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朋友》差評!全方面潰敗,國產片難承打擊了

未來電影局 發佈 2022-06-23T18:11:51.338764+00:00

端午檔上映的《暗戀.橘生淮南》,儘管缺點一大堆,但不能否認該片還是有些可取之處,諸如劇情平實、不太狗血、表演尚可等,反觀本片,從內到外都著實讓人找不到一絲優點。


這是一部看時讓人如坐針氈,看完覺得如此無聊的國產青春校園電影。

端午檔上映的《暗戀.橘生淮南》,儘管缺點一大堆,但不能否認該片還是有些可取之處,諸如劇情平實、不太狗血、表演尚可等,反觀本片,從內到外都著實讓人找不到一絲優點。



一、價值觀的嚴重扭曲


雖說本片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但事實上,除套了「只能做一周朋友」這個概念外,和原著沒有任何關係,並且到了影片後期觀眾會發現,哪怕這個概念其實也是假的。


勝華高中的復讀班轉入一位女學生林湘之,立即被班上的學渣徐又樹吸引,並對其展開愛情攻勢,可惜林湘之得了一種「星期一會忘記上周所有人和事情的怪病」,不甘受挫的徐又樹,夥同另兩位同學宋曉楠、蔣吾一起,決心幫助林湘之恢復記憶,為此想盡各種辦法。



故事這樣開頭雖然有些奇怪,但「只能做一周朋友」的方式卻很新穎,尤其對於觀眾來說,具備一定的挑戰性。


可惜隨著劇情的發展,影片各種不接地氣,甚至價值觀扭曲的毛病就暴露無疑。

首先,這部把背景放在「高四」的校園電影,卻好像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主責——學習,並且樂此不疲。



本片的四位主角,口口聲聲說為了高考要努力學習,但從他們的言行表現來看,又一直背道而馳。


他們的生活,大部分都在無休止的休閒娛樂、吃飯聊天中度過。天文教室布置生日Party,被保安發現追趕從而讓愛情升溫固然浪漫,然則怎麼和高三復讀生也聯繫不起來,還有徐又樹這個學渣都沒看到如何努力,突然就成績提升並且考上大學,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雖不斷有黑板上的高考倒計時提醒觀眾他們正在經歷人生中最艱辛的時刻,但滿屏灑下的狗糧和輕鬆愉快的打鬧卻總讓人穿越到大學校園。


或許本片的導演和編劇都是台灣人,導致他們根本不懂大陸的高三復讀生是一個什麼樣的生存狀態,沒有足夠的生活體驗和積累,僅靠想像和自以為是,讓本片的校園生活部分太過出戲。



其次,本片的愛情觀,更是節操都碎了一地。

男主角徐又樹被塑造成一位情聖,對愛情執著和專一,為幫助林湘之甘願被誤解,默默犧牲付出所有,然則當秘密被逐漸揭開後,這位「情聖」的所作所為,卻讓人大跌眼鏡。



原來,他和林湘之、許潔之間有過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林湘之、許潔是高中時代關係最好的閨蜜,在認識了徐又樹後,許潔迅速墜入愛河,並尋求林湘之的幫助,經過各種設計和精心布局,許潔和徐又樹走到了一起,如果故事僅僅這樣似乎還沒有什麼讓人吐槽的點,可到了電影後半段,恢復記憶的徐又樹,才發覺當年自己除了愛許潔外,對林湘之也有特殊的感情。


兩位女生都喜歡,這不就是典型的一腳踩兩船嗎?更離譜的是,不僅他自己不認為有什麼問題,連周邊所有的朋友、甚至許潔父親都在鼓勵兩人放下執念,勇敢擁抱新生活,電影傳達出來的這種愛情觀,不要說中老年人,可能連現在那些正值戀愛年齡的普通人都無法接受。畢竟,戀愛可以不顧一切,但前提是不能無腦。



