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幫助灰姑娘變身公主,卻慘遭英女王嫌棄

licorneunique 發佈 2022-06-23T19:19:25.219847+00:00

仙子看向地上的南瓜,隨即揮了揮手中的魔法棒,在一片眩目的光芒中,一架燦爛輝煌的黃金馬車緩緩出現在了辛德瑞拉面前。


真正的黃金屋是什麼樣?


仙子看向地上的南瓜,隨即揮了揮手中的魔法棒,在一片眩目的光芒中,一架燦爛輝煌的黃金馬車緩緩出現在了辛德瑞拉面前。


很快,她就將成為舞會上最迷人的公主


在灰姑娘的「變身裝備」里,這架華麗的南瓜馬車和水晶鞋一樣,不知勾起過多少女孩兒的嚮往。但你可知,現實中的馬車,其實比童話里的還要璀璨。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花樣百出的馬車們。


01

馬車極簡史


作為一種古老的運輸工具,馬車的悠久歷史幾乎與人類的文明一樣漫長。且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馬車的發展都遵循著從雙輪到四輪、從單匹馬到多馬並駕齊驅的基本脈絡。


馬車車身底盤組件的基本建造技術在青銅時代已確立,至今仍存續。最早的馬車車輪用整塊木頭做成,到了公元前2000左右便出現了有輪輻的車輪,這一設計也一直延續至今。

四輪車的優點是運載量大,運行平穩,但需要較為平坦的路面行駛,而兩輪馬車則更適合崎嶇的地形。


早在古羅馬時期,四輪馬車上就已出現了帶有窗戶及屋頂的車廂,這類馬車或用於長途陸路旅行,或用於婚禮祭儀等重大場合,是最受上流社會青睞的出行工具之一。


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具備路況良好的上千米平坦大道,使得這種四輪馬車能暢通無阻。/圖為根據出土的羅馬馬車重建後的模型


15世紀末時,在匈牙利國王馬蒂亞斯的大力推動下,小鎮科奇的工匠們製造出了一種又輕又快的四輪車,它便是灰姑娘南瓜馬車的同類、也即後來人們最常使用的「coach」封閉車廂馬車。



因其較為舒適的乘坐體驗以及較大的運載量,coach一傳入歐洲就迅速普及了開來,隨著進一步的改造創新,它最終於17世紀初定型為了標準的「四柱」車廂。


對於這種更加平穩安全的新型車,歐洲的王公貴族們自然也愛不釋手。而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財富,他們在馬車的裝飾上也花足了心思。


馬車的車身被鍍上了金層、車廂內的座椅、靠墊、地毯連同馬毯皆以繡工精美的織錦製成。/圖為18世紀瑞典王室洛可可馬車


走近這些各式各樣的皇家馬車,腦海中會浮現出許多形容詞:壯觀、宏偉、華麗……代表著帝國威嚴和王權輝煌的它們,比童話里辛德瑞拉的座駕更像是魔法締造的盛大奇蹟!


02

車輪上的宮殿


放眼全世界,若問哪國皇室的馬車最惹人注目,則非英王室不可。而其中,最華麗、最耀眼的又當屬這架皇家金州馬車。


金州馬車受喬治三世國王委託,在塞繆爾·巴特勒的倫敦工作室建造。建成於1762年,長24英尺(7.3 m),高12 英尺(3.7 m)。


車如其名,金州馬車通體鍍滿了黃金,甚至連剎車部件也不例外。除了鮮艷的彩繪之外,車身更是裝飾了大量栩栩如生的黃金雕塑。


車身的裝飾畫作由Giovanni Battista Cipriani繪製,描繪了古希臘眾神匯聚的場景。


只見前輪處,貝殼形狀的腳踏板似被海浪捲起,兩旁人身魚尾的海之信使一邊用力地拉著車、一邊高聲吹響號角宣布海洋君主的到來。這充滿了張力之美的一幕,正是在向世人昭告時下英國的海上霸權地位。



車廂的邊角以黃金塑造出了八棵枝葉繁茂的棕櫚樹,它們從底部獅子的頭頂拔地而起,一直延伸至車頂,其上還雕刻有盔甲及刀劍,象徵著英國在七年戰爭中戰勝了法國。


車頂還有三位分別代表著英格蘭、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小天使,他們帶著皇冠,拿著劍、權杖和代表騎士的徽章。


通體的璀璨金光賦予了這架馬車妥妥的凱旋戰車氣質,君主坐於其上,再得萬人簇擁,氣勢之磅礴足以比肩天神下凡。故而自喬治四世以來,每一位英國國王都會在加冕典禮上使用這輛馬車。



但是,也正是由於使用的黃金裝飾過多,作為一輛coach,原本應該身輕如燕的它,最後卻足足重達4噸!


