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品牌推廣人馮志亮先生談日本漫畫發展史——一百年的漫畫變遷

雲水禪心菩提文苑 發佈 2022-06-25T07:33:07.014316+00:00

日本是個漫畫大國,目前漫畫雜誌及單行本的發行量已占雜誌和圖書發行總量的45%,漫畫的讀者層從幼兒直到四、五十歲的成年人,漫畫作品所涉及的範圍有科學幻想、探險、政治、經濟、奇聞逸事、戀愛、體育、歷史、科學、宗教、幽默玩笑以及文藝小說、紀實報告文學等等,無所不包。

日本是個漫畫大國,目前漫畫雜誌及單行本的發行量已占雜誌和圖書發行總量的45%,漫畫的讀者層從幼兒直到四、五十歲的成年人,漫畫作品所涉及的範圍有科學幻想、探險、政治、經濟、奇聞逸事、戀愛、體育、歷史、科學、宗教、幽默玩笑以及文藝小說、紀實報告文學等等,無所不包。

【日本漫畫的祖師爺】

日本漫畫界一直把十二世紀的鳥羽僧正覺猶(1053~1140)當做祖師爺,他所畫《鳥獸戲畫》被日本政府列為四大國寶繪卷。十二世紀,繪卷戲畫流行,《信貴山緣起》、《地獄草紙》、《餓鬼草紙》、《病草紙》、《天狗草紙》、《繪師草紙》之類的作品形成日本獨特的繪畫形式。室町時代《福富草紙》、《百鬼夜行圖》等傑作就是當時流行的創作。

十七世紀江戶時代初期,京都、大阪的繪師畫了一些身材修長的鳥羽繪,成功的造成時代的風格,引領下一波浮世繪的畫風。『鳥羽繪』是以鳥羽僧正的名字為頭銜,可見承襲祖師爺的企圖。

1760年日本偉大的浮世繪師葛飾北齋誕生。他的《北齋漫畫》聞名世界,甚至對歐洲繪畫界造成一股震憾;一般印象中,他是『漫畫』一詞用在畫作上的第一人。事實上在1769年,風俗畫名家英一蝶就出版了《漫畫圖考群蝶畫英》一書,早有漫畫一詞,之後北尾政演在《四時交加》繪本上的序文又提到『漫畫』一詞。

【北齋的鋒芒】

1814年春《北齋漫畫》刊行,帶動流行,從1817年至1859年,出過不少筆意活潑的滑稽畫譜,如《漫畫百女》、《光琳漫畫》、《滑稽漫畫》、《北雲漫畫》、《漫畫獨稽古》、《北溪漫畫》、《豐國漫畫圖繪》等作品。《北齋漫畫》是一部十五卷包羅萬象的繪畫百科,作者葛飾北齋(1760~1849)一生多采多姿,他曾在護國寺庭院—百二十疊敷的紙上畫了一個大達摩,在一粒米上畫兩隻小麻雀因此而轟動江戶。

除了《北齋漫畫》之外,《北齋狂畫》、《繪本兩筆》、《戴斗畫譜》、《北齋畫式》、《北齋畫鏡》、《一筆畫譜》等繪譜琳琅滿目,另外在浮世繪作上成績也十分輝煌,插畫方面也有不少傑作。岩崎書店將其著作整理成三套《北齋漫畫》(三卷)、《北齋的繪手本》(五卷)、《北齋的繪本插繪》(三卷)。每卷都超過三百頁。這並不包括他那些浮世繪及雜作。《浮世繪》另成一系的出版全集五冊《北齋美術館》豪華版由集英社出刊。岩崎書店另外分門別類出刊了《北齋工藝圖案帖》、《葛飾北齋女人素描》等極多的單行本。

【西風東漸的《日本笨拙》】

1861年英國漫畫家查爾斯•華格曼(Charles Wirgrman)來到日本任《倫敦圖畫新聞》特派員,翌年他辦了一份十來頁、名為《日本笨拙》的漫畫志,發行量二百份,主要是給旅日的外國人看的。這本以時事漫畫、風俗漫畫為主要內容的創作,用木版美濃紙印刷。這份刊物對日本漫畫界產生很大的衝擊,他收了極多的徒弟,並和日本女性結婚。

