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電子於芝濤:元宇宙包羅萬象,沒有誰會獨占市場

青島創客 發佈 2022-06-21T20:16:10.733650+00:00

日前,海信旗下潮牌Vidda舉行的一場線上發布會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首位數字人員工——流量主理人Vicki攜全球首台4K全色雷射投影亮相,既宣告了海信正式進入智能投影市場。

日前,海信旗下潮牌Vidda舉行的一場線上發布會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首位數字人員工——流量主理人Vicki攜全球首台4K全色雷射投影亮相,既宣告了海信正式進入智能投影市場。

有人說家電企業能折騰,它們總是在追逐每一個風口,推出很多千奇百怪的產品。但換個角度看,這也正是中國家電企業活力的展現。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如今的元宇宙時代,它們總是積極擁抱變化,拼盡全力去轉型適應每一個新時代。

家電企業一次次動作和布局背後的考量是什麼?其中有多少的掙扎、篤定,無往不利、至暗時刻?就這些話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專訪了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海信電子信息集團總裁於芝濤。

在於芝濤看來,海信一路走來,最難的或許並不是技術上的突破,而是如何在時代變遷與自我堅持之間找到自洽的路徑,找到每一個時代屬於自己的商業邏輯。

01

元宇宙:水到渠成的布局

正如很多製造業企業一樣,家電企業從不輕易講「顛覆」,而海信更是如此。在他們看來,所有顛覆性應用或產品之所以產生,都是技術逐步改進提升的結果。因此,即便是元宇宙被網際網路大廠紛紛視為下一個布局制高點的產業,海信的出發點仍然是十分樸素的提升用戶體驗。

記者:去年以來,元宇宙概念火爆全球。今年更是被很多業內人視為元宇宙落地元年。對這個極富科幻色彩的概念,大家賦予了它無數的想像。您如何看待?


於芝濤:行業對元宇宙目前並沒有清晰的界定。有人說元宇宙是人以數字身份參與和生活可能相關的數字世界,有人說它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終極形態,有人說它是與現實世界平行的「孿生世界」。我們認為,通俗講元宇宙就是我們將來的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正如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當前的生活方式一樣。


記者:所以說元宇宙是下一代網際網路?與當前大家使用的網際網路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於芝濤:昨天我們在內部做了一個演示,大家戴上VR眼鏡,通過聚好看的雲會議技術,在虛擬場景中圍坐在一起開會,就像我們面對面採訪一樣,有非常強的沉浸感。這是傳統的在線會議系統做不到的。


記者:元宇宙帶來的改變或將是顛覆式的?


於芝濤:一定是。它能讓我們像在現實中一樣,沉浸在真實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當中。


記者:元宇宙塑造的數字世界包羅萬象,商機無限,包括谷歌、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元宇宙,扎克伯格更是將Facebook更名為Meta。海信何時啟動了元宇宙的布局?


於芝濤:2016年,海信正式成立虛擬實境實驗室,對底層關鍵技術進行研發和突破。僅2021年就在虛擬實境領域申請了100多項專利。


記者:2016年前後恰好是上一輪虛擬實境投資熱的時候。


於芝濤:海信對所有前沿技術都有所關注,尤其是與電子信息相關的。元宇宙、虛擬實境與海信已有產業布局有很高的契合度,比如新型顯示中的Mini/Micro LED技術就被認為是未來最有潛力的VR顯示技術。不論是成立虛擬實境實驗室,還是現在的數字人生產,海信布局元宇宙是水到渠成的自然進入,而不是另起爐灶,盲目「追風」。


記者:目前,海信圍繞元宇宙有哪些布局?


