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親的夏日觀影時光丨周末談

中青評論 發佈 2022-06-23T16:47:40.158833+00:00

回家以後,我最「媽見打」的時刻,不是遲遲賴床不起,也不是如樹懶般行動遲緩,而是牢牢把持著電視機的遙控器,在幾百個電視節目之間翻轉跳躍、躊躇不定,看得旁邊的媽媽直呼「心慌」。

摘要

周末談

我和爸的和諧關係,大半是靠他的用心經營。

回家以後,我最「媽見打」的時刻,不是遲遲賴床不起,也不是如樹懶般行動遲緩,而是牢牢把持著電視機的遙控器,在幾百個電視節目之間翻轉跳躍、躊躇不定,看得旁邊的媽媽直呼「心慌」。

一日晚飯後,我又開始上演選擇恐懼症的糾結戲碼,好在媽媽剛剛追完一部諜戰劇,當日的偵探「額度」已滿,也就不屑於跟我爭奪遙控器的控制權,洗漱完畢便去休息了。這時候,一路笑看我們鬥嘴的爸爸假裝威脅道:別說「媽見打」了,再糾結下去爸都想打了。

終於,在比對過劇情介紹、參照過豆瓣評分、刷過幾十條短評後,我選定了一部叫做《細說從頭》(1990)的電影。只是電影講述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嬉皮士精神,又對美國的社會文化背景有比較嚴肅的探討,我怕爸爸不感興趣,有些忐忑地問他:「咱們看這個好嗎?講的是嬉皮文化。」爸爸一如既往地不愛拒絕我,爽快地答道:「好,就看這個!」

《細說從頭》電影海報

影片一開始,便是沙啞不羈的嬉皮歌謠伴著火車轟隆隆駛過的長鏡頭。火車上的主角,是犯人休伊·華克和負責押送他的年輕探員約翰·貝納。他們的目的地是斯波坎市,1968年,休伊就是在那裡搞出了一場讓自己聲名鵲起的惡作劇:人們都說,是他通過小動作,把載著政客阿格紐的那節車廂與整個競選專列脫節。

那個場面滑稽又諷刺,與當時推崇與眾不同、追求精神自由的嬉皮風尚頗為契合。於是,休伊的舉動被時人奉為傳奇,而他也不得不為「榮登」數家報紙的頭條而付出代價,展開了數十年的逃亡生活。

有意思的是,暫時出獄後的華克老頭兒,反倒像給90年代的社會環境帶來了一股清新灑脫之風。與之相比,常年西裝革履的探員貝納則是不苟言笑,老氣橫秋,對華克的示好耍寶無動於衷。看到這裡,我不禁開始懷疑:這該不會又是個年輕人一開始看不上嬉皮文化,最終卻被後者深深征服的「套路」故事吧?

好在沒過多久,電影便展開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走向。一場意外之後,他們回到了貝納出生的地方。人們驚訝地發現,那裡簡直是嬉皮文化的大本營:隨處可見布滿塗鴉的巴士,鐵皮房內全是波西米亞風的裝飾,華克甚至在裡面看到了自己有如聖人般的畫像。

一段貝納兒時與父母在一起的錄像,也揭示了為何他對華克的行為如此牴觸。貝納不無激動地說道:自己的嬉皮士父母總是希望和別人不一樣,可是他想要和別人一樣。於是他改變姓名和身份,走出農場,努力地融入主流社會之中。在某種程度上,貝納才是那個真正的反叛者。

此後,看似對一切都感到無所謂的華克也吐露了自己內心的秘密:其實,當年根本不是他籌劃了那場惡作劇,而是那列車廂自己斷開的。可是盛名之下,人們更願意相信那個頗具戲劇性的情節,華克自己也只能被架在空中,享受民間的讚譽、忍受牢獄的苦果。在這個意義上,華克才是那個真正的假裝者。

影片最後,華克以金蟬脫殼之計成功脫身,貝納也辭去了探員的工作,瀟灑地騎上機車去與父母和解。此時,嬉皮音樂再次響起,兩人就此分道揚鑣。

電影結束後,我和爸爸不由得交流起了觀後感。爸爸在裡面看到了個人自由,精神寄託,還有何謂真正的自我找尋。讓他感觸較深的,是貝納的轉變:小時候的出走,是不識世事的衝動和叛逆;長大後,他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而不是一味為了反對而反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也隨之談到了常人難逃聲名之累的無奈,其實,老嬉皮士華克若是主動把事實交代清楚,切斷自己與那段軼聞的關係,便可以從此安頓下來,不必整日東躲西藏。可是,他卻一邊因別人只記得他沒做過的事兒而落寞,一邊又不肯與那段「壯舉」脫鉤,還整日盤算著要出一本自傳,名垂青史。千百年來,那些被名利綁架、最終身不由己的名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此後,我們由此漫談起來,討論了嬉皮士文化的產生背景,那個形似飛機的反戰標誌由何而來,以及爸爸年輕時都在追隨什麼流行。不知不覺抬眼一看,時鐘的指針已然向12點逼近。

夏夜已深,蟬鳴陣陣,我卻怎麼都睡不著。其實爸爸年輕時連搖滾都沒追過,也本對嬉皮文化不感興趣。可是幾乎我每次跟他提起一個新鮮事物,談到每種小眾文化,他都不會不耐煩地視為耳旁風,而是自己去網上衝浪補課,試圖搞清楚我到底在講什麼,以便與我展開交流。

這次回家,他也很認真地陪我重溫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與我探討訓練自己內功的重要性;陪我追有關海昏侯墓和官窯的紀錄片,討論歷史故事背後那些可資借鑑之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甚至天真地以為所有父母都是這樣的。直到近幾年聽到一些朋友與父母聊不來,甚至幾乎零溝通的苦惱後,才深感我和爸的和諧關係,大半是靠他的用心經營。一次次相談甚歡的輕鬆表象背後,是他長年累月、不求回報的默默付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寫這篇文章時,已然秋風乍起,略有寒意,時間的齒輪繼續不帶感情地勻速向前推進。可是我想,總有一些記憶會留下沉甸甸的印記,就像那段平凡、美好而動人的夏日觀影時光。

(本文首發於中國青年報2020年9月22日09版)

撰文/任冠青

微信編輯/任冠青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