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后,赫魯雪夫:用最便宜的方法嚇死美國佬

戰史看客 發佈 2022-06-27T16:15:52.066861+00:00

這雖然是人類向太空邁出的第一步,但是沒有幾個美國人為之高興,因為這是他們的冷戰對手俄國人邁出的,而且是先於美國人邁出的。

1957年10月4日,所有美國人都被這樣一條消息驚呆了: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1-斯普特尼克1號)。這雖然是人類向太空邁出的第一步,但是沒有幾個美國人為之高興,因為這是他們的冷戰對手俄國人邁出的,而且是先於美國人邁出的。

「Sputnik在美國媒體中引起了一場騷亂」,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學家沃爾特·麥克道戈爾說。「太空時代一下子成了熱門話題,蘇聯人搶先一步到達那裡使我們有種莫名的恐慌,而新聞界則在旁邊推波助瀾。」沃爾特的著作《天空與地球:太空時代的政治歷史》曾使他榮獲普利茲文學獎。

其實,俄國人在烏克蘭拜科努爾發射中心用R-7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升空的這顆人造衛星上只不過搭載了一個試驗負載:一個簡單的無線電定位發射器和一個溫度計。在環繞地球96天1400圈之後,這個重83.6公斤的鋁製衛星在大氣層中燒毀了。

當時,美國國內有人強烈要求艾森豪總統召開國會特別會議,討論應付這一危機的策略。但是艾森豪只是在10月9日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他在會上說:「就衛星本身而言,它並不使我擔心,一點也不。」

但是仍然有人堅持認為,即使俄國人不會用他們的新技術來發動一場核屠殺,也會用它來征服宇宙的,包括武裝月球。當時比較流行的一個笑話是這樣講的:「美國人在月球背面發現了什麼?俄國人。」

華盛頓國際空間法專家艾林·蓋洛威回憶說:「那條消息就像一道閃電一樣使每個美國人都震驚了。」蓋洛威是1958年國會《空間法案》的起草者之一,「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就是根據這一立法成立的。當時,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林登·詹森要求蓋洛威組織一場國會聽證會。為此,近百位科學家、工程師以及美國軍方人士共同準備了2700頁的材料,闡述了蘇聯人造衛星對美國防務和空間政策可能產生的影響。

「當時美國人的普遍反應是:現在有一顆蘇聯衛星每90分鐘就在我們頭頂上環繞一圈,任意拍照、偵察。我們在它面前就像赤身裸體一樣。」詹姆斯·范艾倫說。他是衣阿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已退休,當年曾是美國第一顆衛星「探索者1號」的主要研製者。1957年10月4日,范艾倫正乘坐一艘美國海軍的破冰船穿過赤道準備前往南極。當他聽到蘇聯成功發射衛星這一消息後,在幾分鐘內就開始跟蹤它的信號。通過記錄和測量信號,范艾倫是西方第一個獨立證實Sputnik信號和速度的科學家。

如果說作為一個科學家,范艾倫也許會為Sputnik的科學成果感到高興的話,那麼尼基塔·赫魯雪夫一定是欣喜若狂了。當時這位蘇聯領導人正帶著長子謝爾蓋·赫魯雪夫從黑海度假回來。他們曾在基輔作短暫停留,參觀了蘇軍研製的一種新型兩棲坦克。興致盎然的赫魯雪夫一回到莫斯科就聽到了這個令他振奮無比的消息。

後來已是美國布朗大學高級國際關係研究員的謝爾蓋回憶說:「當時我父親的目的就是用一種最便宜的方法嚇死美國人。對他來說,R-7洲際彈道飛彈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當時我們對美國龐大的重型轟炸機群無計可施。但我們從沒想過要消滅美國,而且直到70年代我們才有了發動首次核打擊的能力。」

當時美國國會和世界各國並不清楚這一點,但是艾森豪知道。他一直在研究美國U-2高空偵察機自1956年以來偵察蘇聯所拍攝到的照片,得出的結論和謝爾蓋的說法是一致的:俄國人在洲際彈道飛彈的數量上處於劣勢,而且並沒有對美國發動首次核打擊的企圖。基於這一點,艾森豪對Sputnik的成功發射作出了相當低調、慎重的反應。

美國在野的民主黨人一直希望找到機會重返白宮,Sputnik正好給了他們一個口實。林登·詹森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它大造文章,攻擊政府防務和太空政策的失敗,一直到1960年大選。1957年底和1958年初傳來的消息更使美國人憂心忡忡。

