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殖民國家,中國古羌人(月氏)建立的貴霜帝國

扁擔舟ta的故事 發佈 2022-06-29T18:44:29.741979+00:00

氐道在今九寨溝、平武、松潘境內。公元6世紀,嚈噠國的疆域範圍已經囊括「 南至牒羅, 北盡勅勒, 東被于闐, 西及波斯」 的四十餘國。

「氐,夷種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道在今九寨溝、平武、松潘(四川省阿垻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故氐族最先活動範圍在川西北岷山山脈地區,起源於四川松潘高原。分布在今四川、甘肅、青海等省的交界處,廣泛集中分布於四川川西北地區,川東北地區,和甘肅隴南地區。其部落眾多,因地而異,有巴氐、白馬氐、清水氐、略陽氐、臨渭氐、沮水氐、隃麋(糜)氐等。又以服色而名之為青氐、白氐、蚺氐(一說即赤氐)等。南北朝以後氐族逐漸融合於周邊民族中。由於氐與羌相鄰,先秦時期乃視之為氐地之羌,又覺與羌有別,因稱之為氐羌,或單稱氐。孔晁在《逸周書·王會篇》「氐羌以鸞鳥」的注中就提到:「氐羌,氐地羌,羌不同,故謂之氐羌,今渭之氐矣。」氐,乃由地名而轉為族名。



月氏,存在於公元前七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的古代族名,為先秦時期後居住藏北、甘肅西部、新疆東部(敦煌、祁連間)一帶的乾草原地區白馬氐(古羌)部落。早期以遊牧為生,從事玉器貿易,常與匈奴發生衝突,西漢時期(公元前172年),為匈奴所迫,一分為二:西遷至伊犁的,被稱為大月氏;居留於中國甘肅及青海的祁連山西北麓一帶的,被稱為小月氏。前162年,大月氏再度被匈奴攻擊,被烏孫人趕出伊犁河谷,冒頓單于的兒子老上單于殺掉月氏國王,月氏人立王后為王,再度西遷至中亞的阿姆河北邊,向南輾轉經過粟特,大月氏取代了原先的塞種土著,在巴克特里亞定居,並使南邊的吐火羅(大夏國)臣服。正是因為大月氏西遷開始引發的複雜多米多骨牌效應,在接下來幾個世紀中不斷向周圍輻射,並對亞洲大部分地區的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占據大夏國的大月氏因位處歐亞絲綢之路,控制著東西貿易,國力慢慢變得越來越強大。公元前130年,月氏人征服大夏,把大夏分給與貴霜、休密、雙靡、肸頓、高附五個部族,每個部族有一個酋長,稱為翕侯。前1世紀初,五翕侯中最強部落的貴霜翕侯丘就卻(約16—65年)開始征服臨近的部落與民族,消滅其他翕侯,並統一五部落,建立起貴霜國。



後續丘就卻打敗了開始衰落的安息,又南下攻擊喀布爾河流域和今喀什米爾地區,定都為高附(今喀布爾),因東西貿易中轉而變得繁榮,初步奠定了帝國的基礎,也使貴霜帝國((約公元1世紀至3世紀))在絲綢之路貿易及佛教傳入中國的發展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在其鼎盛時期(105年—250年)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恆河流域。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承繼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曾擁有人口千萬,被認為是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與漢、羅馬、安息三個同一時期的帝國並列。



丘就卻死後,其子閻膏珍(65—75年)繼位,又南下進兵印度,占領了恆河上游地區,任命一個將軍進行統治,帝國仍定都中亞,當中《漢書》說是藍氏城,具體地點不詳,有說即是大夏首都巴克特拉。閻膏珍還鑄造金幣,從貨幣上的人像看,他信奉印度的濕婆神。


(貴霜帝國版圖)

之後,迦膩色伽一世(約78—102年)繼位,成為了貴霜帝國最著名的君主。根據羅巴塔克銘文記載,迦膩色伽一世時,南征印度,占領了娑枳多(Sāketa)、橋賞彌(Kauśāmbī)和華氏城(Pataliputra)並遠至室利·瞻波(Śrī-Campā)。界此貴霜帝國的疆域西起伊朗邊境,東至恆河中游,北起錫爾河、蔥嶺、南至納巴達河,迦膩色伽一世又將都城遷至犍陀羅地區的富樓沙(即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使這一地區成為帝國的統治中心。在長達100多年的統治下,貴霜帝國的人口數也達到了一千零二十萬人,在180年時,貴霜帝國統治下的人口達到1380萬人左右。



迦膩色伽一世時曾與東漢發生過一次戰爭,據《後漢書·班梁列傳》著,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貴霜副王謝會率兵七萬人攻班超,漢軍人少,堅守不戰,謝攻班超不下,四處搜掠又無所得,糧草出現問題。班超推斷謝會向龜茲求援,就派兵埋伏要道,謝果然不出所料,結果求援士兵全被殺掉,班超將消息告知謝,謝自知已無出路,便派使者向班超請罪,要求放還,班超同意,兩國關係又重修好,自此貴霜軍退回蔥嶺以南,兩國保持和平關係。