1882年法國人喬魯吉•畢戈(George Fernand Bigot)來到日本,他也是漫畫家,於旅日期間出版了三冊以日本為主題的銅版畫集。1885年執筆《團團珍聞》,1887年《TOBAE》諷刺畫集及雜誌刊行。

葉格曼和畢戈對於日本漫畫之革新有很大的貢獻,新生代漫畫家莫不受其影響,尤其是在其後的諷刺畫界極為活躍的小林清親、北澤樂天。小林清親活躍於《團團珍聞》、《勞動世界》等刊物;《團團珍聞》由野村文夫創辦,於1877年登場,在1895年出刊到一千號,封面由小林清親的弟子田口米繪圖,是日本最長壽的評論漫畫志。

【明治維新的漫畫新貌】

到了1900年,《滑稽新聞》、《東京潑克》、《時事漫畫》、《大阪滑稽新聞》紛紛創刊。西洋漫畫的批判式口吻、幽默感以及造型成了時尚。從明治時代至大正時代一直熱鬧非凡,雜誌也多得不勝枚舉:有的雜誌橫跨二個時代,名家不少,光是《東京潑克》就有四次興盛期。

日本現代漫畫的歷史可追溯到是明治時期(1870-1911年)。在此基礎上確立日本現代漫畫的是北澤樂天。1906年,北澤創辦了日本第一份漫畫刊物《東京小精靈》(Puck),以後又創辦了《東天小精靈》、《家庭小精靈》,可算是日本現代漫畫的鼻祖。

大正時期(1912-1925年)具有代表性的漫畫大師岡本一平賦予漫畫文學的內容,是故事漫畫的先驅者。岡本一平在大正時代一舉成名,以他為中心的十人漫畫家於1912年成立了『東京漫畫會』,並於1915年舉辦第一回漫畫展,以後一年均有一、二回的展出,最後一回在1923年,大正時代就在他們的主導下,更為活潑了。岡本一平在這時期也介紹了很多歐美漫畫作品,1914年時他出版了《探訪畫趣》一書,《日本第一》雜誌也於1920年4月推出了特集。

【幽默漫畫及偶像化興起】

1923年,日本的第一個漫畫偶像也是在《日刊朝日俱樂部》初試啼聲,這就是樺島勝一的《阿正的冒險》。1924年另一位漫畫大師麻生豐的幽默長篇漫畫《滿不在乎的爸爸》在《報知新聞》晚上刊出大為轟動,這部作品鼓舞了東京大地震劫後餘生的人們,獲得極大的成功,從此幽默漫畫大量的在報端出現。

直至1950年前,曾在日本多種刊物上登載過。麻生豐是日本二三十年代的高產畫家,1933年經濟危機在日本達到頂峰,他又在《朝日新聞》上開始連載《平庸之輩》,反映了當時失業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1921年足立源一郎出刊了《羅歐米耶傳》;1923年美國漫畫《親爺教育》在日刊《朝日俱樂部》上登場,這是當時在美國受歡迎的漫畫,故事講的是中年夫婦吉格斯和瑪姬的日常趣事。

兒童漫畫也在《阿正的冒險》的受歡迎後,由於畫家紛紛投入創作,陣容也日益增強。1924年當時的《讀賣新聞》換了新社長正力松太郎,為了向新市場挑戰而重視漫畫,以求爭取讀者群,特別新設了漫畫部,網羅了麻生豐、下川凹天、實戶左行、堤寒三、柳瀨正夢等人入社,同年10月在星期天出版了四頁彩色的附錄。昭和初年,漫畫就在這種背景下『人氣』達到頂點,連載漫畫都很受歡迎,講談社《王樣》雜誌甚至賣出一百萬本呢!