1957年11月2日蘇聯發射了「Sputnik2號」,這個重508公斤的衛星還搭載了一條名叫萊卡的狗。雖然它在幾天後就由於生命支持系統的故障而死掉了,但俄國人畢竟已經開始了載物太空飛行的嘗試。1958年5月「Sputnik3號"再次發射升空,這次發射使俄國人獲得了急需的外大氣層和太陽輻射的數據。這些數據使他們將第一個人類太空人送入太空:3年後,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成為第一個在太空中繞地球運行的人類代表。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美國早在1955年7月就宣布將在「國際地球物理年」發射一顆衛星。這個計劃中的多國參與的地球物理學界盛會將從1957年中一直持續到1958年底,歷時18個月。但是沒有哪個美國科學家把他們的蘇聯同事放在眼裡,即使蘇聯人在發射Sputnik前幾個月已將他們的無線電信號樣品廣播出來,也沒引起多少人注意。

就在蘇聯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時,美國人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將其4磅重的葡萄柚大小的衛星用海軍新型的「前衛」(Vanguard)火箭發射上天。但他們第一次嘗試的結果卻是災難性的:1957年12月6日,攜帶著這顆衛星的「前衛」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的發射架上升空僅1米,就開始向外噴煙,接著就炸成了一個燦爛的火球。當時世界各大媒體紛紛以「啞彈」、「臭彈」或「懶彈」來形容這次發射。

如果美國能夠聽從韋恩荷爾·馮·布勞恩的建議,他們的飛彈技術在Sputnik發射之前也許就已超過蘇聯了。布勞恩在為納粹德國設計V-2火箭時,就曾考慮過用飛彈發射衛星。

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就將布勞恩、斯圖林格和他們的幾位同事接去,請他們在阿拉巴馬州建立一個飛彈試驗場,研製「紅石」飛彈,後來這個試驗場就以「紅石」命名。1954年,布勞恩曾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要求撥款10萬美元進行一項陸軍飛彈計劃。但不知為什麼,艾森豪總統拒絕了這一請求。有人說他是擔心背上在太空進行軍備競賽的罪名,但更可信的說法是各軍種間的爭權奪勢使這一計劃流產了。

1956年,布勞恩研究小組成功地發射了一枚「朱庇特C」(JupiterC)四級火箭,它的時速為13000英里,高度也創下了682公里的記錄。1958年1月31日,美國第一顆衛星「探索者1號」終於從卡納維拉爾角用一枚「朱庇特C」火箭發射成功了。

與此同時,范艾倫的宇宙射線試驗使他發現了「范艾倫帶"(TheVanAlenBelts),那是環繞在地球周圍的兩條環形區域,由帶電粒子受地球磁場吸引而形成。儘管美國取得了這些成就,1958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還是顯示,大多數西歐人認為蘇聯在軍事和技術上要優於美國。

還有一個因素使得美蘇之間的這種較量更加引人注目,那就是世界非殖民化趨勢的加強。1955年,獲得獨立的前殖民地國家埃及、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在印尼的萬隆舉行會議,宣布結成「不結盟國家"。美蘇兩國不僅要向歐洲的觀眾,還要向東方的這些新興國家表明,他們各自的社會制度才是促進發展的最佳道路。

在Sputnik發射成功時,英國還剛剛開始試驗探空火箭,3年後它停止了洲際彈道飛彈的研發計劃,與歐洲各國一起發展太空技術,但與此同時,它從美國購買了雷神(Thor)飛彈;法國在Sputnik升空之前就已開始發展核計劃,並於1960年爆炸了第一枚核彈;德國雖然也想重新開始火箭研究,但是二戰條約縛住了它的手腳。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歷史學家約翰·克里奇在著手編著一部《歐洲宇航局史》。他說:「當時英法兩國對蘇聯的技術成果非常羨慕,英國對Sputnik的發射成功相當高興,它以為這樣一來美國就會更願意與英國合作了。」一位白廳官員說:「美國人不時地需要一些像珍珠港這樣的事件來刺激他們,因此俄國人用這種無害的方式來給他們敲敲警鐘也不錯。」

1961年美國間諜飛機終於證實,蘇聯的飛彈威脅只不過是只紙老虎,蘇聯洲際彈道飛彈的實際數量不是數百枚,而是50枚左右。艾森豪總統在離職演說中講道:「美國不僅面臨著落入軍事工業綜合體的控制之中的危險,還有可能被一群科學技術精英所掌握。」

果然,在甘迺迪當政時代,美國人發起了一場搶占月球的衝刺。當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代表時,美國人終於出了一口惡氣說道:「是的,我們贏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