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坦克盤點:二號坦克撐起德軍裝甲一片天

極地戰狼 發佈 2022-06-25T20:45:47.817050+00:00

本文旨在:追憶、解讀、揭秘二戰歷史,絕無宣揚納粹主義精神或其它意圖,請勿曲解。二號坦克服役於1936年,共生產1856輛,相比一號坦克,二號的機動性還要更強,在閃電戰期間可謂是德軍主力裝甲。

本文旨在:追憶、解讀、揭秘二戰歷史,絕無宣揚納粹主義精神或其它意圖,請勿曲解。謝謝合作!

二戰時期德國裝甲多達數十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圖為二號坦克(Panzer 2),重11噸,搭載一台邁巴赫140馬力發動機,時速55公里,主武器為一挺20毫米口徑機炮。二號坦克服役於1936年,共生產1856輛,相比一號坦克,二號的機動性還要更強,在閃電戰期間可謂是德軍主力裝甲。

二號坦克L型(山貓式),重13噸,搭載一台180馬力邁巴赫汽油機,時速可達每小時60公里,主武器為20毫米口徑機炮,乘員4人。山貓式服役於1943年,共生產100輛,雖然在編號上被歸入二號坦克,但實際上,該裝甲自設計之初就是一款和二號截然不同的產物。在使用上,山貓式因其的高機動性,在德軍中被歸入偵查坦克的序列。

黃蜂式自行火炮(二號Wespe),重12噸,搭載一台邁巴赫140馬力汽油機,時速40公里,主武器為105毫米口徑榴彈炮,乘員5人。黃蜂式同樣為二號坦克的變體,服役於1943年,在戰爭中後期,由於盟軍坦克質量的飆升,二號坦克在各項指標上都大有不如,再加上己方虎豹裝甲也已經大規模投入使用。因此,該裝甲逐漸退居二線,後來為彌補德軍炮兵的實力,不少二號坦克被改裝成自行火炮,而黃蜂式的總量產則為682輛。

黃鼠狼式驅逐戰車(Marder I I),重12噸,搭載一台邁巴赫140馬力汽油機,時速40公里,主炮口徑75毫米,乘員3-4人。黃鼠狼式其實是一款過渡產品,該裝甲服役於1942年,此時虎式裝甲剛剛服役,豹式裝甲還要等到次年。因此,德國人在當時急需制衡蘇聯T-34、美國謝爾曼、英國瓦倫丁等坦克的武器,在這個背景下,基於二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黃鼠狼式反坦克炮也就應運而生了,共生產811輛。

黃鼠狼式坦克殲擊車(Marder I),重11噸,搭載一台70馬力汽油機,時速38公里,主炮口徑75毫米,乘員4-5人。在研製背景上,Marder I與前面提到的Marder I I是一樣的,也同樣服役於1942年,不過Marder I是在法國洛林37L運輸車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並非二號坦克,德國人在攻陷法國後共得到300餘輛洛林37L,並將其中的184輛改造為Marder I。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