昭和初期,風花雪月派和無產者派的興起被視為特徵,前者以畫摩登女郎的田中比左良、小野佐世男為旗手,後者以柳瀨正夢為先鋒。隨後流行的是昭和十年(1926-1936年)大放異彩的少年漫畫。田河水泡的《黑流浪漢》、島田啟三的《阿吉歷險記》吸引了全國的少年。而橫山隆一的《健少爺》、《小阿福》受到了包括成年人在內的普遍喜愛。

這個時代也是漫畫改組的時代,漫畫家也紛紛成立了團體,昭和7年(1932年),以《漫畫人》的執筆畫家近藤日出造、杉浦幸雄、橫山隆一等二十人為主建立了『新漫畫派集團』,後來又有多人加入。這個集團一直延續至今,另外還有『童心漫畫團』、『新漫畫家協會』、『日本漫畫奉公會』、『三光漫畫工作室』、『新秀漫畫集團』等組織,結合志同道合的人團結出擊,有的還出版年鑑,辦很多促銷活動,漫畫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1930年《讀賣周日漫畫》上登載了實戶左行的《飛速太郎》。實戶左行在美國學習過,他將日本傳統繪畫方式中所缺少的外國技巧吸收進來並加以運用,使日本漫畫呈現出新的面貌。手塚治虫的畫風也受過他的影響。

1931年田河水泡的《野狗二等兵》在《少年俱樂部》開始連載,這是日本昭和漫畫的起點,人緣之沸騰無人能出其右。這部作品從1931年開始連載,長達10年之久。講的是一隻四處流浪的狗參加了「猛犬團」最後成為職業軍犬的故事。作品採取擬人化的手法,反映了強烈的軍國主義思想,迎合了當時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需要。

1934年島田啟三的《冒險灘吉》聲勢也不弱,阪本牙城的《坦克太郎》的機器人也在《幼年俱樂部》風光一時,橫山隆一的《江戶子阿健》於報紙連載也頗受歡迎。兒童漫畫在兒童雜誌上大放異采。隨著日本軍國主義化,漫畫界也被強制集中了。1940年成立了統一的漫畫組織「新日本漫畫家協會」四十年代初期,日本漫畫創作停滯不前,直到戰爭結束。

【新漫畫的出發】

戰後,日本漫畫界再次恢復了生氣。漫畫家以雜誌、報紙為舞台,自由地對社會進行諷刺。橫井福次郎1946年7月發表的科幻作品《不可思議國的普恰》是這一時期的成功作品。從戰時就開始發表的《納瑪林王國的故事》、《松下井知夫》,也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

戰爭剛剛結束的1945年,由於缺乏紙張,很少有漫畫出版。1946年到1950年戰後新的價值觀打亂了戰前的傳統與秩序,因而出現了充滿生機的混亂,各種漫畫雜誌應運而生。在這種混沌狀態中登場的漫畫界巨頭當然非手塚治虫莫屬了。

1946年手塚治虫的《新寶島》問世,大受歡迎,邁出了成為現代主流映像漫畫的第一步。長谷川町子的《海螺》從1946年4月起開始在名古屋、札幌、福岡的三家地方報紙上連載,這些作品揭開了戰後日本漫畫的帷幕。他們兩人在戰後昭和漫畫史上都是拔尖的高手,地位極為崇高。尤其是手塚治虫對日本之外的漫畫界也影響深遠,他利用電影運鏡手法,使漫畫映像有了革命性的變革!

1947年的最大新聞是《漫畫少年》的創刊,著名主編加藤謙一主持的這份雜誌,成為當今漫畫巨匠們的搖籃,如藤子•F•不二雄、藤子不二雄A、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松本零士、森田拳次等人都在《漫畫少年》上發表過作品。後來連載手塚治虫的《森林大帝》的也是這本刊物。

