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如何寄語新聞學子?

文化產業新聞 發佈 2022-06-29T19:13:11.154758+00:00

近期,眾多高校以及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行畢業典禮,又有一大批新聞學子或走上考研等繼續深造之路,或成為中國新聞事業的新生力量,踏上新聞求索之路。

又是一年畢業季!


近期,眾多高校以及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行畢業典禮,又有一大批新聞學子或走上考研等繼續深造之路,或成為中國新聞事業的新生力量,踏上新聞求索之路。


每年的畢業典禮,都會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既關注學子們戎裝前行的精氣神,又關注學校以及老師們的殷殷囑託,每年的畢業典禮都會產生很多「金句」,或成為催淚彈或成為助推器,為遠行的新聞學子們送行。


今日,文章節選幾所高校或新聞傳播學院領導們的致辭,以鼓勵和歡迎包括初高中等更多學子,在未來還能選擇新聞與傳播專業,為中國新聞事業積蓄更多人才。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廖祥忠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時光不居,歲月如流。疫情的陰霾仍未消散,又一個畢業季如期而至,空空的校園,繁花相送,楊柳依依。


風雲跌宕、機緣難料,無論是本科生、碩士生還是博士生,疫情肆虐,占據了你們學業中的大半時間,走出校門時,又趕上「史上最多的一屆畢業生」。你們不得不一次次離開溫暖的校園,快速適應「居家上網課、雲中找工作」。


人生沒有白吃的苦,同學們吃的每一份苦,受的每一處傷,都將鐫刻為你們成長的印章;人生也沒有那麼多按部就班,只有在被打亂的節奏里不斷重振旗鼓,才能積攢成你們未來站得住腳、立得住身的堅強定力。


在你們的正前方,視頻天下浩瀚無際,無邊無垠的數字新大陸若隱若現,數字時空的無限延展,正在窮盡人類的想像!


我們曾經錯過了大海,卻有幸遇上了數字海洋。從腳力到指尖,今日之「大航海」已經完全超越物理時空,這是一個真正的大航海時代!


藉此機會,我想送給大家三句話。


第一,「懷揣夢想、敢於實現」是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面對數字海洋,沒有航海夢,難以發現新大陸。理想是高塔,指示著生命的坐標;夢想是心燈,引領著精神的方向。始終懷揣夢想的人,心中自然有光,一定能在數字海洋中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航線!


第二,「日積跬步、戰勝自我」是快樂人生的基本源泉。人在饑寒交迫之時,只有一個煩惱;不愁吃穿之後,若不具備讓自己保持快樂和幸福的能力,無數煩惱會接踵而來,有時候甚至會出現莫名的煩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迷失了作為人而存在的價值,或者說,還沒有品嘗到奮鬥帶來的酸甜滋味。奮鬥,並不一定要開創驚天偉業,奮鬥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蔓蔓日茂,芝成靈華。」主動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日積月累,你會充滿快樂!


第三,「從容的心態、豁達的胸襟」是抵禦風寒的最好衣裳。人生一世,無不是在順境、困境和平淡之間輾轉穿行。一個人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也不會永遠處於困境當中,你只要把這個道理想明白,就會變得從容豁達,關鍵時刻,既不會怨天,也不會尤人。


在今後的日子裡,希望大家修得三心:

修得一份堅毅心,苦其心志,堅持有恆,不亂於心,不困於情,在磨礪中勇毅前行!

修得一份自愈心,學會取暖,定期刷新,心若止水,雲淡風輕,在斷舍離中輕裝前行!

修得一份平常心,物來順應,既過不戀,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在風雨交加中從容前行!


同學們,九百四十年前,在黃州的一場雨後,蘇軾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寫於蘇軾人生的灰暗時刻。面對風雨坎坷、流言嘈雜與現實困境,他的逸懷浩氣,超凡灑脫,支撐過多少人走出了人生低谷!他告訴我們,面對喧鬧世界,要安頓身心徐徐前行;面對坎坷山路,要輕裝上陣快意平生;面對易變世事,要聚散隨緣達觀自在。


希望同學們日後無論遇到何種人情事變,都能隨緣盡性,達觀豁達。哪怕處在人生的「蕭瑟處」,仍能靜心感受晚風拂柳、山外青山。


希望同學們永葆清澈之心,擁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自在從容,天有風雲,心無跌宕。


希望同學們相信夢想的力量,相信善良的力量,相信心靜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掌好人生之舵,奔赴數字大海,弘道崇德,經世致用!


同學們,青春正好,來日方長,我在定福莊為你們祝福,等你們回家!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願你們風雨無阻定風波!





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
以青春之名 赴時代之約



今天,在你們的青春歲月告一段落、即將開啟人生新征程的重要時刻,我想以「青春」為主題與你們共勉。

你們生長在生機勃發的青春中國,你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希望和可能。


我們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永遠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你們生長在生機勃發的青春中國,生逢中華民族發展最好時期,偉大的時代賦予你們難得的人生際遇,你們的發展環境無比優越,你們的成長空間無比廣闊,你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希望和可能!