在當時馬車建造技術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如此笨重的身軀帶來的出行體驗自然不會太好,因此這世界上最華麗的馬車,也收穫了最多的吐槽。


金州馬車配備有八匹駿馬、四名哨兵、九名步行馬夫


英王威廉四世就曾將乘坐金州馬車比作「乘船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顛簸」,後來維多利亞女王同樣抱怨它擁有「令人痛苦的擺動」,喬治六世亦曾直言不諱,稱從宮殿到威斯敏斯特教堂參加加冕的路途是他「一生中最不舒服的旅程」,而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更直接用「可怕」來形容她在金州馬車中的加冕之旅。


當圍觀群眾對它滿身的金色光澤感到目眩時,誰又能想到坐在裡面的君主竟同樣覺得頭昏眼花呢?


為了擺脫這種恐怖的體驗,英王室後來也打造了一系列更為輕便的馬車來代替金州馬車參加各類慶典,之如著名的女王鑽石禧年六匹金馬車,不僅配備了電動車窗和水晶車燈,甚至還安裝了溫度調節系統,簡直就是一間明亮溫馨的移動金屋!


這架車的裝飾主旋律依舊是黃金


不過,儘管金州馬車屢屢遭人「嫌棄」,它在王宮裡的絕對領頭地位卻無可撼動。陪伴英王室走過了幾百年風雨的它,光芒永遠不會褪色。



與英王室一樣對金馬車十分執著的還有奧地利王室,其君主專用御駕帝國馬車同樣覆蓋著一層厚重的黃金表面,連整體重量亦為不宜長途跋涉的4噸!


帝國馬車是為查理六世皇帝而打造


帝國馬車


帝國馬車整體採用了巴洛克風格設計,金碧輝煌的外表之下,鋪滿紅色天鵝絨的車廂內綻放著朵朵金葉,繁複優雅好似一座精緻的迷你宮殿。


屋頂採用了奧地利皇冠的大型模型,四個角上掛著流蘇。


車身的繪畫也十分精美


馬車配備的白馬亦全副武裝,洛可可式的馬具上,金色刺繡、流蘇和玫瑰花結一樣不落,甚至連馬兒的頭頂都像士兵那樣戴上了高聳的鴕鳥羽毛,凜凜威風絲毫不輸馳騁疆場的戰馬。


這架馬車被當作了奧地利皇室的標誌,且只有皇帝夫婦和太子夫婦有權使用它。



值得一提的是,這架馬車其實還有一位孿生兄弟,起初,它從風格結構到設計裝潢都與之相同,但後來卻被迫「黑化」——它便是著名的「悼念車」。


這架悼念車雖氣場不凡,但深沉的顏色和僅限於葬禮的用途,都令它蒙上了一層詭異的悲劇色彩。


這架悼念車原本也是通體鍍金,後來被直接塗上了一層黑色的漆料。


一個閱盡了這個國度所有的盛大慶典、一個只能在最悲傷的時刻暗淡出場,明明是同樣的出身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運,讓人不甚唏噓。



在各國王室的帝後御用馬車中,曾屬於俄羅斯帝國的兩架加冕馬車同樣以絕代風姿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較大的那架由彼得一世為他的妻子打造,且還特意委託了法國著名宮廷畫家弗朗索瓦·布歇親自來繪製裝飾畫。後來,凱薩琳大帝對此進行了翻新,大放異彩的它從此便成為了俄羅斯君主專屬加冕馬車。


大加冕馬車

莊重又不失華麗的紅色令大面積的刺眼金色變得更加柔和


另一架,便是俄羅斯末代皇后亞歷山德拉在加冕典禮上所乘坐的那架。深得皇后喜愛的它,隔年就被法貝熱做成了一枚精緻的彩蛋,從此住進了皇后寢宮。



小加冕馬車


出於彰顯王室顏面的需求,那些遊走於各大典禮的皇家馬車們往往會因對裝飾性的過分追求而被迫犧牲掉部分實用性。但在日常生活中,馬車的實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能愉快出行,人們窮盡了智慧創造出各式各樣的馬車變種,到了馬車百花齊放的19世紀時,大街上同時出現幾十種樣式各異的馬車都是時有發生的。