在成人漫畫方面,近藤日出造在《讀賣新聞》上刊載的政治漫畫和杉浦幸雄的《原子凡人》都很受讀者喜愛。

1949年集英社的《周刊少年跳躍》創刊,橫山隆一的《輪盤賭》、倉金辛介的《甜豆餡公主》等不同類型的漫畫也陸續成為熱門話題。這一時期,杉浦茂的荒誕漫畫,橫山泰三的社會評論漫畫都大大拓寬了漫畫世界。手塚治虫初期的三部優秀科幻作品《前世紀》、《大都會》和《未來世界》登場,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手塚治虫1952年開始連載的《鐵臂阿童木》。1953年手冢又在《少女俱樂部》上開始連載《綢帶騎士》。1954年手冢的代表作《火鳥》首次在《漫畫少年》上刊載。手塚治虫的崛起預示著日本漫畫世界新時代的到來。

手冢的漫畫大大超越二戰前的故事漫畫,其成功的秘密就在於他的漫畫畫面構成具有顯著的特徵,即運用電影的拍攝技巧。他製作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拍攝一樣,有變焦、廣角、俯視……變幻無窮,令讀者愛不釋手。手塚治虫追求的是漫畫與電影藝術的有機結合。

另外,山川總治的《少年王者》和福島鐵次的《沙漠的魔王》進一步完善了漫畫,使孩子們能在幻想的世界裡遨遊。

【動畫時代的到來】

日本從戰後的混亂中開始康復,革新和保守的對立進一步加深了。仿佛是為了擺脫喧鬧的市井生活,漫畫界湧現出很多朦朧作品。石森章太郎的處女作《二級天使》是一部童話喜劇,其手法如同幻想電影一般。獲得第一屆文藝春秋漫畫獎的谷內六郎的《離家的孩子》是一部反映鬱鬱寡歡的鄉愁和童心的幻想曲。

1956年橫山光輝的《鐵人28》開始連載,與《少年》雜誌上頗受歡迎的《阿童木》平分秋色。

1957年,堀江卓的《風車劍之助》開始連載。同年,前谷惟光的《機器人三等兵》作為時代劇漫畫的寵兒出版發行。少女漫畫中的女作家也大展才華,開始與男性為伍了。名列榜首的是上田俊子、牧美也子、花村英子等。

橫山隆一的《阿福》和岡部冬彥的《小男孩》等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漫畫也開始走紅。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在大阪,連環畫開始萌牙,月刊《影》和1957年創刊的《街》成為連環畫的基地。最早使用「連環畫」這個名稱的,也是在《街》雜誌社工作的辰已嘉裕。1959年在大阪以辰已為首,齋藤隆夫、佐藤雅旦、石川文安等人組織了連環畫工作室。曾經是少年漫畫家的千葉鐵矢,以一部《地下室魔球》獲得了成功。同時他還畫少女漫畫《123和456》。

石林章太郎也不例外,既有少女漫畫《奇怪的孩子》問世,又有被稱之為少年漫畫代表作的《機器人009》,顯示出同時連載的雄厚實力。60年代初期,日本湧現出一群青年漫畫家。他們朝氣蓬勃、精力旺盛,創作了大批誘人的漫畫作品。這時,日本漫畫界又出現了一股新的潮流,即所謂的「租借連環畫」(這類作品主要是供給小攤販租借給人看)。

租借連環畫的主要讀者層不再是少男少女,而是那些在日本高速經濟增長中,從日本各地大量湧入東京、大阪等大城市中的青年人。可以說,租借連環畫喚起了成年人對漫畫的需求。無論在畫技、故事情節,還是在日常感和現實感的追求上,租借連環畫與手塚治虫的故事漫畫都有明顯的區別。作為這一派的著名漫畫家有白土三平、水木茂、齋藤隆夫等。他們把自己的作品稱之為連環畫,其目的就在於表明自己與手塚治虫的不同之處。如果作個特徵比喻,手冢的故事漫畫具有陶器般的樸素、柔和;而連環畫卻極似瓷器那樣硬質、嚴謹。

1959年講談社的《少年雜誌》、小學館的《少年星期日》等周刊雜誌紛紛創刊。同年,東京電視塔建成,家庭電視機擁有台數已超過700萬台。從此,戰後一代人便在電視的影響下成長起來。

