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被廁所困住

法人雜誌 發佈 2022-06-22T15:17:40.598963+00:00

◎ 文 《法人》雜誌全媒體記者 銀昕「我們目前沒有收到通知,如果總部有要求,我們不排除會收到中國區的通知。」就在星巴克創始人兼CEO舒爾茨在紐約時報近日舉辦的一場論壇中稱「考慮不再對非消費者免費開放衛生間」後,《法人》記者致電星巴克北京某門店,得到工作人員如此答覆。

◎ 文 《法人》雜誌全媒體記者 銀昕

「我們目前沒有收到通知,如果總部有要求,我們不排除會收到中國區的通知。」就在星巴克創始人兼CEO舒爾茨在紐約時報近日舉辦的一場論壇中稱「考慮不再對非消費者免費開放衛生間」後,《法人》記者致電星巴克北京某門店,得到工作人員如此答覆。

作為已有50餘年歷史的咖啡店連鎖品牌,星巴克從2018年開始宣布免費開放衛生間,直到今年4月,已經離開CEO崗位的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再度出任星巴克CEO之後,事情發生了變化。重回CEO之位,舒爾茨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停止公司股票回購計劃,第二件便是考慮停止將衛生間無償開放。舒爾茨給出的理由是「安全」:「星巴克每天服務近1億消費者,隨著人們『日益嚴重的心理危機』,這會給星巴克的顧客和員工們帶來安全隱患。」

隨後,星巴克中國以答網友問的形式回應,稱停止免費開放衛生間的政策只涉及美國市場,不針對中國門店。儘管如此,依舊意味著星巴克開放共享的企業文化正在轉變。

是什麼讓星巴克「不安全」?

在歐美市場,星巴克的衛生間是否對非消費人員開放,公司層面一直沒有統一規定,但大部分情況下,星巴克的標誌已經成為眾多一時「內急」的遊客和路人的希望之所在。「我在歐洲旅行多次,無論是星巴克,還是CostaCoffee,進去上廁所沒有遇到過任何問題。」身在英國的留學生宋某對記者說。

真正讓星巴克明文公示,宣布對外無償開放衛生間的,是2018年一起不對外開放衛生間引發的事件。2018年4月,美國賓斯法尼亞州費城有兩名黑人未進店消費,被星巴克的員工禁止使用衛生間,但這兩名黑人看到一位白人剛剛從店內的衛生間中走出,便詢問員工是否是因為自己的膚色導致被禁止使用衛生間,但得到的答覆是「這是私營企業,請你們離開」。隨後星巴克員工報警,稱有兩位先生不買東西,也不肯離開,最終這兩名黑人被以「非法闖入」罪名逮捕。

此事件的視頻被發布至網上後,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星巴克」運動。此前,星巴克的政策是只允許消費者使用衛生間,但店經理有最終決定權。在輿論壓力之下,舒爾茨稱:「我看到這段視頻時,心如刀絞一般,仿佛看著自己信任和愛的人做下了卑劣之事。」彼時,舒爾茨已經卸任CEO一職,仍是星巴克的執行董事。

最終,時任星巴克CEO凱文·詹森出面,飛到費城與兩名黑人和解,並宣布將資助他們上大學。

2018年5月,星巴克宣布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店內衛生間,店內露天或室內的座位,無論是否消費,都可以使用。

然而,4年之後,舒爾茨自己推翻了這個政策。「這個國家的心理健康危機是嚴重的、急性的,而且正在惡化,這對員工和顧客都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舒爾茨在紐約時報舉辦的論壇上說。

免費開放衛生間的這4年,的確產生了新的問題。由於不設門檻,星巴克衛生間裡除了正常使用的人,還引來了無家可歸者和「癮君子」,垃圾桶里時不時出現針頭、藥袋等物,員工一不小心就會被針頭扎到,這對員工的安全是巨大的威脅。雖然隨後星巴克在很多門店的衛生間安裝了利器盒,但這種心理上的擔憂並沒有解除。

一項基於美國市場門店的調查發現,免費開放衛生間後,星巴克門店客流量比競爭對手低了6.8%,顧客待在星巴克的時間也比競爭對手低了4.2%,而這背後的原因,也許是消費者不喜歡開放政策給店內環境帶來的改變。

