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糧食危機,呼喚全球共同行動 | 社會科學報

社會科學報 發佈 2022-06-25T23:23:41.491939+00:00

5月21日,《經濟學家》刊發《即將到來的糧食災難》和《糧食危機將使人類面臨饑荒》兩篇文章,集中討論了當前糧食危機發生的原因、帶來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原文 :《應對糧食危機呼喚全球共同行動》


如今,俄烏衝突、極端天氣和出口管制,嚴重威脅著世界糧食供應。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大衛·比斯利警告稱,全球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糧食危機。5月21日,《經濟學家》刊發《即將到來的糧食災難》(The Coming Food Catastrophe)和《糧食危機將使人類面臨饑荒》(The Food Crisis Facing Famine)兩篇文章,集中討論了當前糧食危機發生的原因、帶來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原文 :《應對糧食危機呼喚全球共同行動》

編譯 | 鍾麗麗

圖片 | 網絡


俄烏衝突、極端天氣和出口管制


俄烏衝突進一步衝擊了已被新冠肺炎疫情和能源衝擊削弱的全球糧食體系。俄羅斯和烏克蘭供應了全球小麥交易的28%、大麥交易的29%、玉米交易的15%,葵花籽油的交易份額更是高達75%。黎巴嫩和突尼西亞進口穀物中有一半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利比亞和埃及更是有三分之二的進口穀物來自兩國,烏克蘭出口的食品為全球4億人提供了熱量。而衝突中斷了這些供應,現在烏克蘭的糧食和油籽出口已經基本停止,俄羅斯的出口也受到了威脅。小麥價格自今年年初以來上漲了53%,5月16日又上漲了6%。


此外,俄烏衝突導致種植成本增加,進一步推升糧食價格。2021年,25個國家30%以上的化肥來自俄羅斯,衝突導致全球範圍內化肥價格大漲。化肥、柴油和更昂貴的勞動力價格推高了農業領域的成本,加劇了糧食危機。


實際上,早在衝突爆發之前,世界糧食計劃署就曾警告說2022年將是可怕的一年。受氣候變化影響,世界第一大小麥生產國中國曾表示,去年因乾旱推遲種植的小麥產量可能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極端天氣也影響了世界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印度的產量。在2月份部分地區遭受大風和冰雹的襲擊後,高溫影響了印度大部分地區的小麥生長,本該發芽的小麥枯萎了,預計小麥產量將比正常年份減少四分之一。除此之外,降雨缺乏可能會影響從美國的小麥帶到法國博斯地區其他糧倉的產量,非洲之角也正在遭受40年來最嚴重乾旱的破壞。


美國農業部認為,衝突和惡劣天氣意味著全球小麥產量可能出現四年來首次下降。更糟糕的是小麥交易不是全球性的,買家通常與出口商有長期的雙邊關係,並建立了貿易渠道,這使得更換供應商很困難。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將近50個國家30%的小麥進口依賴俄羅斯或烏克蘭,或兩者都依賴,其中有26個國家從俄烏兩國進口的小麥比例超過50%。



出口管制進一步加劇了糧食危機。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小麥生產國,但為了加強自身糧食安全,5月13日,印度政府對小麥實施出口禁令。不過,此後印度放寬了一些限制,表示將對有需要的特殊國家例外。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進口國之一,面臨著潛在的糧食短缺和社會動盪的嚴峻形勢。據報導,5月15日,印度和埃及達成了50萬噸小麥的交易。目前有26個國家對糧食出口實施了嚴格的限制,且多數情況都是完全禁止的。這些措施影響了全球15%的糧食交易。如果貿易停止,饑荒將隨之而來。


重視糧食危機帶來的次生危機


沒有一個國家能避免這場危機的影響。世界是通過國際貿易養活自己的。據估計,全球人口中有五分之四的人生活在糧食淨進口國,超過20%的食物熱量及超過18%的穀物供給都是通過國家間的貿易實現的。而在2022年初,使這一目標成為可能的世界體系已經處於癱瘓狀態。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的數據,在過去的幾年裡,食物嚴重匱乏、生命或生計面臨直接威脅的人數從1.08億增加到1.93億。嚴重的糧食不安全是由於新冠疫情和收入減少擾亂了農活和供應鏈,更是因為能源和運輸價格上漲及出口國的一系列糧食歉收。


無可否認,全球糧食庫存很多,但它們大多掌握在進口國手中。「如果我們不立即解決這個問題,」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大衛·比斯利(David Beasley)在2月份的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上說,「在未來9個月裡,我們將看到饑荒,將看到國家不穩定,將看到大規模移民。」