隨著電視突飛猛進的發展,頗受歡迎的漫畫開始被搬上銀幕,《月光假面》(原作川內康范,繪畫桑田次郎)的巨大成功加快了漫畫電視化的步伐。手塚治虫的《奇異的少年》在NHK被列為連續播放節目。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深入人心,《鐵人28號》、《8號人》(原作平井正和,繪畫桑田次郎)和小島功的《仙人部落》也大獲成功,這些都是帶科幻性質的動畫片。

而赤冢不二夫的逗笑漫畫《阿松》,雖然在電視上播放了,卻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以寫實風格推出的電視連續劇《丸出夫》和《甘迺迪騎士團》等都是這個時代的作品,前者反映的是激烈的升學考試狀況後者以1963年甘迺迪總統被刺事件為序幕,反映了現實社會的生活。越南戰爭爆發後,以村山知義的《忍者》為首,掀起了一場「忍者風暴」。藤子不二雄的《怪物Q太郎》被改編成動畫片,這是科幻動畫片以外類型的動畫片首次獲得巨大成功,伴隨著主題歌一起在全日本掀起一股熱潮。

【迅速發展的十年間1965年-1975年】

戰後20年,培育出一批新漫畫的讀者層,新的漫畫雜誌也應運而生。芳文社於1966年以青年漫畫為目標,創辦了《Comic Magazine》;少年畫報社的《青年漫畫月刊》、雙葉社的《漫畫周刊》和小學館的《大漫畫月刊》等陸續問世。少年雜誌方面,講談社的《少年雜誌》壓倒了其他雜誌。1965年時,《少年雜誌》的主要讀者是中、小學生,他們的社會人際關係很簡單,一般就是家長和孩子、學生和老師、男孩和女孩,《少年雜誌》的佳作《巨人之星》(川崎登)、《明日的喬》(千葉鐵矢)、《愛與誠》等就是圍繞這種人際關係創作的連環漫畫。這些作品描寫了少男少女的成長奮鬥過程。由於故事內容都來自少年讀者身邊,所以極受他們的歡迎。此後日本漫畫的讀者也從中、小學生擴展為高中生、大學生,以及各階層的青年。漫畫開始受到了社會的注目。

1964年新漫畫派集團的核心人物近藤日出造等人大聲疾呼,要建立一個包括從北海道到沖繩的所有漫畫家的全國性的漫畫家職能團體。於是,日本漫畫家協會誕生了。成立時的會員人數是497名。日本漫畫家協會的宗旨是維護漫畫家協會會員的權益,對文化作出貢獻。1972年設立了「日本漫畫家協會獎」,這個獎由漫畫家評選,由漫畫家授予漫畫家,這一點不同於出版社、報社所設立的漫畫獎,「日本漫畫家協會獎」被認為是最有權威的獎賞。

在日本除了這個「協會獎」外,還有「文藝春秋漫畫獎」、「小學館漫畫獎」、「講談社漫畫獎」及「讀賣國際漫畫獎」、「中日漫畫大獎」等報社設立的漫畫獎。還有個人設立的獎,如「手冢獎」、「赤冢獎」、「藤子不二雄獎」等等。

60年代中葉到70年代中葉,漫畫為了適應迅速發展的需要,故事中的相當大的成份是由其它領域的作家來完成的。比如推理小說作家生田、科幻作家加納一郎、動畫片作家藤種桂介等等,分別拿出成功的作品,以漫畫腳本為職業的尾原一騎、小池一夫、牛次郎等人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占有率。漫畫質量的提高,與他們的實力有很大關係。從拉洋片時代就開始畫連環畫的老將小島剛夕,與小池一夫組合後發揮實力創作的《帶孩子的狼》就是典型的例子。另一位專業腳本作家瀧澤解的《高中流浪派》(繪畫芳穀圭兒),也使人感到新鮮的時代氣息。

