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廣西農業科學院聯合凌雲縣駐村工作隊助推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凌雲發佈 發佈 2022-06-21T19:17:28.729076+00:00

6月中旬,經歷了漫長的涼爽陰雨天之後,凌雲縣迎來了炎炎烈日,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廣西農業科學院專家一行聯合凌雲縣駐村工作隊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為「三夏」生產提供技術指導,吸引眾多農戶前來現場聽課。

6月中旬,經歷了漫長的涼爽陰雨天之後,凌雲縣迎來了炎炎烈日,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廣西農業科學院專家一行聯合凌雲縣駐村工作隊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為「三夏」生產提供技術指導,吸引眾多農戶前來現場聽課。

早在春分時節,凌雲縣駐村工作隊就積極爭取,邀請廣西農業科學院專家下鄉指導春耕,並向農戶發放了優良品種。如今該縣泗城鎮上蒙村、下甲鎮彩架村等成片的玉米地里排列著整齊的玉米植株,均是由當時的玉米良種播撒而成,農戶和農技專家都忙著挨個查看玉米的長勢。

進入夏季,加上連日的陰雨,植物病蟲害增加,原來茁壯成長的玉米也不能倖免。看著農戶們不知所措,駐村幹部也急在心裡,在這夏收前的關鍵時刻,廣西農科院的專家們不辭辛勞,又驅車來到邊陲小城凌雲,深入田間地頭,悉心為鄉親們答疑解惑。「為什麼我種的玉米葉里有小蟲,打藥也不起作用,慢慢的玉米葉也開始長了斑點。」泗城鎮上蒙村的農戶韋鳳榮今年種植了接近3畝的玉米地,前一天聽駐村幹部說廣西農科院玉米所的專家要來村里,一大早她就在村口等了。

「這個蟲叫玉米螟,就是你們常說的『卷心蟲』,防不住是因為你們打的藥太雜,形成了拮抗作用。另一方面,觀察這個玉米葉上的黃色斑點,應該是你們在噴灑除草劑的過程中濺到玉米葉上了,注意一下就好。」經過一番「把脈問診」,廣西農業科學院玉米所副所長陳天淵逐一給出「藥方」。

「水稻育苗初期,對溫度的要求很高,遇到天氣熱的時候你們要記得撕開薄膜『散熱』,遇到突然下雨降溫更要及時鋪膜『保暖』。」針對泗城鎮上蒙村水稻田裡的育秧拱棚,陳天淵又適時地為農戶們講解了注意事項。

村民們自發組織起來,跟著農業專家走了一塊又一塊地,大家把握住難得的機會,把自己多年來種植瓜果蔬菜遇到的問題都提了一遍,專家們耐心細緻地一一解答,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茅塞頓開。離開上蒙村時,村民們不舍地送專家到村口,鼓掌致敬,感謝農業專家們對村裡的幫助。「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凌雲縣駐村工作隊的牽線搭橋下,我們多次走進凌雲,開展科技下鄉主題活動,把科技服務和新技術推廣延伸至田間地頭,服務好群眾『最後一公里』,確保夏糧安全成熟,農民豐收到手。」廣西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處副處長、研究員、自治區科技特派員韋持章說道。

上午10時許,廣西農業科學院的專家一行來到了伶站瑤族鄉陶化村。陶化村正迎來今年玉米的豐收季節,雖然今年雨水多,對產量造成了一定影響,但玉米的品質好了不少。究其原因,近年來,陶化村大興雞、牛、豬以及鴿子養殖產業,在駐村工作隊的組織下,當地農民科學合理施用畜禽廢棄物源有機肥料,實現了養殖業和種植業的協調發展。

「陶化村的耕地較少,下一步要優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機制,特別是利用好鴿子養殖產生的鴿糞,推廣優良品種種植的同時建設優質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廣西農業科學院韋桂旺副研究員為陶化村的產業發展提出了科學建議。

「我們想結合鄉村旅遊,新建一個果蔬採摘園,請各位專家指導應該種些什麼作物比較好?」伶站瑤族鄉浩坤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面環山,耕地稀少,種植業成不了規模,土地效益也不高。這幾年浩坤村大力發展休閒旅遊產業,第一書記陳思東想結合當地特色,豐富旅遊業態,提升旅遊服務,帶動旅遊產業興旺發展。

經過仔細考察,廣西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博士、自治區科技特派員周生茂指出:「你們可以在地勢低的那塊地搭建小型大棚,種植甜椒、草莓、小番茄等農作物,在地勢高的地方種一些百香果,供遊客採摘。」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周博士給出的建議,做好採摘園的規劃發展,爭取在今年內建成使用!」明確了採摘園的發展方向,伶站瑤族鄉浩坤村第一書記陳思東信心滿滿地說。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實現產業振興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實用技術的支撐。在開展科技下鄉的過程中,凌雲縣駐村工作隊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著力點和突破口,積極同廣西農業科學院的專家交流,結合自然生態、民俗風情、特色農業等本土資源,尋求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推進村民增收致富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凌雲的自然環境很好,生態與人文資源多樣,具有獨特的環境生態優勢。但是發展空間狹小、耕地資源短缺,嚴重阻礙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我們想結合科技下鄉的機會探討特色農業發展的可能性,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讓當地的群眾過上好日子。」廣西農業科學院院長助理黃強說道。

圖文丨黃元榮 黃 鐾 韋持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