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個人功績與未能稱帝的原因

聽聞今史 發佈 2022-06-28T16:16:17.839815+00:00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極其混亂,不僅農民起義多有發生,而且宦官干政,外戚專權,朝代更迭頻繁。但是實際上,任何朝代都有忠誠可靠的人,只不過在那個紛擾的年代,這樣的人很少,但是還是存在的。

前言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極其混亂,不僅農民起義多有發生,而且宦官干政,外戚專權,朝代更迭頻繁。仿佛所有人對於皇位都虎視眈眈,每個朝代都會被篡權者取代,仿佛沒有一位忠臣,沒有一位可靠的人。但是實際上,任何朝代都有忠誠可靠的人,只不過在那個紛擾的年代,這樣的人很少,但是還是存在的。

比如劉虞,劉虞是漢朝的大忠臣。他是朝廷內的重要官員,在鎮壓各地叛亂時頗有功績,因此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而且本身劉虞就是漢朝的王室宗親,因此後來在董卓想要篡權的時候,漢朝朝廷內的官員比如袁紹等人想要擁立劉虞稱帝來對抗董卓,但是被劉虞拒絕了。可見他對於漢朝多麼的忠誠,劉虞的所作所為在當時那個時代是很少見的。

劉虞的個人功績

劉虞在歷史上絕對是清流般的存在,他為官時期為老百姓辦實事,為官清廉。而且他本人有勇有謀,面對巨大的權力誘惑都能夠做到嚴詞拒絕,因為在他的心裡,他只是漢朝皇室的臣子,從來沒有惦記過皇帝的位子。這是他的品質。說到功績,劉虞對於平定叛亂,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因此只要有叛亂,皇帝都派劉虞出征平定,幾乎每次都能勝利而歸。

1、劉虞簡介

劉虞,他是山東人,漢室宗親,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做官之後,因為為官清廉並且有能力,因此提拔得很快。他在平定在叛亂時,總是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因此得到皇帝的重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黃巾起義時,漢靈帝派他去平定叛亂。對他來說毫不費力,而且對於賑災的財物,他從來都不會貪污,而是全數發放給百姓。因此不僅得到朝廷的重用,也得到百姓的支持與認可。劉虞為漢朝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從沒有把自己功績看得很重,也沒有因此向皇帝提出過任何得要求,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作為一名臣子,應盡的本分。

眾所周知,後期的漢朝被董卓篡權,他把皇帝帶在身邊,以發號施令。但是袁紹等人不可能聽他的指揮,所以想要另立新主,在他們綜合考慮之後,認為劉虞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他是漢朝的皇室宗親,並且劉虞得到百姓的認可,因此擁立劉虞稱帝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劉虞拒絕做皇帝,他只想做好臣子該做的事情,可惜最終還是被殺。

2、劉虞的功績

也許是因為時代的原因,劉虞的戰績基本都是在平定叛亂,因為漢朝末年的戰亂很多,但是能夠平定戰亂的人卻不是很多,劉虞是平定戰亂的一把好手。因此劉虞的一生不是在平定叛亂,就是在去平定叛亂的路上,劉虞本人也因此得到漢靈帝的重視與任用。比較出名的平定戰亂的事件是在平定張純、張舉發動的叛亂的時候,張純與張舉只顧著想要推翻漢朝,自己稱帝,全然不顧百姓的感受,作惡多端。

要想建立一個新的政權,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拉攏民心。但是他們非但沒有,反而傷害百姓。因此漢靈帝多次派劉虞前去平定戰亂。劉虞自然是圓滿的完成了任務。他去了之後,對張舉與張純部隊的人說:「對於士兵不做任何追究與處罰,免掉他們所有的罪行,只懲罰張純與張舉。」對於這種寬大處理,士兵們自然是對劉虞心存感激,劉虞也因此深得民心。最後戰亂平定,張純被殺;除了平定戰亂之外。劉虞還會治理經濟。

因為幽州的經濟發展的很不好,常常需要別的地方救濟。因此劉虞就發展經濟,比如開採鹽鐵礦等等,使得當地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他在幽州不僅發展經濟,而且還指導百姓要大力發展農業,使得百姓的積攢了大量的糧食。在古代,沒有這麼多娛樂消費,只要有糧食,百姓就可以安居樂業。