由於地處中亞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帝國成為了中國絲綢、漆器、東南亞香料、羅馬玻璃製品、麻織品等貿易的中轉站。從其鑄造的金幣可以知道其與羅馬帝國的商貿互通的聯繫。另外,這些金幣所表達的各種希臘宙斯和勝利女神奈基、羅馬、祆教祭壇、耆那教的公牛、印度教和佛教神祇也可以證明貴霜對發揚於當地的宗教和藝術的寬容和融合的關係。憑藉貴霜在中亞絲綢之路上的活躍作用,他們也為發源自古代伊朗的摩尼教和基督教聶斯脫里派教會東傳中國開通了道路。語言文字方面,貴霜早期使用希臘文字和語言,後來創製自己的婆羅米文與吐火羅語。信仰上,貴霜帝國前三位國王,丘就卻信佛教,閻膏珍信婆羅門教,迦膩色伽一世又信佛教,其中以迦膩色伽一世對佛教的支持和宣揚最大。



由於迦膩色伽一世是透過暴力使帝國達到極盛期,為了鞏固統治、緩和社會種種矛盾,強調種姓的婆羅門教就不如不承認種姓差別的佛教有效,加之迦膩色伽一世不是印度貴族出身,在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下不能占有適當的位置,因此迦膩色伽一世選擇了以佛教治國的策略,並下令修建富樓沙的大講經堂,雕刻大批佛像,又把一批出色的佛教學者招到自己身邊,包括脅尊者,世友,眾護,馬鳴菩薩等。又在脅尊者的提議下召開了一次佛教結集、辯經大會。經過討論,對經、律、論三藏都重新作出了解釋。讓貴霜帝國一時成為了佛教中心,加之扼守絲綢之路要衝,與東方漢朝時期有密切商業來往,佛教也由此傳入中國。



貴霜帝國統治中西亞、印度時期也是佛教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間。由於皇家鼓勵書面寫作和文字文學,大量之前一直以口誦傳承的佛教經典開始書面化。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客觀上為大乘佛教的傳播打下基礎。此時大乘菩薩佛教興起超過小乘佛教成為佛教主流。而後又因迦膩色伽一世對佛教採取了大、小乘兼容的策略(如:世友尊者就是部派佛教學者,馬鳴菩薩則是大乘佛教學者),佛教從貴霜帝國傳入中國也是各部派佛教和大、小乘一同傳入的。不同的是,大乘教主要從北方傳入中國,再進而傳到朝鮮和日本。而上座部佛教則已在阿育王時代向南傳入斯里蘭卡,再而進入東南亞諸國。



三世紀末,由於國家沒有形成統一的行政職權中心,貴霜帝國尚屬於一個巨型的部落聯盟制,所統治轄區內存在著許多社會結構不同的地區,其中有商業發達的城市,也有農業及遊牧的地區,貴霜帝國面對不同地區,只得採取不同統治方法,對中亞的一些小邦,如花剌子模,只要其納貢稱臣,就允許其保持半獨立的狀態,對於印度河、恆河流域各邦,征服後往往殺其君長,再命副王交由各部落統治,足見貴霜帝國本身不是一個高度集中統一的政治實體,要靠經常的反覆征服來維持,伴隨著各部落勢力的日益加強,統治難度也更大。當迦膩色伽一世晚年欲北進,各部落反,並傳當他臥病在床時,被人用被悶死。迦膩色伽一世死後,貴霜帝國實力大減。2世紀時,帝國仍勉強維持統一,到3世紀,受到薩珊王朝攻擊和北部嚈噠部勢力興起而漸漸衰弱,最終帝國瓦解成若干小邦。



公元四世紀隨著貴霜帝國的不斷瓦解分裂成眾多小部落後,地處印度北部區(吐火羅-大夏)嚈噠部不斷地蠶食吞貴霜各部。5世紀20年代中葉,嚈噠人跨過阿姆河入侵薩珊王朝,但被巴赫拉姆五世(420—438在位)擊退;遂轉向吐火羅(蔥嶺以西,阿姆河以南一帶),經粟特侵略當時衰落中的貴霜帝國,於30年代末征服盤踞在該處的寄多羅人,隨即西向再與波斯衝突,一度占領大部分呼羅珊地區,並於波斯擴展其勢力。緊接著,嚈噠人自吐火羅西侵薩珊波斯,長達一個世紀的嚈噠與波斯戰爭揭開序幕。



最初十餘年裡,波斯軍隊成功抵擋了嚈噠的入侵,且在449年一度轉守為攻;然而453年嚈噠人大敗薩珊王雅茲底格德二世(438—457在位),奪取了薩珊波斯東部領土,484年又殺死皮魯茲一世(457—484在位),並將波斯擊敗,使其稱臣納貢。嚈噠再擴展其勢力於媯水之南,乘擊敗波斯之勢南下侵入印度笈多王朝,但被塞建陀笈多擊退。70年代末,嚈噠人最終滅亡犍陀羅地區的寄多羅貴霜殘餘勢力,立特勤為王,並以此為基地,於6世紀初再次大舉入侵印度,一度推進至摩揭陀,但旋被摩臘婆的耶輸陀曼等擊退。



5世紀後半葉,整個巴基斯坦北部地區( 包括吉爾吉特、罕薩、斯卡杜等地) 以及從興都庫什到拉達克和西藏的岩刻主題,都凸顯出嚈噠騎士的形象。北魏時期,天山以南焉耆以西諸國皆隸屬嚈噠。《魏書》載,嚈噠國力強盛時,「西域康居、于闐、沙勒、安息及諸小國三十許皆役屬之」。公元6世紀,嚈噠國的疆域範圍已經囊括「 南至牒羅, 北盡勅勒, 東被于闐, 西及波斯」 的四十餘國。《梁書》亦載, 滑國(嚈噠) 曾「 征其旁國波斯、盤盤、屙賓、焉耆、龜茲、疏勒、姑墨、于闐、句盤等國, 開地千餘里」。



圖文|扁擔舟

Photos by Tonkeg'S Story|編輯:Ta的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