二、劇情狗血與無聊齊飛


設定上,本片沿用經典的兩男兩女,互組CP模式。


前半段是俗套的愛情萌芽、發展階段,基本看過幾部國產青春電影的觀眾,都可以迅速腦補類似畫面,到了後半段,電影設計了一個小反轉,本意是增加故事的懸疑和充實內容,不料卻弄巧成拙。



徐又樹和許潔的愛情故事簡直是各種狗血橋段的集大成者,其情節之老套、人物動機之幼稚、展現過程之刻意,都似要擊穿國產電影的底線。


許潔向徐又樹告白,於是設計了一次郊外野餐,並把信紙內容放到籃子裡,希望徐又樹能夠發現,自己卻和林湘之到湖上劃小船。


兩位女生根本不會游泳,可連一點基本安全常識都沒有,在無任何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劃到湖中心,更糟糕的是,船上兩人還不老實,手腳亂動導致意外落水,最後許潔連命都給丟了,兩位女生仿佛想用血的教訓去告訴觀眾,什麼叫做不作不死,什麼叫做刻意為之,這種毫無邏輯的意外情節,充分暴露出編劇水平的拙劣。



可能主創們覺得上述還不夠慘,於是又設計出徐又樹在施救時撞到頭部,之後更因為女友去世後失憶的情節,引出後面不記得林湘之的橋段。而林湘之,大難不死回到學校,不僅沒有得到同情,還被其它同學冷嘲熱諷、人身攻擊,飽受欺凌,在遭受高考失利後,只能轉到其它學校復讀。


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我腦中的橡皮擦》、《悲傷逆流成河》等諸多電影的影子,本片把這些元素簡單粗暴的糅合在一起,然後再套上一個可能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故事,就堂而皇之上映,這已經不是投機取巧,而是創作態度的問題了!



在兩位主角的高度擠壓下,男二和女二完全沒有發揮的餘地,缺少有效互動及足夠的情節支撐,讓他們的愛情故事蒼白的就像一張白紙,而他們出現的目的,其實也僅僅只是為了充當團隊的背景板。


電影的敘事節奏也有很大問題,明明一部普通愛情片,卻喜歡在中間穿插一些莫名其妙的元素,如驚悚、恐怖等,部分地方一驚一乍,與電影的整體風格完全不搭,不僅起不到調節劑的作用,還令人分分鐘出戲,恐怖變搞笑,把觀眾當猴耍,這種侮辱智商的行為,實在是中國電影界的悲哀。



本片的台詞極其尷尬,出場人物基本都不能正常說話,很多書面語台詞的出現,感覺不像在講話,更似在背課文。四位主演從年齡和外形來看還比較適合影片的設定,且能看出也很努力,可惜無聊透頂的故事,光靠這些年輕演員的演技根本拯救不回來,況且他們的表演也只是停留在尚可的水平。


三、青春電影的無奈


在《暗戀.橘生淮南》時已經提過,如今的國產愛情電影,基本都在走傷痛文學的套路,然而,大部分人的校園生活和青春年代,除了淺淺的曖昧,還有更多的沒心沒肺、還有更多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如果永遠站在傷痛這個角度去創作青春題材的校園電影,只會把路越走越窄,直至堵死。



尤其將背景放在高中的電影,更加不能忽略這個時期一個最重要的特徵,那就是努力學習,以及曾經結下的那些深厚友情,還有老師與學生之間共同經歷的一個個閃光日子,愛情可以有但不過是錦上添花的點綴,「傷痛」不能反應那個時代的真實感受,反更像少部分人對「求而不得」的無病呻吟。


青春電影,首先要真實,虛無縹緲的東西看似美麗,實則經不起推敲,更經不住時間的錘鍊和考驗;同時還要能夠引起共鳴,提煉出那時最嚮往的事情、最打動人心的時刻,這樣才能夠讓人留下記憶點;


最後更要用心,因為主創們是否真心實意,觀眾完全能夠感受到,一部電影的成功可能有各種機緣巧合,但無一例外出發點都是用心,電影本來就是一種通過銀幕進行交流的藝術方式,只有你選擇尊重觀眾,觀眾才會去尊重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