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牌打爛vs爛牌逆襲:出身決定多少「成材率」?打好普通牌,也能制勝

美即是正義 發佈 2022-06-22T17:30:41.461614+00:00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 / 如何面對他人攻擊,消化並提升 / 如何克服自卑 / 你窮,不代表你low / 姑娘,任何名牌都比不上你自己金貴。

有錢是不是必然導向成功和幸福?

雖說,這年頭,「富人濾鏡」越來越常見,但上周的幾個熱點,連起來看,倒還挺有意思的。

一個是何超蓮的採訪,被嘲不接地氣

說自己窮

相反,她姐姐何超瓊,自身身家已經超過老爹賭王的,早年的訪談也被翻出來,跟妹妹一比,高下立現

發言讓人不停點頭

想一想之前的姚安娜和孟晚舟,也有過類似的對比——這樣看來,好像很難說資源好,就一定能堆出人才。

另外,最近走紅的新東方講師董宇輝,可謂「寒門逆襲」典範:

賣玉米賣得人都聽哭了

這幾年的明星里,家境不算好的楊超越、趙麗穎,後續發展也很不錯。

超越妹妹的人間清醒發言

而前段時間,小紅書上還有個熱帖,《我爸爸說我配不上男友》。

大家看過嗎?挺有意思的

大致內容是,女生拿了全家的好資源長大,但學歷、工作都一般。

男友很優秀但家境不好,帶男友見父親之後,父親說女兒配不上男友,但願意給男友資源助他上升。

普通人可能對這個帖子更有代入感:

雖然沒有那麼豪門,但家庭條件不錯,為什麼精心養出來的小孩卻很一般

而為什麼,有些人即使起手牌不行,但總能越走越高,最終逆襲

今天就聽簡妮我來聊聊看吧!

01 富人陷阱

在我看來,窮和富只是一種特質,既然是特質,自然是有好有壞的。

富雖然會帶來充裕的資源,但也有很多隱坑,踩中依然可能很廢。

富裕的好處不言而喻:

不用為生活發愁,接受優質教育的門檻更低,能接觸大量優秀人士,不用為五斗米折腰,有大把機會折騰

王健林就給了王思聰5個億試錯

但問題來了,足夠充裕的資源,是否一定能堆出更好的結果呢?

答案是,真的不一定。

富裕,其實也往往會帶來很多不利因素

首先,是「脫離群眾」

因為生活環境跟普羅大眾完全不同,所以很難了解大眾的想法、需求和感受

簡單例子,不少富二代的發言,都給人一種「哈?」的感覺。

姚安娜的為啥大家都喜歡姐姐

何超蓮說自己窮

早期的王思聰,其實算是玩得比較轉的,發言思維都很「接地氣」。

但他的兩次大翻車事件,其實多少暴露了他確實不太了解大眾情況,比如:

這年頭還有沒出過國的傻逼

再比如,他的熊貓TV雖然一開始紅紅火火,但挖到很多主播後反而破產了,據報導,是因為他對主播們太寬鬆,主播們太躺

可能他以為,別人也跟自己一樣,玩票就行吧!

如果說「脫離群眾」是一種客觀必然,那麼,如果沒有調節心態,這種客觀處境,往往會催生主觀上「人上人般的優越感」

簡單來說,不少富二代心底里,其實覺得自己和大眾是「兩類人」,自己「種類上」就比別人要矜貴、要優越

比如王文也,就因為「農民」事件翻車:

雖然不是她說的,但一個群的親密姐妹有這種言論,也能反映很多問題

曹譯文,之前在B站做得還不錯,畢竟大家也都想看富人生活點滴。

翻車不也來自於名言「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

仇恨拉滿了可以說是

當然,大家還是或多或少有一些sense,上面這種赤裸裸的言論,還是比較少見的。

但,仔細分析不少富二代的言論,會發現,即使他們未必承認,但他們內心裡,確實覺得自己跟大眾「種類」就不同

比如何超蓮的訪談,雖然一開始再三強調:

說自己窮,效果很凡爾賽

自己跟普通人家沒啥差別

但說到具體的事情時,說自己在賭王過世第二天親自去見業主求減租,結果對方居然不同意,認為是對有錢人的歧視

這段被罵翻了

想一下,業主不也是「親自」來跟她談的嗎?覺得自己的「親自」很了不起,不就是覺得自己不是一般人嗎?

客觀上脫離大眾生活,主觀上又覺得自己「種類上」就高人一等,這兩者綜合,往往會導致一些富二代的認知很有問題。

他們往往很難較客觀地認知到,自己已經擁有很多,且主要是因為家庭背景,而非個人能力,會傾向於高估自己的天賦和能力

何超蓮:沒有因為家庭享受什麼好處

何超蓮:我很窮,香港的物業還在虧錢——首先得有物業,才能虧啊!

