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四川「虹吸」成都

西部之城事 發佈 2022-06-28T16:48:20.507429+00:00

這幾天,全國各省高考成績基本出爐,考生們都在忙著填報志願。志願到底如何填,優選選學校,還是選專業,抑或是選城市?

文丨西部菌

這幾天,全國各省高考成績基本出爐,考生們都在忙著填報志願。

志願到底如何填,優選選學校,還是選專業,抑或是選城市?不同的志願填報指南都各有各的說法。

西部菌認為,它們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西部地區,作為高校集群發展「西三角」戰略支點的西安、蘭州、重慶、成都,一定是考生們的熱門志願填報城市。

同時,西部菌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從大學的分布看,與人們想像中的高校都在往中心城市集中的情況有所不同,在四川,大量原本聚集在成都的高校,正在「瘋狂」往省內各地級市建分校。

不誇張地說,在高等教育領域,四川「虹吸」成都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01

成都的高等教育實力到底如何?

從大學生數量來看,2021年,全國在校大學生數量超過100萬的城市僅有6座,排名依次為 廣州、鄭州、武漢、成都、重慶、北京。

其中,成都排名第四。

從高校(本、專科)數量看,成都為58所,排名第八,位列北京(92所)、武漢(83所)、廣州(83所)、重慶(70所)、鄭州(67所)、上海(64所)、西安(63所)之後。

從代表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雙一流」高校數量看,成都為7所,僅次於北京(34所)、上海(15所)、南京(13所),與廣州、武漢、西安並列第四。

所以,綜合多組數據,成都算得上是具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強市,與其經濟規模和城市影響力是比較匹配的。

這也成為成都經濟發展和吸引人才的一個重要優勢。

02

也正是因為有著較好的基礎,這幾年,我們能夠發現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那就是越來越多的高校,正在成都以外的地區建設分校。

比如,就在日前,四川師範大學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回復網友詢問時透露,該校鄉村振興學院(遂寧)將於2023年實現首批招生,初步擬定首批招生專業包括15個公費師範專業及公共事業管理、城鄉規劃等9個普通類二本專業。


四川師範大學是四川省屬重點大學,在成都擁有獅子山校區、成龍校區兩個校區。2021年4月,遂寧市與四川師範大學簽約,雙方將共建「四川師範大學遂寧校區(四川鄉村振興學院)」。

此前,遂寧是四川省內少有的缺乏本科院校的地級市之一。四川師範大學遂寧校區的落地,意味著遂寧將正式迎來自己的第一所本科院校

四川師範大學在遂寧建校區的案例之外,據西部菌不完全統計,近幾年至少還有以下成都高校在其他川內城市布局:

四川大學眉山校區

2021年1月,眉山市人民政府同四川大學簽署《四川大學眉山校區項目建設協議》,標誌著四川大學眉山校區項目正式落戶眉山岷東新區。

該項目位於眉山市岷東新區東部組團,擬規劃用地約3000畝,師生規模約20000人。其中一期建設約1000畝,計劃於2023年9月正式實現對外招生。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宜賓分院

電子科技大學宜賓研究院於2017年11月開工建設,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迎來首批新生。

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

2017年9月,成都理工大學與宜賓市人民政府簽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學—宜賓科教創新示範園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20年9月9日,該校一期工程建成,並舉行了開校儀式。今年3月,二期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累計能滿足1萬名學生的使用需求。


西華大學宜賓校區

校園一期占地450畝,建築面積14.5萬平方米,總投資13.9億元,實驗設施設備價值1.49億元。2017年12月開工建設,2018年9月投入使用。

四川音樂學院資陽校區

2021年7月,四川音樂學院與資陽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四川音樂學院資陽校區(藝術城)項目建設框架協議》,宣布該校將在資陽建新校區。

成都師範學院德陽校區

2021年5月,成都師範學院與德陽市人民政府舉行共建「成都師範學院德陽校區」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成都師範學院德陽校區選址德陽天府數谷,將在2023年9月正式招生,4年達到全日制學生10000人的辦學規模。

要說明的一點是,這些統計應該不夠全面,歡迎大家補充。並且,主要是公辦本科院校,如果算上高職專科和民辦高校就更多了。

03

省會城市的大學,卻紛紛往一般地級市建分校,到底原因何在?

首先,對於大學來講,一般地級市在資金、土地等方面所給出的優惠政策,具有很大的誘惑力,給高校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一些地級市擁有特色優勢產業,與部分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向具有很高的契合度。

典型如宜賓,近幾年成為川內地級市中最大的高校「收割機」,與其在新能源、電子信息產業等方面的異軍突起有著直接關係。

再者,在異地建分校,也體現的是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大局」意識。

事實上,高等教育資源方面的差距,一直是一般地級市與中心城市的主要差距之一。要實現區域協調發展,體現出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高等教育資源的「下沉」,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比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提出,要求加快提升大中城市產業水平和功能品質。主動承接超大城市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

其中就包括支持三級醫院和新建高校、高校新建校區在大中城市布局,增加醫療、文化、體育資源供給

此外,《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也提出,支持三級醫院和新建高校、高校新建校區在德陽、眉山、資陽三市布局,增加醫療教育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顯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宜居宜業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四川除成都外的20個市(州)中,仍有廣元、巴中、資陽(已簽約四川音樂學院)和廣安四地沒有本科院校。

04

從全國整體情況來看,一般地級市的高校,向擁有人才、資源、平台、交通等多方面優勢的省會城市遷移,是一種普遍現象,並且這一趨勢還遠未結束。

比如,今年2月,河南大學註冊地從開封「遷移」至鄭州的消息,就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

四川的高校格局變遷,其實也經歷了這一過程。

比較有代表性的,如2002年,西南石油大學將校本部從南充遷到成都。

2010年,本部在雅安的四川農業大學,形成了雅安、都江堰和溫江的「一校三區」辦學格局。

雖然它們依然保留了原來的校區,甚至本部依然在原來的城市,但成都校區的影響力和風頭,明顯勝過一籌,並借遷入省會的機遇,學校獲得了跨越式發展。

此外,本部位於德陽廣漢的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正在成都東部新區建設天府校區。


而今年5月,網傳的一則「位於綿陽市的西南科技大學要進軍成都」的消息,也引發熱議。最終,西南科技大學方面予以了否認。

不過,相對於其他地方高校資源向成都聚集,這幾年成都高校轉向省內其他地市建設新校區,明顯正在成為一股更大的熱潮。

四川高等教育資源的這種「下沉」趨勢,在一定程度上說,也體現的是成都作為「強省會」的反哺能力。

或者說,在推進「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成都與省內其他城市的關係,正在被重新定義

這個過程中,一定會孕育新的城市洗牌的機會。到底誰能夠脫穎而出,各城市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表現,其實就是一個重要的參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