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一座城——走進伊斯坦堡(1)

小康麗讀點書 發佈 2022-06-27T12:32:43.783876+00:00

拿破崙曾經說:「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那麼,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堡」​。伊斯坦堡,一座地跨亞歐大陸的千年古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帝國都曾定都於此的城市。

拿破崙曾經說:「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那麼,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一座地跨亞歐大陸的千年古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帝國都曾定都於此的城市。

城市中心三面環海,向北是金角灣,曾是古代帝國的海軍基地,向東延伸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將黑海與馬爾馬拉海峽連接,向南達達尼爾海峽可至地中海。

博斯普魯斯海峽,分割了亞歐大陸,也是兩個傳統文明的分界線。

博斯普魯斯海峽,是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唯一通道,亞歐兩個大洲的天然分界線,也是連接亞歐之間最短的陸路。

所以,伊斯坦堡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地點

帝國輝煌的歷史

公元前667年,這個城市叫做拜占廷,因為控制了黑海貿易,在羅馬時期,便成為了一座富庶之城。

公元3世紀的時候,發生重大危機,君士坦丁大帝統一羅馬,成為唯一的皇帝。

君士坦丁大帝確立了基督教為國教,並且將首都遷至拜占庭,試圖在東方為帝國找到新出路。至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一個是講拉丁語的西羅馬帝國,以羅馬為中心,一個是講希臘語的東羅馬帝國,以伊斯坦堡為中心。

東羅馬帝國十分強盛,歷史上稱為拜占庭帝國。並且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這裡保留了大量古希臘羅馬的文獻,學術繁榮,在後世成為理性與智慧的象徵。

但到了1453年,東羅馬帝國崩塌,存在了1100年之久的拜占廷帝國滅亡。

君士坦丁堡落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手中,當時的人們都大喊著「進城」,而伊斯坦堡的意思是「進城」的意思。

奧斯曼帝國曾經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帝國,他持續了600多年,跨越了中國元明清三個封建王朝 。

但後面也日漸衰落,淪為了備受歐洲壓迫和剝削的「歐洲病夫」,並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崩潰。

在西方人眼中,它代表著東方的神秘。

在東方人眼中,它代表著遙遠的征服

興盛伴隨衰落,野蠻催生文明。

千年不止的戰亂,開拓疆土的君王。

光明與黑暗,陰暗與殺戮​。

細密畫,旋轉舞,羊皮紙中的東方秘聞

它像是一座跌入歷史塵埃的城市,

只為過去的榮耀而生,再被記起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被遺忘。

《一座城市的記憶》

奧爾汗-帕慕克,是當今最為有名的土耳其小說家,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他的自傳體散文集《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記錄了土耳其的文明變遷。

他筆下的伊斯坦堡是一座憂傷的城市,這裡有他的童年,他的家人,他過往的情感和全部的記憶。

奧斯曼帝國瓦解後,世界幾乎遺忘了伊斯坦堡的存在。


我出生的城市,在她2000年的歷史中從不曾如此,貧困,破敗,孤​立。


它對我而言一直是廢墟之城,充滿了帝國斜陽的憂傷。


我一生中,不是對抗這種憂傷,就是跟,每個伊斯坦堡人一樣,讓她成為自己的憂傷。

作者將這座城市的憂傷命名為「呼愁」。

「呼愁」是土耳其語「憂傷」的中文音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貧窮而找不到方向的土耳其,每每回望歷史,帝國昔日的輝煌更加讓人憂傷

那個時期的藝術家們紛紛用各種形式表現這樣的共同感受。

可以說「呼愁」​,是那一代知識分子家國情懷的精神內核。也是他們反思國家命運與社會現實的情感源泉。

因為那個時候,他們生活在歐洲的邊緣,彼時的歐洲比他們富足民主。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盲目,不幸,

挫敗與悲傷,

我們感到灰心,憤怒,被邊緣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