公平點講,形成這樣的認知,很難說完全是他們本人的問題。

看姚安娜《破格公主》的紀錄片,她身邊的人,幾乎都是不停捧著她、說好話的。

所以她對自己能做女團很有信心

她本人可能並沒有那麼跋扈,畢竟,對「公主」這個稱呼,她自己也提出過異議

這樣說是不是不太好

但最後,還是被導演的一通彩虹屁說服了,最終效果,就只會讓人覺得她「自我感覺超好」。

在這種環境下,想要不高估自己,需要到位的家庭教育

何超瓊就提到過,她媽媽對她非常嚴格,希望他們生活得跟普通人一樣

沒有強調他們是人上人

包括對她提出的要求,只能說比一般人更嚴格,而不是因為富二代就降低要求:

3歲也是很厲害,也許稍微誇張了

相比之下,何超蓮的媽媽怎麼說?

「富人有原罪」,一句話就按窮富把人分類了個明明白白:

潛台詞就是,我是富人,不是窮人

而這種說法,其實很利於甩鍋和降低要求

只要結果不好,就是「富人有原罪」「別人欺負我」,我是沒有問題的,我的問題就是有錢。

何超蓮確實有這種言論

形成了這樣的思維慣性,自然很難像何超瓊一樣反省自己、要求自己,自然容易越來越眼高手低

普通人更有代入感的例子,可能是前面說的小紅書帖子。

原po自己也說,自己從小就享受超好的教育資源

爹媽都是學霸,也去了好的小學

但這種過分的資源傾斜,反而會讓她覺得,自己身份上就是「特別」的,不需要像普通人一樣努力,所以她反而「逃課去打遊戲」。

其實,要是像何超瓊母親一樣,從小就告訴她,你也要像普通人一樣去努力,去爭取,才有你的一份,她可能也不會擺爛成現在這樣——

說到底,正確的自我認知其實比資源更重要,也更能導向最終的成功

對自我認知不清的人,一般也很難客觀認知到家庭的作用。

何超蓮的觀點是,她家跟普通人沒兩樣,有錢也沒有什麼好處,買東西總比別人買的貴。

有錢沒好處的話,可以把錢給我,我可以幫她分擔

而何超瓊的發言,顯然就要在線得多。

雖然,她也會因為質疑而不開心:

這麼說蠻真誠的

但她也能很快地想到事情的全貌:這樣的家庭背景,也給了她很多機會

很認帳的感覺

而最後,她的觀點是,重要的不是出身,而是能力

要靠自己去爭取

簡而言之,如果富小孩的認知,是我從「出身」上是特別的,我理所應當擁有資源,那麼,我當然並不需要太努力,也並不需要太珍惜資源,也不需要考慮別人(特別是窮人)的想法和感受。

何超蓮賣衣服,全部都是按自己喜好的標準來,感覺完全沒做客戶調查

相反,如果像何超瓊這樣,把「能力」放在「出身」之前,就要用能力和成績去證明自己,而要達到這種效果,就要承擔責任

從小就肩負很多責任

就要考慮別人的感受:

她說,要尊重別人,不能不記得別人說的話:

很小就知道

就要了解別人的需求

何超蓮做產品,考慮的都是「她喜歡」,而何超瓊這段安排,考慮到了很多人的需要,能力高下立判。

而,嚴重缺乏基本能力和責任意識,但又擁有過多的資源,往往就會催生很多富二代「這也想試試,那也想試試」,但都是玩票,最後虧完算數的生活軌跡。

姚安娜的履歷,就寫滿了「不踏實」

跟孟晚舟對比,孟更深入基層,也更專注,更願意下功夫

總結下,雖然富有往往帶來更多資源、更好的視野,但未必能保證更正確的認知。

出色的富二代,一般家庭教育到位,能正確認知自己和別人,願意從基層做起,願意下苦功,也有強烈的自我驅動力

被養廢的富二代,可能因為家人觀念不到位,又可能因為驕縱,往往很難正確認知自己和別人,又比較缺乏責任心,活得很隨性很「離地」,甚至到普通人無法想像的程度。

小紅書原po有一段內心獨白,說自己原本以為自己很獨立,但相信大家看完上班這段就覺得emmmm

在這點上,家庭資源豐富,小孩卻未必成才,其實很好理解:

打個比方,你是火箭,給你火箭燃料你才能起飛;你要是個牛車,給你最好最多的火箭燃料,又能如何呢?