再加上當時因為各地起義四起,百姓們流離失所,到了幽州躲避戰亂,劉虞不僅收留他們,而且給他們生活所需,讓他們再次安家生活。在當時的戰亂時代,劉虞管理的幽州,可謂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因此當地的百姓都很感激劉虞。因此劉虞的功績不只是平定戰亂,還有帶領百姓在戰爭四起的年代,過上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對百姓也是非常仁愛,對於朝廷下發的救濟款,從來不會貪污,而是全數發給百姓。

劉虞未能稱帝的原因

劉虞本身是最有機會稱帝的,而且如果他稱帝肯定有希望成功,因為他不但有朝廷內世家大族的支持,還有他本身就是皇室宗親。並且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百姓的支持,百姓對於劉虞是非常認可與支持的。因此他稱帝是民心所向,據說劉虞被殺後,北方好多百姓為他送行,可見其在百姓心中的分量。當時的東漢就算是劉虞不稱帝,也會有其他人稱帝。而且他有稱帝的資格,至少在對待百姓上,作為一名官員他是合格的,受到百姓的愛戴的。至於劉虞未能稱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他本身的性格問題等等。

1、劉虞本身的性格

劉虞本身的性格,不是那種能夠控制大局的人,因為他連自己的手下公孫瓚都控制不了,何談去控制整個漢朝朝廷,並且要掌控的還不只是朝廷內部的事情

2、劉虞對於漢朝的忠誠

劉虞無疑是漢朝最為忠誠的一位大臣,他雖為皇室宗親,並且自己的功績也是很突出的,有百姓的擁護,以及袁紹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但是他從沒有都想過要奪取漢朝的政權。因為在他的心裡,他只是一位臣子,只要做好一位臣子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從來沒想過做皇帝,哪怕是袁紹他們極力擁護劉虞做皇帝,最終還是沒有打動劉虞,劉虞的忠誠與岳飛差不多。

3、劉虞不想成為附庸品

在東漢末年,那種極其混亂的情況之下,只要有篡權機會的人,幾乎沒有人不心動,當然劉虞除外,其實袁紹也是如此。袁紹與劉虞的性情大不相同,袁紹是非常有野心的人,他也想做皇帝,但是在那種情況之下,他貿然做皇帝肯定是會受到譴責,而且不會成功的,所以他想找一位名正言順,並且好控制的人去先做皇帝,然後自己再頂替他的位置,這樣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至少是名正言順很多。

劉虞先生很忠誠,很仁厚,對待百姓非常好,可見他是位善良的人。但是善良並不代表他不會權衡利弊。劉虞知道自己是不善於把握局面的,連自己的手下公孫瓚都控制不了,甚至公孫瓚在最後的時候想要去控制他。因此袁紹他更是駕馭不了,哪怕做皇帝也是附庸品皇帝,根本沒有自己的決策權。再加上他本身對於篡權這種事情極其反感,如此忠誠的一個人,是不會允許自己做出那種事請的。就好比做一輩子臣子,也不會讓自己在最後玷污自己的名節,或者說是一生堅持的一種信仰,更不允許自己做別人的附庸品。

總結

劉虞是位好人,他對待百姓寬容仁慈;劉虞是位好官,他對漢朝皇室十分忠誠;不僅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並且憑藉自己的實幹,得到了百姓的愛戴與擁護。原本是最有機會成為皇帝的一位大臣。但是他卻拒絕了袁紹的建議,並且他自己本身就沒有任何篡權的想法,因此最終他沒有稱帝。古代的篡權仿佛是很多野心家的終極目標,但是縱觀古代史,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可以長久的存在,即使他們都有這個想法,但是最終結果是不盡如人意的。劉虞不稱帝反而是件好事,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身居高位,受人尊重的同時,背後承受的壓力也只有自己的知道,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嘛。」

劉虞一生是成功的,因為評斷古代人物時,並不能單單從是否做皇帝來決定他們人生的好壞,也許在外人眼裡至高無上的皇位,在他看來並沒有什麼值得爭奪的意義。之所以說劉虞的一生是成功的,是因為劉虞深受百姓的愛戴,他去世之後北方百姓都為之動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劉虞深深的認可。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比做皇帝要有意義得多。

參考文獻:

1、《史記》

2、《漢書》

3、《後漢書》

4、《東觀漢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