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元宇宙是我們的未來​嗎?

元宇宙小師姐 發佈 2022-06-23T13:49:00.799183+00:00

這就催生了虛擬領域:在這裡,權力可以倒置,失望可以逃離,資本主義的不平等可以拋在腦後,在這裡,人們得到的是興奮、無限的延伸和有意義的東西。

【全文約 1600 字,預計 5 分鐘可以讀完】

看看當今的世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人們渴望現實世界外的另一個選擇 — 在那裡可以重啟系統,從頭開始。

這就催生了虛擬領域:在這裡,權力可以倒置,失望可以逃離,資本主義的不平等可以拋在腦後,在這裡,人們得到的是興奮、無限的延伸和有意義的東西。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 堡壘之夜Roblox 這樣的遊戲吸引了近 4 億用戶,售賣虛擬地塊的 DecentralandSandbox 可以快速發展。據估算,它們的市場價值很快超過 1 萬億美元。

Facebook 改名 Meta 向世界表達對虛擬未來的信念,Microsoft 正在為日漸流行的數字虛擬人準備辦公空間,從 Nike 到 Gucci 都忙著為元宇宙設計服飾,摩根大通和三星都在 Decentraland 裡面設立了辦事處,在 Roblox 裡面,用戶可以運營自己的 Forever 21 商店,出售自己的設計。

許多公司正在元宇宙上下大賭注(即使大多數人仍不太確定元宇宙是什麼)。

雖然對於元宇宙的定義各有不同,但是一些基礎要素還是一致的:元宇宙世界上會有很多,或者說是數字空間,通常來說是 去中心化的集成 AR 、VR在區塊鏈上存儲信息用戶擁有數字商品的所有權。元宇宙也像網際網路一樣,是一個由很多空間、節點組成的網絡。

實際上,元宇宙提供了一種新的在線方式,伴隨出現了新的市場和產品。這裡有三種範式轉變:

[1] 體驗 Experience

人們不只是想要消費,遊戲化的情景體驗會有更有吸引力。

[2] 身份 Identity

人們重視自己的數字形象,並希望帶著它穿越元宇宙,甚至帶到現實世界中。

[3] 所有權 Ownership

無論人們選擇把時間花在哪裡,他們都希望能參與其中。

換句話說,最終的目標是在區塊鏈上擁有一個統一的數字身份——無論你是在工作電腦上登錄還是晚上在家裡玩遊戲,這個身份都是相同的。它將包含你的密鑰、你在 Decentraland 裡面為你的數字房子購買的 NFT,還有其他的重要數據。在元宇宙中,與其說是個用戶,不如說是一個成員。

這就開啟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新世界。以 Roblox 為例,玩家可以設計遊戲和虛擬空間,組織活動,這是在社交媒體上做不到的。DJ Skee 與 Paris Hilton 在 Roblox 上創建 Paris World,在那裡舉辦的新年慶祝活動比時代廣場更有吸引力,他們認為 「 這才是聚會的未來 」。

這傳遞了一個信息,雖然用戶在舊網絡上受到了虧待,過去自己的數據被社交媒體和搜尋引擎平台拿去售賣,但是現在這筆交易正在重新談判。在dApp中,或者說在更廣泛的元宇宙中,玩變成了一種勞動,是可以有資產價值的。這可能包括在遊戲 Axie Infinity 中創造怪物並將其出售給其他玩家或從中賺取收益,在 Decentraland 中擔任品牌大使,或兜售數字藝術或化身裝備。與「點讚」帶來的多巴胺刺激不同,網絡生活帶來的回報是貨真價實的收益。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方向 —— 因為舊網絡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基於廣告的模式將用戶信息做成了產品;少數巨頭公司擁有極大的權力;無休止地索取催生了網絡噴子等。這讓我們把時間花在社交媒體上,看起來有點像個惡習。一種新的選擇來打破這些根深蒂固的網絡現狀,應該是受歡迎的。

然而,這也讓我聯想到了未來反烏托邦的一面。工作沒有變成娛樂,娛樂變成了工作。這讓人感覺,在沒有升職的情況下,元宇宙提供的似乎不是數字世界的解放和所有權,而是更多的責任。我是否願意把空閒時間所做的一切都帶進我的虛擬形象,我所有的其他興趣和關係也都帶在身邊?我是否願意把一種休閒變成一樁小生意?我想要花更多時間在線生活嘛?或者我的網絡生活取代了我卑微的現實世界?

從尼爾·史蒂芬森 1992 年的經典科幻電影《雪崩》(創造了「元宇宙」一詞) 到 Netflix 的電視劇《黑鏡》,這些關於虛擬實境的書籍、電視節目和電影中,角色們努力擺脫的正是上面提到的這種困境。

元宇宙是我們的未來嗎?Meta 和 Microsoft 看起來是這麼想的,雖然他們的虛擬世界仍然是封閉的,而不是理想的開放狀態。興奮、金錢、衝勁正在將我們推向某種新形勢的數字現實。無論如何,它將會反映來自用戶的某種渴望,成為企業家、逃離現實或者帶來便利。反烏托邦是一個風險。另一種失望:我們夢想著奔向元宇宙,最後卻去了個新的購物中心。

哈佛商業評論高級編輯 Thomas Stackpole 發表於 2022年 6~8 月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