在我看來,財富的傳承其實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穩妥,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中彩票之後,幾年內揮霍完,生活反而比之前更糟的例子了。

前面提的王文也的姐妹綦美合,據說就從豪門千金回到普通人了

比財富更能傳承的,可能是優質的基因,但基因遺傳也有隨機性。

如果說真有什麼是能保證成功幸福的密碼,「觀念」「行為模式」可能比很多人想像中重要。

賭王幾方小孩,二房兒女質量確實普遍更高

這點,也不僅針對「出身在羅馬」的,能逆襲的人,往往也可從觀念和行為模式上看出端倪。

02 窮人機會

窮困當然常被認為是不好的,資源匱乏、觀念不對、沒有人帶飛、只有豬隊友,等等。

但就像我前面說的,窮富其實都只是特質,有好有壞。

出身家庭的窮富,其實更像是「起手牌」,人生的關鍵,當然要看起手牌,但更要看拿到牌後怎麼打

能把「窮困」牌打好的人,就我觀察,往往有這樣幾個特質:

首先,他們往往能更清醒地認知自己和環境,不太會高估自己

比如楊超越,現在吸粉的一大利器,就是她的「人間清醒發言」:

對自己認知比較到位(明星標準)

包括爆火的董宇輝,大火後也沒有牛逼轟轟地覺得自己就是天選之子,而是說「我就是普普通通農村孩子,只是撿了大運氣」:

大多數人的操作是反的,贏了是自己牛逼,輸了是運氣不好

實際上,無論什麼階層,生活中肯定都有不好的部分,賭王的千金也未必能完全自由順意。

但無論身處哪種環境,有些人總會著眼於自己不能改變的地方,然後怨聲載道,甚至原地躺平。

而那些能「拔出」自己原生環境的人,往往既能心態平和地接受

744分高考狀元龐眾望,小學6年級起就放學後撿廢品賣錢、打工補貼家用

也能心態積極地看到光明的部分:

他日記上的這句話,真讓人看到力量

我知道「積極心態好」聽起來很雞湯。

但,即使從實效的角度考慮,有些人做事內耗嚴重,超多負面情緒。有些人做事專注不內耗,心情也很陽光——誰比較容易做得好呢?

不僅如此,沒有含著金湯匙出身,往往會催生這些人更強烈的上進心

比如王寶強,走紅前就有強烈的出人頭地渴望,也非常努力

高考狀元龐眾望的幸運是,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有個很棒的母親,也接受了很棒的家庭教育

他的母親不僅很樂觀,而且很支持他讀書:

雖然環境不好,但媽媽總是笑著

因為媽媽重視學習,他也一直很勤奮,最終以684(還有60分加分,總分744)的成績考上了清華:

一屋子都是獎狀

當然,「強烈的上進心」跟窮富其實沒有必然的關係

孟晚舟、何超瓊都很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我們身邊,也絕對不會缺少條件很差但依然想躺的人。

與其說這點是家庭「窮富決定」,不如說是「認知決定」是否想要變得更好,是否認為自己需要變得更好——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才更關鍵。

沒有口含金湯匙,固然可以說是一種遺憾。

但「來自於大眾」其實也有隱藏的優勢,讓我們更能理解大眾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董宇輝前面賣玉米這段,就讓大眾很有同感

包括這幾年大火的拼xx,其實也是洞察了「五環外人群」的需求,而很多人壓根沒有意識到這類人群的存在。

最後,出身於資源緊迫的環境,也容易催生一種「注重資源利用率」的思維習慣。

這點,看小紅書那個帖子對比特別明顯。

原po女生,從小拿的是一流的教育資源,一流的人脈資源,但目測啥也沒學會

他爸也提到了這點

而她男友,雖然家境不好,但學習成績優異,在見任何人之前,也會做好功課,儘量爭取更多的好感和資源

男生後來也發帖,很坦白說,我這種情況,確實是要抓住每一個機會

再多的資源,如果只用來揮霍,最後,剩下的依然是空白,最多也就是用「一手好牌打爛」給自己挽回下尊嚴。

能往上爬的人,往往有更強烈的憂患意識,也更懂得抓住和利用資源

雖然短期看,點滴差別並不明顯,甚至會給人一種「我努力10年,就是為了跟你一起喝咖啡」的無望感。

但怎麼說呢?人生還很長,變化也絕對比我們想像中要多。

無論窮富,真正會讓我們變更好的,其實是在正確的方向上,用正確的方法不斷前進——這裡的正確,不是政治正確,而是「符合規律」

錢是成功的結果,但未必是成功的原因。

比起糾結於自己沒有的,多去看「我們有什麼」「我們還能做什麼」,應該就是變富的第一步吧!

負責助理:木青

—想更多提升自身心態?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 / 如何面對他人攻擊,消化並提升 / 如何克服自卑 / 你窮,不代表你low / 姑娘,任何名牌都比不上你自己金貴

—想了解女性相關心理?

AA制就代表獨立?/ 幹得好vs嫁得好,哪個才能幸福 / 女權主義:打扮是為了異性? / 整的好看,就可以收穫幸福嗎 / 美貌是跨越階級的最好籌碼?

ᐁᐁ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