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關於徵集「AI+健康協同創新培育」儲備項目的通知

首都之窗 發佈 2022-06-25T09:39:20.288076+00:00

為落實《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以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為支撐,臨床需求為導向,鼓勵企業加強與國家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等單位合作,藉助北京原始創新成果、臨床資源,建立人工智慧支撐平台,推動人工智慧診療、創新藥物和數字醫療等產品的研發,加速創新藥物、智能醫療器械上市,現公開徵集「AI+健康協同創新培育」儲備項目。

為落實《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為支撐,臨床需求為導向,鼓勵企業加強與國家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等單位合作,藉助北京原始創新成果、臨床資源,建立人工智慧支撐平台,推動人工智慧診療、創新藥物和數字醫療等產品的研發,加速創新藥物、智能醫療器械上市,現公開徵集「AI+健康協同創新培育」儲備項目。

一、徵集方向

方向一:基於人工智慧的藥物研發技術平台

1、人工智慧驅動的藥物創新研發

基於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形成訓練模型,構建AI新藥研發的新引擎,獲得藥物研發新路徑。

研究內容:已具備針對藥物開發用的核心算法,通過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藥物實驗設計,生成解析複雜生物和疾病問題並用於藥物研發的新數據,研發藥物模型,找出潛在的/被忽視的藥用通路、應答機制,從而發現新的藥物靶點,創建藥物研發新機制、新路徑。

研究目標:通過該技術路徑獲得新的藥物靶點,並獲得相關發明專利申請號。形成的平台或技術產品具有明顯的技術先進性和競爭力,處於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

執行周期:執行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年。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原則上不超過1000萬元。

申報主體:本市科研機構、人工智慧和藥物研發企業等。鼓勵產學研用聯合申報。

2、AI賦能藥物加速研發平台

圍繞抗體藥物、新型疫苗、細胞與基因治療等創新藥物研發的關鍵技術和關鍵環節,形成基於人工智慧的藥物加速研發平台。

研究內容:已具備加速藥物研發用的核心算法和模型的技術,重點支持針對新的藥物設計技術(算法),以及功能預測、基因編輯設計、遞送載體構建、自動化高通量篩選等藥物加速研發平台,並進行驗證和評價。

研究目標:形成新藥加速平台,有效推進新藥研發進度,提高候選物篩選效率或推進成藥性研究等。與藥物研發企業形成合作協議,開展實質性新藥研發服務。具有明顯的技術先進性和競爭力,處於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

方向二: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產品研發

1、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產品

重點支持具有鑑別診斷、性質判定等功能的病理、細胞形態等輔助診斷產品。

研究內容:針對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已獲得國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型檢報告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產品,進一步優化產品的關鍵技術參數,開展以產品註冊為目標的臨床試驗驗證,驗證其臨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完成產品臨床評價研究。

研究目標:獲得NMPA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的受理通知。產品具有明顯的技術先進性和競爭力,處於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可有效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

執行周期:執行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年。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原則上不超過400萬元。

申報主體:本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牽頭,聯合在京醫療機構申報,須提供正式的合作協議。企業已獲醫療器械註冊證或末次融資估值達到3億人民幣以上(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2、臨床輔助治療產品

重點支持針對臨床診療需求,實現手術規劃、治療決策等人工智慧輔助治療產品。

研究內容:針對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算法、模型等基本定型的產品,進一步優化產品的關鍵技術參數,完成人工智慧輔助治療類產品階段性研發,並開展小樣本的臨床試驗研究。

研究目標:獲得國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型檢報告。產品技術、性能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

申報主體:本市醫療機構牽頭,聯合本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申報,須提供正式的合作協議。醫療器械企業末次融資估值達到3億人民幣以上(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方向三、高端醫療裝備智能化產品研發

重點支持我市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醫療裝備,完成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化升級改造或是相關人工智慧醫療獨立軟體開發。

研究內容:基於現有高端醫療裝備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關鍵工藝參數,提升高端醫療裝備硬體產品性能,臨床前階段,完成高端醫療裝備工程化樣機研製或獨立軟體定型;臨床階段,完成產品的註冊臨床評價。

