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機場第三跑道正式開工:第三跑道跑出客貨雙樞紐 湖北民航業將迎來高光時刻

湖北日報 發佈 2022-06-28T19:18:42.899730+00:00

湖北日報訊(記者胡禕、通訊員呂程程)6月26日上午10點40分,備受社會關注的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工程正式開工,這標誌著天河機場改擴建再次迎來重要進展。建成後,天河機場有望成為全國第七個擁有三條跑道的機場。機場跑道的作用是供飛機起降。

湖北日報訊(記者胡禕、通訊員呂程程)6月26日上午10點40分,備受社會關注的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工程正式開工,這標誌著天河機場改擴建再次迎來重要進展。建成後,天河機場有望成為全國第七個擁有三條跑道的機場。

機場跑道的作用是供飛機起降。因此,擁有跑道數量的多少直接代表著機場的起降能力。據了解,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工程按照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80萬噸目標設計,估算總投資為30.8億元,計劃2024年6月竣工,主要包括機場工程和空管工程,擬新建一條長3200米、寬45米的第三跑道(4E級)及相應滑行道系統。

據介紹,天河機場現有兩條跑道,分別長3400米(4E級)、3600米(4F級)。第三跑道建成後,每年可增加航班吞吐能力6萬至8萬架次,每天可增加高峰小時容量15至18架次,為天河機場今後開闢更多的客運航線、加密更多的班次創造條件。同時,天河機場將形成「一跑道獨立起降、二跑道起飛、三跑道降落」的新格局。

參建單位西北民航機場建設集團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周育宏介紹,第三跑道實行不停航施工,施工期間相鄰的第二跑道仍正常運行。除此以外,施工中還要面臨第二、三跑道的搭接,安全壓力大,施工難度高。為此,項目部制定了嚴格的作業規定,確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據了解,天河機場是我國中部重要的國際航空港和首家4F級機場。1995年建成運營以來,旅客吞吐量從開航初年的231萬人次/年增長到疫情前2019年的2715萬人次/年,至今已連續安全運行27年。

連結>>

第三跑道,跑出客貨雙樞紐

湖北民航業將迎來高光時刻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禕 通訊員 呂程程

6月26日上午,武漢天河機場北工作區,彩旗飄揚,高朋滿座,數十台渣土車分列兩側,五台挖掘機整裝待發。

這一天,武漢人、民航人期盼已久。早在2019年,武漢市就準備實質性啟動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後因為疫情影響一再被擱置。

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錯失的良機追回來,疫情常態化條件下的湖北民航業正全面開花,處處結果。

建第三跑道勢在必行

最新資料顯示,武漢天河機場1995年4月建成通航,是我國中部首家4F級民用國際機場。經過三期建設,天河機場目前擁有3座航站樓,2條跑道(長度分別為3400米和3600米),可起降包括空客A380在內的各類大型飛行器,年旅客吞吐能力4500萬人次。2021年,武漢天河機場客流近1980萬人次,同比增長54.6%,居全國第十三位。

從去年數據看,武漢天河機場客流量遠遠沒有達到現有的4500萬人次的保障能力,為何要開啟第三跑道建設?

民航機場規劃設計研究總院相關負責人稱,眼下受疫情影響客流有所抑制,但早在2019年,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就超過2700萬人次,接近當時設計能力的80%、現在的60%。著眼未來,跑道建設應適度超前,因此建設第三跑道勢在必行。

目前,武漢天河機場正在施工的改擴建工程包括T2航站樓改造、新建旅客服務綜合體工程、第三跑道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力爭將武漢天河機場打造成全國客運樞紐之一,更好滿足市民潛在的飛行需要。

