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多也傷己

東營微文化 發佈 2022-06-28T08:02:08.910609+00:00

都說話多傷人,其實話多也傷己。歷史上因為話多傷己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要數三國的楊修和許攸。楊修大家都熟悉,許攸恐怕知之者甚少了。許攸和曹操是老同學,兩人從小一塊兒長大,按說這種關係應該很鐵,但最終卻鬧出了人命——許攸因話多觸怒曹操而被殺身亡。很是讓人痛心。


都說話多傷人,其實話多也傷己。歷史上因為話多傷己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要數三國的楊修和許攸。楊修大家都熟悉,許攸恐怕知之者甚少了。許攸和曹操是老同學,兩人從小一塊兒長大,按說這種關係應該很鐵,但最終卻鬧出了人命——許攸因話多觸怒曹操而被殺身亡。很是讓人痛心。

起因很簡單,就是從許攸叫曹操小名上引起的。曹操小名叫「阿瞞」。正因為他倆是從小的玩伴,是老同學,許攸一直叫曹操「阿瞞」。小時候叫,大了他還叫。開始的時候,曹操並不介意,叫就叫吧,叫習慣了可能一時很難改口。後來曹操做了丞相,許攸在老同學手下做了一名「謀士」。謀士,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智囊團」里的一員,幫著曹操出謀劃策。兩人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原來平起平坐的同學關係變成了上下級的主僕關係。這時候,許攸應該改口了,但他沒有,仍然「阿瞞阿瞞」地叫著。不但背地裡叫,公共場合也這麼叫,還逢人就說他和丞相是老同學,光屁股一起長大的,關係多麼多麼好。一時相府上下沒有不知道他們這層關係的。甚至在一次集團的高級會議上,曹操正為一件棘手的問題鬧得焦頭爛額之時,許攸也跑過來,拍著他的胳膊說:「阿瞞,你怎麼這麼笨呢,簡直是一頭豬,你只需這麼做,准能解決問題。」

許攸的做法,讓曹操非常反感。這個時候如果許攸知道收斂就好了,但他自恃出謀有功,自感和丞相的關係非同一般,仍然有恃無恐叫著丞相的小名,仍然口無遮攔喋喋不休炫耀著他和丞相的關係。這讓曹操心裡很不痛快,隱隱動了殺心。

機會終於來了。這一年,許都大旱,糧食欠收,為了杜絕浪費,曹操傳令禁止釀酒飲酒,並命令許褚、張遼二將帶領兵士,晝夜巡城,違令者斬首。晚上,曹操悄悄把許攸叫進相府,說,別人不准喝,老同學例外,今日得閒,咱倆好好喝一杯。就這樣,曹操為許攸挖好了坑,借許褚之手,把許攸殺掉了。可憐許攸,臨死還喊著「我跟阿瞞喝酒,何罪之有?」他哪裡知道,他的死就是他老同學一手導演的。

許攸之死,表面看是與曹操的奸詐和度量狹小有關,其實,說到根本就他自己把自己給害了。按現在的官場規則,從小的玩伴、老同學那都是心照不宣的有利條件,自己完全可以憑藉這些條件取得想要的東西。可是,許攸恃寵而驕,口無遮攔,張口閉口叫著丞相的小名,動輒炫耀與丞相的關係。殊不知,小名那是小時候的稱謂,同學關係再親密,大了也不應該整天掛在嘴上。環境變了,身份變了,地位也變了,說話就應該懂規矩了。再說,丞相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領袖人物,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你卻整天不分場合地喊著他的小名,拿他的面子開刷,挑戰他的威嚴,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上下同理,古今相通。記憶里聽人講過他老家村里也有這麼一位群眾吃過嘴的虧。事情發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年秋天,村里組織勞力參加公社安排的水利活動,期間,趕上了下雨,且秋雨連綿,一下就是好多天。民工住的窩棚都是草搭的,簡陋,又沒有防雨設備,窩棚大都漏雨了。那時工地上經常開展一些活動,每個生產隊都有領袖掛像。掛像一般都放在伙房裡。其中一個伙夫為了保護領袖掛像免遭雨淋,就這兒掛掛,那兒藏藏。

這位伙夫是個魯西人,為了顯示他的忠心,每選一處,就拖著他的濃重的魯西口音說一句:「咳,把他老人家放在這兒不安全。」窩棚里到處漏雨,往哪兒放都不合適,他那句「咳,把他老人家放在這兒也不安全」就一直喋喋不休地重複著。領袖掛像實在沒地方放了,他一眼看到了那口做飯的大鍋,立刻有了主意,就掀開鍋蓋,嘴裡喊著「咳,把他老人家放在這裡邊安全。」就把領袖掛像放了進去。好人好心,好事好辦。事情到這兒應該結束了,但沒有。

這位伙夫為了讓大夥知道自己多麼熱愛偉大的領袖,就跑到每一個窩鋪里去表白,結果不知是故意陷害他,還是拿他說事去撈取政治資本,亦或是對他的這套做法起了反感,有人向指揮部檢舉了他,說他對領袖懷有刻骨的仇恨,理由是他把領袖照片放進鍋里煮。上綱上線,事實擺在那兒,再沒有人為他開脫。這下麻煩來了,這位伙夫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大會批小會斗,差點丟了性命。

無疑,這位伙夫的遭遇是時代造成的,但也不能說與他那張嘴沒有一點關係。本來做了一樁好事,但因表白過度,演變成了一樁壞事。如果當時他只做不說,或者做了以後不去其他窩鋪宣揚,或許沒人知道這件事情,即便有人知道也是局限在他們伙房幾個人範圍內,不可能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說不定有人看不慣他這種得瑟勁才下此毒手的。這真是無事生非自找苦吃。

歷史的教訓值得注意。可現實中總有一些人引不起重視,因話多吃了苦頭。我原來居住的小區,有一位婆婆哪兒都好,就是有一點——話多。話多也就罷了,關鍵是她逢人就說媳婦的不是。聽人說,她有三個兒子,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三個兒媳對她也都挺孝敬。可是,這位老太太並不滿足,開始說大兒媳婦不行,不如其他兩個媳婦。後來,其他兩個媳婦也不好了。好壞自有別人評判,你當婆婆的裝在心裡就是了。可她不行,心裡裝不住,有人問起她就說,沒人問起她也說,後來發展到逢人便說。再後來,這些話難免不傳到媳婦耳朵里,媳婦就生氣,生氣就沒有好臉色。一個、兩個,後來三個兒媳都和她鬧翻臉了,兒子對她也有了看法。這下老太太的福報沒了,吃啥啥不香,看誰誰不順眼,最後自己回到老屋裡過起了孤獨的日子。

人說嘴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其實這句話並不迷信。一個人說出來的話,說話的多少,在某種程度上能決定這個人福分的多寡。上邊提到的這位老太,因口無遮攔,好風水變成了壞風水。

當然,家庭矛盾鬧到這種程度,小輩應該負主要責任,老人千錯萬錯,那畢竟是老人,養育之恩不能忘。至於她說多說少,說對說錯不要計較,這才是正理。但是,話又說回來,也怪老人的話太多了。十個手指頭不一樣齊,何況是人呢?要求兒媳都像閨女一樣對自己好,那不現實。兒媳不是閨女,女婿不是兒子,有不對,只要不是原則大問題,不能整天掛在嘴上。誰也喜歡表揚,整天挑媳婦的不是,哪個也受不了。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你說出去痛快了,但話多既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攝影 旅途)

作者簡介:於世忠,河口區退休教師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