研究目標:臨床前階段,產品取得國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型檢報告;臨床階段,完成產品的註冊臨床評價,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受理通知。

申報主體:本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申報單位應是相關主要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須提供發明專利證書);末次融資估值達到3億人民幣以上(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鼓勵企業、在京科研單位、醫療機構聯合申報。

方向四、「數字療法」產品研發

重點圍繞心理、精神、運動-神經系統、感覺器官等疾病,研發心理治療、認知訓練、神經系統改善和行為管理等數字療法產品。

研究內容:已具備實驗室產品,開展軟體驅動的、具有循證醫學證據的疾病干預、治療產品研發,進一步優化工藝參數,完成產品定型。通過獨立軟體應用或與其他醫療器械、藥物等聯合使用。

申報主體:本市醫療機構牽頭,聯合本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申報,須提供正式的合作協議。鼓勵企業、在京科研單位、醫療機構聯合申報。

方向五、人工智慧中醫臨床診療研發

重點支持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將名老中醫的診療思想、辨證邏輯和處方經驗進行整合,建立數字中醫臨床輔助診療平台。

研究內容:基於前期已建立的中醫診療數據集,已初步建立中醫診療知識圖譜和相關算法模型,進一步開展疾病、症狀、方劑、中藥等關係研究,形成人工智慧中醫臨床診療平台,並在一定疾病領域開展臨床評價研究。實現與中醫專家高度匹配的診療結果。

研究目標:建立人工智慧中醫臨床診療平台,在一定疾病領域,形成人工智慧臨床診療解決方案,完成一定規模的中醫臨床驗證。

申報主體:本市科研機構、醫療機構、人工智慧研發企業等,鼓勵企業、在京科研單位、醫療機構聯合申報。申報單位應具有研發中醫診療平台的預訓練模型,是相關主要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須提供發明專利證書)。

二、申報要求和條件

(一)申報單位

1.本市註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三級醫療機構、獨立法人企事業單位等。申報單位為企業主體的,主營業務為醫藥健康領域研發、生產、銷售、技術服務等方向,主要業務工作在京開展並紮根本市發展,承諾未來產品在京註冊和優先在京生產。

2.申報單位應具備開展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平台、產品研發的基本條件和足夠的高質量數據集;具有較強的計算能力和結構合理的專業團隊;具有足夠的資金保障能力等。

3.申報單位需符合《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管理辦法》和《北京市科技計劃管理相關責任主體信用管理辦法》要求;近3年內在申請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課題)中無不良信用記錄,無行政處罰或違法記錄,無不良科研誠信記錄。

4.申報單位為企業的,限申請1項課題,且作為承擔單位在研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不超過1項。

5.申報單位及參與單位為企業的,應提供相應配套經費,配套經費與科技經費比例不低於1:1。

(二)申報負責人

1.申報負責人應為申報單位的正式在職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無不良行為記錄。

2.申報負責人需符合《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管理辦法》和《北京市科技計劃管理相關責任主體信用管理辦法》要求。申報負責人作為負責人承擔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課題原則上不超過1項,作為主要參加人員參與課題數(含擔任負責人的課題)原則上不超過2項。

3.申請負責人應在國家規定退休年齡前完成課題任務並結題;如負責人在課題執行期間跨越退休年齡,所在單位需提交能夠按期完成課題的意見書,以保證課題順利完成。

三、申報方式

1.採取在線申報方式。申報單位通過法人一證通登錄「北京市科技計劃綜合管理平台-在線服務系統」(https://mis.kw.beijing.gov.cn/)更新本單位信息後,通知申報人登錄系統並綁定單位,選擇對應的申報類型,完成實施方案填寫並上傳,同時上傳申報課題所需的其他證明性材料。

2.課題申報受理截止日期為2022年7月15日17:00。屆時系統自動關閉。

3.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劉穎穎,010—62896868-862

牛亞靜,010—62896868-816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2022年6月22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