集英社1968年創辦的《少年跳躍》,發掘出一批新漫畫家。「跳躍軍團」具有老一輩漫畫家所不具備的幽默與故事情節,以破竹之勢向前邁進。

正統少女漫畫中,較突出的有高中學生里中滿智子的處女作《娜娜和麗麗》、情節劇名家細川知榮子的《帕莉子別哭》,還有擅長寫愛情劇的西谷樣子的《瑪麗•露》。早在50年代就開始出名的水野英子就不用說了,還有弓月光的《第一次體驗》等作品,開拓了少女漫畫新的題材。在少年漫畫肥沃的土壤上,少女漫畫迅速趕超上來。這一時期連東京大學的書架上都擺著少女漫畫,池田理代子的《凡代賽的玫瑰》以其嚴謹的歷史考證和曲折的故事情節,把少女漫畫推上了高峰。

【逐步走向成熟】

1975年至1985年這一時期,首屈一指的作品要算萩尾望都的《11個人》和大島弓子的《綿國之星》。另外,青池保子的《伊凡的兒子們》強烈感人、細川知榮子的《尼羅河女兒》絢麗多彩,在讀者中引起很大震動。舉目四望,到處都是女漫畫家。1977年美內鈴惠的超長篇《玻璃假面》開始連載。這是一部罕見的長篇故事,連載十幾年,盛況不衰。

這一時期,少年漫畫的大腕藤子•F•不二雄的《魔美》和松本零士的《銀河鐵道999》發表。同時藤子不二雄還創作了青年漫畫的科幻短篇系列,松本零士也有《宇宙海盜哈羅克》問世。《日出之處的天子》(山岸涼子)和《釣魚迷日記》也很引入注目。藤子•F•不二雄的《機器貓》被製成動畫片;鳥山明的《阿拉蕾》也受到高度評價。同時《筋肉人》(鳥田中井)、《北斗神拳》(原哲夫)也大受歡迎。以真正的描寫和故事吸引讀者的作品當屬大友克洋的《阿基拉》,顯示出極高的水平。1982年宮崎駿的《風之谷》也開始連載。

少年漫畫中安達充的代表作《接觸》、《美紀子》最引人注目。青年漫畫中以《美食家》為首,引來美食漫畫陸續登場。女作家高橋留美子的《福星小子》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九十年代初,《少年B跳躍》發行量不斷增加。因為它有以鳥山明的《七龍珠》為主角、秋本治、荒木飛呂彥和德弘正也等人穩定的連載陣容。

伴隨漫畫成長的讀者,如今已經長大成人了。川口開治的《沉默的艦隊》,儘管受到非難,但仍受到青年們的注目。繼《漫畫日本經濟入門》(石森章太郎)成功之後,齋藤隆夫的《連環畫小說吉田學校》也由讀賣新聞社出版了。石森章太郎的《漫畫日本歷史》也在連載,這些都是以成年讀者為對象的漫畫,說明漫畫作為一種宣傳媒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課長島耕作》(弘兼憲史)也在商人中成為重大的話題。

進入90年代,日本漫畫流派在畫風、題材、故事情節等方面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漫畫界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漫畫家的個性更加鮮明了,漫畫已從戰前的兒童夥伴歷經半個世紀的成長,變成了社會的大眾傳播媒體。

【逐步走向成熟】

1975年至1985年這一時期,首屈一指的作品要算萩尾望都的《11個人》和大島弓子的《綿國之星》。

馮志亮,筆名禾子尼,號渤海居士,出生於河北秦皇島。北京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易經文化館館長、中華百家姓博物館館長、中華姓氏研究院院長、北京姓氏文化館館長、北京風水博物館館長、北京海圖書畫苑首席文化顧問。馮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廣人、姓氏文化學者、姓名學專家、修譜師、網絡新聞營銷奠基人和發展者,曾提出關於網絡廣告價值排斥論的「藍海觀點」。2013年馮志亮先生受聘為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與哲學系特聘教授。馮志亮先生涉獵廣泛,書法繪畫造詣深厚,並痴迷於文學歷史,亦是一位古體詞人和家史家譜研究專家。馮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詩詞集》、《姓氏溯源與民俗探究》、《怎樣修家譜》、《怎樣編家史》、《怎樣寫自傳》、《易經新解》,以及《百家姓尋根手冊》五百餘部,《中華姓氏家譜》三百餘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