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次建市失敗的經過(南寧文史錄30)

歷史梳順工 發佈 2022-06-21T09:54:44.788142+00:00

但在民國時期,從行政建置來說,中國真正稱之為市的很少,特別是民國十五年之前,對於城市的稱呼,很少有以「市」稱之,比如作為首都的南京,也只是稱之為「南京」或「南京城」。

現在我們中國城市很多很多,有直轄市、地級市、縣級市等。但在民國時期,從行政建置來說,中國真正稱之為市的很少,特別是民國十五年之前,對於城市的稱呼,很少有以「市」稱之,比如作為首都的南京,也只是稱之為「南京」或「南京城」。作為世界大都會之一的上海,一般也只稱之為「上海」或「大上海」。民國後期,「市」這一行政建置才逐漸出現、增多,但相對於現在,還是少得可憐。就廣西省來說,也就是桂林真正能夠建市成功,其他城市雖然也嘗試籌建過,但大多以失敗而告終。而南寧,更是在短短17年中5次建市5次都以失敗而告終,在全國來說也算是相當少見。


第一次籌建「南寧市」,是在1927年。這一年南寧成立了市政工程處,專門負責籌劃南寧市級建制。但是很快,國民黨就實行「清共」的反革命行動,當時的新桂系是深度參與其中的,為此事花費了很多精力,再加上其他各種原因,很快就夭折了。

第二次是在兩年後的1929年。這年7月份終於設立了南寧市政府,但市政府工作人員卻是與邕寧縣政府合署辦公。雖然如此,還是在當年11月又撤銷了市級建制,這一次南寧市只存在了短短的四個月時間!


第三次是在1934年9月份,在廣西省政府委員會行政會議上,通過了劃定南寧市的區域範圍:東至葛麻嶺、軍校(舊飛機場,即現在大坂一、二、三區一帶);南至津頭村;西邊到秀田村、平西新村;北至大王墳、金牛橋。這一次雖然劃好了區域範圍,但「南寧市」還是如水中月鏡中花,沒有能夠真正建立起來。


第四次是在廣西省會又從南寧北遷至桂林後的1944年8月,國民黨行政院要求重慶(當時是陪都)、蘭州、桂林、南寧等等十多個城市「儘快擬訂都市計劃,俾隨時適合抗戰的要求」。但人算不如天算,三個月後日寇第二次侵占南寧,一直到次年8月份才撤出南寧。這樣建市的美夢又破滅了。


第五次是在1946年8月,當時抗戰已經勝利,解放戰爭還沒有真正發動,國民黨行政院「准予廣西南寧設市」。雖然當時廣西省政府當局明確要求在1947年元旦成立南寧市,但是邕寧縣參議會卻以「條件未成熟」為理由,要求暫緩設市。地方當局缺乏熱情,廣西省政府也無可奈何,只能同意邕寧縣參議會的要求。這是民國時期南寧最後一次籌建設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南寧真正能建市成功,是在解放後。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緊接著就開始著手籌備成立南寧市了,不過一個多月時間,南寧市人民政府便於1950年1月23日正式對外辦公。到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會定在南寧市。


南寧在民國時期5次建市皆以夭折告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時局動盪不安;二是整個民國時期不過都是屬於「市」這級行政建置的過渡期,其他城市籌建也是歷經波折,只不過南寧十幾年時間五次建市失敗,確實是太多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