根據計劃,第三跑道施工工期為兩年。參建單位西北民航機場建設集團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周育宏介紹,3200米長的跑道需要三家施工單位協作,這主要是因為機場跑道建設要求很高,飛機的跑道要承受幾十噸甚至是幾百噸重的飛機的升起和降落,特別是飛機降落時會和地面產生巨大的衝擊力摩擦力還有壓力,這就要求飛機跑道必須要有特別高的彈性和抗壓力,因此飛機場的跑道基本上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機場的跑道之所以造價高、耗時長,是因為跑道的結構和施工工藝非常複雜,跑道通常為4層,最上面的一層就是我們能看到的「道面」,道面通常是水泥混凝土,或者是瀝青鋪設的;第二層叫「砂找平層」,通常是用砂子鋪設;第三層是「碎石基礎」,一般用碎石鋪設;最下面一層則是「土基」。

攜手鄂州步入「雙樞紐」時代

武漢天河機場是我省唯一的客運樞紐機場,2021年全年客流近1980萬人次,在中部六省僅次於長沙黃花機場的1998.3萬人次。

目前,全國有6家機場擁有三條及以上跑道。未來,武漢要建成客運樞紐,就必須擁有更多的飛行跑道和航站樓,這是武漢能否與鄂州一道建成客貨雙樞紐的先決條件。

儘管眼下民航客流比較低迷,但業內多位專業人士指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未來只要全球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民航客流一定會出現大幅度快速增長。

為了「不被落下」,武漢天河機場改擴建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止:2016年8月18日,長3600、寬60米的武漢天河機場第二跑道投入使用;2017年8月31日,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正式啟用;2021年10月18日上午,武漢天河機場T2航站樓改造工程開工。預計到2050年,天河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2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到200萬噸,未來將形成「5條跑道+雙航站區」的大空港格局。

眼下,鄂州花湖機場將在6月底投運。目前,花湖機場已經完成第二批行業驗收,湖北國際物流機場公司已經全員進入「決戰」狀態,確保投運前航站樓、跑道、塔台、貨運站、停機坪等能夠達到有序運轉的標準。

根據規劃,待花湖機場轉運中心全面運營後,將與武漢天河機場一道,通過鐵路連接,實現湖北客貨「雙樞紐」夢想。湖北貨貨通天下,天下貨匯聚湖北,湖北人通達全球,全球人便達湖北將成為現實。

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建成投用後,天河機場將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之後全國第七家擁有三條跑道的機場,對有效提升天河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更好發揮湖北民航客貨「雙樞紐」功能,打造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內陸「新沿海」具有重要意義。

編網成群,一體化發展

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對湖北機場集團改組。改革後,機場集團由原運營管理「五場一站」增加到「七場一站」。即:武漢、鄂州、恩施、襄陽、神農架、荊州、十堰等七座幹線和支線機場,以及宜昌機場航管站,推動一體化發展。

民航是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在推動加深國際交往和確保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關方面稱,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湖北民航事業發展進步明顯。

至今,我省建成8個運輸機場、5個通用機場,2019年旅客吞吐量中部第一、貨郵吞吐量中部第二,通用航空飛行量占全國近9%。當前,我省正在錨定建成高品質「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既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硬支撐」,也將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1至5月,天河機場客流暫列中部第一,貨郵吞吐量實現正增長。目前,天河機場已恢復伊斯蘭瑪巴德、首爾、新加坡、雅加達、香港、澳門等6條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1至5月,天河機場完成國際旅客吞吐量2.3萬人次,同比增長19.3%;完成國際貨運量6.8萬噸,增長25.2%,完成跨境電商2750萬票、貨量9322噸,分別增長16%、28%。

今年以來,全省民航還迎來許多利好消息:恩施機場啟動遷建、十堰武當山機場新建國際航站樓、宜昌三峽機場T2航站樓投用、民航京廣大通道全面建成,湖北空中形成以「十」字為核心的放射性立交,都在為湖北民航發展積蓄力量。我省正逐步形成「客貨雙樞紐」,支線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在省委省政府推動下,宜昌、襄陽、神農架、恩施、十堰、荊州等六家鄂西機場,正逐步實現一體化運營,通過整合資源,實現我省支線機場抱團取暖、互利共贏。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