可悲的是,即使是在最富有的經濟體中,人們也會挨餓。然而,受打擊最嚴重的國家是貧窮國家,因為窮人把收入的更大一部分花在食物上。在大多數新興市場,花費在食品上的金錢占家庭預算的四分之一,而在發達經濟體中這一比例則不到五分之一。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這一比例更是高達40%。


富裕國家的做法使得解決食品價格上漲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困難。在美國8.3%的通貨膨脹率中,食品價格約占1.3個百分點。在歐元區7.4%的通貨膨脹率中,食品價格約占1.0個百分點。因此,食品價格上漲是推動更為激進的貨幣政策的因素之一。富裕國家較高的利率會導致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貶值和財政狀況收緊,而貨幣貶值則使進口食品更加昂貴。


為了提振本國貨幣,這些國家要麼需要提高利率,要麼動用通常缺乏的外匯儲備進行干預,或者兩者兼而行之。所有這些選擇都可能導致糧食不安全。一方面,在過去一年中,很多國家提高了利率,而這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減緩了貶值的步伐,並推高了信貸成本,這反過來又損害了農民利益,尤其是他們在農業上投入很多的情況下。另一方面,耗盡外匯儲備意味著無法購買進口食物。選擇不補貼食品和不動用外匯儲備可能會保留外匯儲備,但它又大大增加了社會動盪的風險。這對於新興經濟體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更為糟糕的是,在貨幣貶值的同時,也有可能失去外匯儲備。3月份,埃及選擇埃及鎊貶值14%而不是消耗其外匯儲備來提振貨幣。即便如此,從2月到3月,其外匯儲備仍下降了約10%,降至370億美元。土耳其也是如此,自今年年初以來,其外匯儲備和貨幣價值雙雙下降,通貨膨脹率已飆升到近70%。自從減少了糧食補貼,伊朗民眾開始示威活動,社會不穩定性增強。



世界銀行認為,俄烏衝突對貿易和福利的影響意味著全球實際收入減少了約0.74%,即6000億美元。在低收入經濟體中,實際收入減少了1.0%,考慮到它們的低收入,這一比例僅代表約50億美元。雖然聽起來數額很少,但這些損失集中在被飢餓折磨的地方,或給社會和政治造成極為嚴重的不利影響。


多方協力應對糧食危機


在俄烏衝突中,人們互相指責。這種立場很容易成為不作為的藉口,而許多人會因此挨餓,有些人甚至會被餓死。解決糧食危機,需要世界各國在國家和國際層面採取共同行動,否則低收入國家將陷入災難性局面。


當務之急是要開放各國市場。5月中旬,作為全球60%棕櫚油產地的印度尼西亞暫時解除了出口禁令。歐洲應該幫助烏克蘭通過鐵路和公路將糧食運送到羅馬尼亞或波羅的海沿岸的港口,儘管即使最樂觀的預測也表示,只有20%的收成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出口。此外,還需要支援那些糧食進口國,這樣它們就不會被巨額帳單壓垮。


國際組織應加大應對力度,增加對生產的資金援助。在此前為在非洲、中東、東歐、中亞和南亞實施的項目提供187億美元資金的基礎上,世界銀行又宣布為應對全球糧食安全的項目追加120億美元資金,以促進糧食和化肥生產,促進貿易並為弱勢家庭和生產者提供支持。緊急供應的穀物應該只給那些最貧窮、面臨最嚴重糧食危機的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可以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優惠條件提供的進口融資,這種做法可使捐助方的資金髮揮更大作用。債務減免也可幫助債務國騰出救命資金。



此外,減少不必要的穀物消耗也有助於緩解糧食危機。目前,大約10%的穀物被用來生產生物燃料,18%的植物油被用於生產生物柴油。芬蘭和克羅埃西亞已經放鬆了要求在汽油中添加農作物燃料的規定。其他國家應該效仿它們的做法。還有大量的穀物被用來餵養動物。根據糧農組織的統計數據,穀物占牲畜干飼料的13%。減少這類穀物消耗有助緩解糧食危機。


無疑,打破黑海的封鎖將有最立竿見影的效果。烏克蘭境內大約有2500萬噸玉米和小麥,相當於全世界所有最不發達經濟體的年消費量。如果這些糧食儲備可以交易,將大大緩解不發達國家的糧食危機。但要做到這一點,三個國家必須共進退:俄羅斯需要允許烏克蘭通航,烏克蘭需要拆除在通往敖德薩的水道上的水雷,土耳其需要讓海軍護航船隊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這並不容易,說服它們互相妥協與讓步將是世界各國的任務。畢竟,養活一個脆弱的世界,是每個人的事。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10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拓展閱讀

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 | 社會科學報

世界糧食安全:向更有韌性的糧食體系轉型 | 社會科學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