03

爭奇鬥豔的馬車時代


在《鍍金時代》中,便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幕——三五成群的小姐太太們人手一把小陽傘,一邊愜意地坐在一輛大型馬車上,一邊兜風一邊談論新聞八卦。



她們所乘坐的這種四輪四座大馬車,便是19世紀最受富人歡迎的Barouche馬車。它的車廂形狀好似一隻小船,四面無窗戶遮擋,後排還自帶了一個可摺疊的車篷。



因開闊的視野和充足的空間,這類馬車也是閒得發慌的貴婦們白天遊園玩樂的標配。在第二帝國時期,法國歐仁妮皇后就經常在下午集結一群貴族小姐妹,坐著Barouche在森林公園裡圍湖轉圈圈來打發時間。



在Barouche之上,還有一類被稱為Berline的豪車,這種車不僅需要四馬拉動,車廂後面還會留出專供僕人站立服侍的位置,其昂貴的造價及高額的養護費用,也令之成了富人們彰顯身份的最佳利器。



Berline與coach十分相似,這類車一般只有巨富之家才會配備,且隨行的私人車夫都身著十分講究的工作服,只為和大街上的公共車區分開。


對於小資市民階層而言,像Hansom cab這樣的兩輪小馬車則是首選。雖然其車廂空間狹小,可速度及平穩性卻比那些豪車更好。



這款馬車的創造者是19世紀著名建築師Joseph Hansom, 他的設計提升了這類馬車的穩定性,使得馬車快速行駛或急轉彎時更不容易翻車。


另外,這種出租小馬車還配備了機械式計價器,保證了每一筆交易的透明公正,現代計程車的交易模式,正是從這種小馬車延續而來。


駕車者直接坐在車廂後面,車廂頂部開了一個小門,方便乘客和駕車者交流。


此外,還有按照固定路線行進的Omnibus公共馬車。這類車的車廂容量較大,可搭載十多名乘客,並且還允許乘客中途上下車,儼然是現代公共汽車的前身。



然而,Omnibus車廂雖大,卻往往只配備兩匹馬,以至於速度有時比步行還慢。但彼時的大部分人尤其是紳士們,為了褲腿的乾淨、穿著的得體,他們寧願在公交馬車上慢慢晃悠也決不肯步行前進。


據說,當時看人的第一步就是打量對方的褲腳,上半身穿得再光鮮亮麗,只要褲腿不乾淨就意味著在告訴別人自己是一個連馬車都坐不起的窮光蛋。


Omnibus中還有一類上下分層的雙層馬車,這類車的載客量更大,但也更慢——因為拉車的馬兒仍舊維持在兩匹。這也造成了在紐約這樣的大都市中,每年都會累死成千上萬匹馬兒的悲慘局面。




後來,人們在Omnibus的基礎上又設計出了軌道馬車,這樣不僅減輕了馬兒的負擔,也增加了馬車的穩定性和速度,今時今日的有軌電車就是從此類車發展而來。


有軌馬車現在仍然存在


19世紀街頭還有一類敞篷兩輪小馬車,它們往往由一些小有餘錢的新富階層使用。因為這些人既想讓自己看上去和平民不一樣。但又買不起Berline或Barouche這樣的豪車,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


19世紀兩輪車模型


然而,這類馬車的造價雖並不昂貴,但後期所需的養護費卻是一筆接一筆,而總有一些人為了面子,死活不肯轉賣馬車,最後生生地被拖到破產。因此,這類馬車也收穫了「破產小車」的外號。



馬車的種類著實令人眼花繚亂,而這背後所形成的等級體系、風俗習慣更是錯綜複雜。人情世故、社會風尚,全在這方寸之間涌動交織。


都說衣著是人的第一張名片,車又何嘗不是呢?



無論是極盡奢華的皇室馬車,還是質樸純粹的公共馬車,它們都銘刻著獨特的時光印記,是名副其實的「行走的博物館」。



1886年,第一輛汽車誕生,為剛剛歷經繁華的馬車劃上了戛然而止的句號。當轟鳴的發動機代替了噠噠的馬蹄,一個時代就這樣悄然而逝。


卡爾·本茨設計的第一輛現代化的汽車


雖然,作為交通工具的馬車如今已被廣泛淘汰,但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它的影子、它的血脈早已滲透進了歲月的每一寸肌理。


現代汽車從車身、車燈、車廂、座位的設計到用途安排都能看到百年前風尚的影響。


小編 | 冰川

收集資料整理報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