴巴放上一塊雞蛋餅。放茶葉就是希望死者在死後不要再去喝掉孟婆湯忘掉自己尚在人世的親人,口中的茶葉渣就造成已經喝了孟婆湯的假象。

在口中含銅錢就是給死者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過路費」,讓他在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時候不會太窘迫,就是有錢好辦事,也算是在世的人一片苦心。在嘴巴上放雞蛋的則是死者大多數是因為病痛折磨去世的,嘴巴都還沒閉上都已經去世了,這樣是不吉利的,放張雞蛋餅防止細菌過早的進入嘴巴引起腐爛。

後人對先輩的墓葬文化自然不是那麼了解了,這名女子更是把一枚含蟬戴在身上10年,而這10年裡面女子身體也並無不適,她是在舊貨市場花了幾千塊買來的,因為這枚玉蟬的品相好,雕刻手法很精湛,所以後面就直接佩戴在身上,現在因為生活拮据,剛好碰上鑒寶節目的爆紅,也不需要鑑定費,所以女子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前來鑒寶,想看一下自己的這枚玉蟬值多少錢。

當專家拿過女子手裡的這枚玉蟬時,當場就給了她鑑定結果,這枚玉蟬是含蟬無疑,因為整隻玉蟬身上都布滿了人體腐爛後的血水侵蝕痕跡,這沒有經過長時間的浸泡是後世無論怎麼加工都加工不出來的,專家還表示女子的膽子很大,居然對不明物體不加以深究,因為好看就佩戴在身上,美可不是這樣來追求的。

女子當場就腿軟了,自己佩戴在身上的玉蟬居然是一隻死者口中的含蟬,背脊布局開始發涼,10年來,這塊玉自己都沒想過是這般來歷。

死,是人最大的恐懼,對於死者,特別是和自己不相關的死者,人都是忌諱的。不過後面專家還是給出了女子來這的主要目的-估價,專家們一致給出了60萬元的估價,如果參加玉石拍賣,價格可能會更高,因為它是已經失傳的漢代陪葬品,雖然和金縷玉衣的價格無法相比,但是一隻含蟬的價格,也差不多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