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樓—黃鶴樓

郟城居士 發佈 2022-06-23T20:15:03.288214+00:00

黃鶴樓,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舊址在湖北武漢蛇山的黃鵠磯頭,相傳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毀屢建,1884年最後一次焚毀。歷代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陸游等均有題詩。1985年,在蛇山的高觀山西坡重建,樓高五層(夾層為十層),高50.4米,主樓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頗具民族風格,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仿古建築。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的。而據《極恩錄》記載說原來是辛氏開設的酒店。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但因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維修了10次,最後一座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後唯一遺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

  黃鶴樓從北宋至20世紀50年代,還曾作為道教的名山聖地,是呂洞賓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言:「呂祖於五月二十日登黃鶴樓,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聖跡。」《全真晚壇課功經》中稱其黃鶴樓頭留聖跡。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雲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黃鶴樓以「黃鶴」為名的說法,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證遂成事實。另一說便是帶有神異色彩的「仙人黃鶴」傳說。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之說,有關黃鶴樓的仙話也在專談「怪力亂神」志怪小說發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鶴之仙的傳說,最早出現在南朝科學家祖沖之的筆下。他的《述異記》中的「駕鶴之賓」,後被魯迅輯錄在《古小說鉤沉》裡:還有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據傳說,此地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江夏縣誌》所引的《報應錄》也有同樣的說法。據《報應錄》記載,從前有位姓辛的人,以賣酒為業。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這位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並沒有因為這位客人不付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可是沒有辦法還你。」說完從籃子裡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鶴在牆上,因為橘子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牆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過了十多年,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願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