於芝濤:從產業鏈來看,元宇宙大體分為五大板塊,包括整機硬體、核心器件、感知交互算法、內容製作和產業運營。海信在這五大方面均有涉足。除了在顯示基礎元器件領域之外,我們在3D顯示和多媒體技術、軟體內容生產、AI雲平台等方面也有了不錯的積累。


以數字人為例,通過我們的雲計算能力、AI算法效率的提升,生產效率從傳統的4-6個月,提升到2周以內。傳統的半寫實數字人要至少1周時間進行角色製作。聚好看的內容生產平台能在10分鐘內快速生產數字人內容,並可以動作、表情互動。信芯團隊也正在開發AR晶片。


記者:自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贏者通吃」似乎已經成為法則。面對網際網路大廠在元宇宙領域的押注,海信會不會感到有壓力甚至危機感?


於芝濤:元宇宙包羅萬象,涵蓋晶片產業、5G通信產業、屏幕產業、光學產業、專業內容製作產業、遊戲等大量產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通吃。網際網路大廠大多從遊戲切入,意在社交。海信則有完備的家電生態,家庭娛樂交互一定是我們的第一出發點。最初我們內部就曾經探討過要不要將VR眼鏡與電視配套銷售。元宇宙與消費網際網路還有一個巨大的差別是,它除了商業模式創新,更需要依託強大的硬體創新為支撐。就像手機,至今沒有哪個品牌能吃下整個市場。


02

智能家電:尚處於硬體增值階段

未來若干年,擺在中國家電企業面前的課題是如何成為領跑者,如何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找到未來的產業方向。智能家電的轉型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事實上,當前全球家電行業紛紛步入瓶頸期,傳統家電如何走向智能家電,沒有哪家企業能說清楚。

記者:顯示技術是海信的看家本領。2019年底,海信電器正式更名為海信視像,海信大顯示戰略浮出水面。大顯示布局的產業邏輯和思路是怎樣的?


於芝濤: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是產品的場景化。我們說顯示無處不在,就是要基於用戶在不同場景對顯示的需求開發產品,比如電競遊戲場景,我們有電競顯示器。二是研發的垂直化。最底層是信芯微公司的Tcon晶片(顯示驅動晶片)和畫質晶片,往上有海信自己的作業系統,再往上聚好看可以為各行各業提供雲平台服務,我們還可以提供不同的App和終端解決方案,這些都跟液晶、雷射、ULED等不同顯示路線結合。


記者:從產品來看還是各種顯示器?


於芝濤:現階段還是這樣,但未來一定會突破當前的產品形態。顯示在未來一定不只是用來「看」的,而是一個交互的觸點,人與設備、人與服務的交互都通過顯示來實現。比如我們戴的眼鏡未來就有可能是一個觸點,甚至我們的皮膚都有可能成為觸點。


記者:前幾年不少網際網路企業鼓吹電視將被年輕人拋棄,對電視和傳統電視廠商嗤之以鼻。但這兩年,卻能看到越來越多企業正以各種各樣的新概念重新回來做電視。顯示正在成為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賽道?


於芝濤:大家爭奪的焦點說到底還是觸點。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企業聚焦顯示產業。越來越多創業者和企業進入,也會不斷做大產業發展空間。這對海信來說也是一個新機會。


記者:家電智能化是一個被講了多年的老故事。智能家居、全屋智能這些概念消費者早已耳熟能詳,但在實際使用中消費者的感受更多還是語音智能控制等較為簡單的功能。如何理解智能家電當前的發展階段?


於芝濤:電視是所有家電中探索智能化最早的,也是走得最快的。我們通常將電視的智能化劃分為硬體增值、運營增值和用戶增值三個階段。硬體增值,就是用智能化技術為產品增加新功能;當硬體積累到一定用戶規模後,就進入運營增值階段。智能電視的規模拐點一般是1000萬,達到這個規模之後,開發者在平台上開發和分發應用就有了流量和價值,平台和開發者依據相應比例分成。當用戶再增加到2500萬時,就有了用戶增值的基礎。


參照電視的智能化歷程,白電的智能化目前還處於硬體增值階段。給空調增加一個語音控制功能,它能實現AI交互。但怎麼運營增值?行業可能還沒想清楚。主要的難點在於找到能與硬體結合的完美應用。

來源:青島創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