中國大陸門店不受影響

星巴克中國稱「中國門店不受影響」,是基於一個少為人知的事實:中國的星巴克門店,極少有自帶衛生間的,所以即便跟著美國政策走,星巴克在中國的業務所受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星巴克在中國大陸有超過5500家門店,在一線城市的絕大多數門店是「商場店」,與其他商戶共享商場的衛生間。自帶衛生間的星巴克,只存在於坐落在獨立建築內的「臻選旗艦店」,而這樣的店鋪,僅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各有一家。

這一點與歐洲市場的門店就很不一樣。宋某告訴記者,歐洲的市鎮上,雖然也有室內大型購物中心,但更多的還是室外的步行街。商場少,「商場店」自然就少,大部分咖啡店開在街邊的連排房屋內,多數自帶衛生間。

在巴黎、倫敦等大城市,也有一些咖啡店只將衛生間開放給消費者。至於如何區分消費者與非消費者,各有各的辦法。宋某說:「一些衛生間門外有電子密碼鎖,每張消費小票上都有一個時效為一個半小時或兩個小時的密碼,在有效期內可以開鎖上廁所。另外一些則是機械鎖,需要向店員要鑰匙。」宋某告訴記者,不排除有「內急」但不想消費的路人,向消費者借小票的情況,「多數人還是樂意幫個小忙的。」宋某說。

「借力」商場是星巴克在中國發展門店的長期策略。但鮮為人知的是,不對外開放衛生間,事實上與本世紀初,我國大城市倡導經營性場所對外開放衛生間的政策,是背離的。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旅遊業在我國大城市有較大發展,但很多遊客的「內急」問題遲遲沒有解決,除了公共衛生間建設緩慢,抵不上遊客數量激增的速度之外,眾多經營性場所(酒吧、餐廳、咖啡館、電影院等)不願向非消費者開放衛生間,也是一大原因。於是,廣州和北京相繼於2003年和2004年出台倡議,倡導經營性場所對外開放衛生間;北京為了配合奧運會的舉辦,還提出「在城市主要街道行人步行8分鐘左右找到廁所」的建設目標。

這兩份倡議得到絕大多數經營性場所的支持,特別是餐廳、酒吧等場所積極響應。

「我不是很理解星巴克的這個新政策。」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小劉是星巴克的忠實消費者,她在星巴克北京坊店與記者閒談時說,美國社會吸毒以及流浪者的問題比較嚴重,星巴克為了不讓這類人群干擾店鋪,可以理解,但我國社會治安良好,也沒有持槍問題,「癮君子」問題在大城市並未嚴重到直接波及餐廳或咖啡館的店內環境和衛生,「如果星巴克在中國也這樣做,就顯得很高冷。」小劉還提出一個疑惑,就是密碼鎖的時效問題,「如果我來星巴克上自習寫作業,一待就是大半天,我要不停地買飲料來刷新密碼嗎?這太不方便了。」小劉說。

其他餐飲企業是否隨之效仿?

星巴克關閉衛生間,在餐飲行業引發的討論大於社會面。

一線城市出現的越來越多的24小時營業的經營性場所,麥當勞、肯德基、7-11以及24小時書店,很大程度上容納了極少數無家可歸者和無業者,這些場所容納他們進入,同時又沒有引發社會危害,這樣的平衡已經形成。即便星巴克中國沒有跟著總部政策走,餐飲行業長期開放共享衛生間的風氣,是否有反轉的可能?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麥當勞兼職員工對記者表示,星巴克與麥當勞、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品牌的定位並不一樣,即便星巴克的政策有變,麥當勞、肯德基等也不會「有樣學樣」。「從1999年進入上海以來,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早期所秉持的是偏奢華的定位,從咖啡價格上也能看出來。直到現在,星巴克在飲料和輕食上的價格都遠高於麥當勞和肯德基,後二者早就平民化了。」

該人士表示,星巴克的理念是打造「第三空間」,即除了家和公司之外的另一空間,可以談事,可以就餐,也可以工作,而咖啡是老闆「送」給顧客的,「星巴克的理念是賣環境,『送』咖啡,所以對店內的裝潢、環境等非常在意。」他告訴記者,不少麥當勞和肯德基已經開始將充電寶引入店內,方便使用手機的顧客充電,但星巴克遲遲沒有這個動作,也許是因為充電寶櫃機在顏色上和形狀上,與店內的裝潢陳設比較違和。「這就是星巴克的『高冷』。然而不管星巴克怎麼做,麥當勞、肯德基以及中式快餐,依舊會沿著『接地氣』的方式走下去的。」

編審|崔曉林

編輯|惠寧寧

校對|張 波 張雪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