你們成才於昂揚奮進的青春武大,擔綱「國之大任」是武大人代代相傳的歷史使命。


武大培養的學生從來不只是為了個人的溫飽,而是要以實現國家富強、推動社會進步、謀求人類福祉為己任。你們成長在蓬勃發展的青春武大,兼具珞珈百年文化的浸染和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傳承了母校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激勵著你們在國家召喚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擔當重任。心懷「國之大者」、爭做明日棟樑是母校賦予你們的使命擔當!


你們正擁有黃金般的青春年華,用激情去燃燒奮鬥的人生正當其時。
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當前,我們國家正朝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奮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接力棒,已經交接到你們手上,你們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未來前行的路上,我希望你們以青春的激情、青春的奮鬥、青春的力量,在這個充滿無限希望的新時代去創造屬於你們的精彩人生!


青春當永懷夢想,希望你們勇立時代潮頭,樹立遠大志向。同學們,青年有夢想,國家就有希望。當前,中國正在朝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進,你們既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堅力量。我希望你們將青春夢融入中國夢,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爭當新時代的追夢人!


青春當腳踏實地,希望你們立足祖國大地,在實幹苦幹中履踐致遠。明天,你們大多數人將告別母校,奔赴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有人躬耕基層,紮根鄉村振興第一線;有人參軍入伍,堅守保家衛國最前沿;有人投身科研,攀登科技創新制高點;還有人奔赴文化強國、教育興國、創業實幹、富國興民的主戰場。同學們,向下紮根方能向上生長,青春的夢想只有通過青春的奮鬥來實現。我希望你們到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在實踐中淬鍊青春,在拼搏中磨礪青春,爭做「強國有我」的踐行者!


青春當勇敢無畏,希望你們直面挑戰,在急難險重中奮勇爭先。同學們,世界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當今時代,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青年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前所未有。越是艱難,越顯擔當。我希望你們永遠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在大風大浪面前站得住,在風險挑戰面前扛得住,在冷眼不公面前挺得住,爭做勇往直前的奮進者!


青春當百折不撓,希望你們自信自強,在堅持不懈中攻堅克難。同學們,當你們走出校門、踏上社會,你們會面臨許多困難,經歷許多挫折,受到許多委屈,但請你們記住,一個人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打倒。我希望你們永遠保持心中的熱忱與堅持,不為困難卻步,不向挫折低頭,不因失敗頹廢,做一個不被大風吹倒的人!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
唯真向善,明志致遠



親愛的同學們:


畢業啦!祝賀你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棟樑!

今天畢業的你們,已經是特殊材料造就的。你們成長於一個無數的轉型、新知、創造與不確定性的時代,人類似乎還從未有過哪個時代,有21世紀這麼多的變動與更新;人類似乎從未有過如此多的奇淫技巧、娛樂遊戲,來偷孩子們的心、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考驗年輕的意志;人類似乎也從未如此內卷化,用自己的愛去激娃、以成年的力量轉換給孩子們千鈞重的希望……總之,你們長成今天的樣子、還拿到了如願的學位,一定已經是金剛不壞之身了!


當然,21世紀也以其特有的人文與科學,疑問與思想,鍛造了你們的精神氣質和內在品質。

而且,21世紀還有一個跟你們特別有緣的新聞與傳播學院,雖然它今年也剛剛二十歲,但是它也跟你們一樣煉就了鋼鐵之身、獨特的精神和品質。在這個學院20歲之際,它不僅有了二十多次歡慶畢業的典禮,而且還有一件特別振奮人心的喜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科,升為一個獨立的一流學科了!


在此畢業之際,相信老師們和我一樣,都是喜悅而又心潮澎湃的!有太多太多的話,如涌在胸。我今天也特別地喜悅和激動,作為院長,在同學們面前,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所以,在此老生常談地再叮囑幾聲,希望同學們畢業後:


第一, 唯真向善,富有情懷。
前天我看到一則故事—一位82歲的奶奶去糧店想買兩塊錢的切面為自己過生日,但是,她沒有手機不能掃場所碼。於是,她把皺巴巴的10元錢遞給一位路人請求幫忙。沒想到這位74歲的路人用手機掃碼時發現核酸過時了,也不能買。麵條就在一公尺距離的櫃檯上,兩人與店員面對面站在店門口,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佝僂著腰的老奶奶轉身回家。

因為未能求證其真實性,我這裡稱之為故事。這種場景不常見、但這種情境很常見。假如你處在店員這樣的位置,你會怎麼辦?這裡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各種各樣的情境,都需要我們去判斷、去解決困境。


人一生中需要很多很多的知識、素質、能力,但是,只有擁有了唯真向善的美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的那些知識、素質和能力,才會結出正向的果實。
保持住內心的真與善,才會懂得尊重、平等、互愛,才能有悲憫情、有同理心,才能有不畏強勢、不欺弱者的不卑不亢,才能在是非曲折中明辨方向。

然後,作為新聞工作者,才能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記住,在新聞崗位上,你要擔道義、有擔當!


第二,不要焦慮於自我的衝突,用興趣讓自己專注、用意志掌控人生。


同學們有沒有對自己不滿的時候?比如本來是在查資料做作業,被一個超連結帶了節奏,玩了半天遊戲、或者刷刷視頻、跟朋友聊聊天,就過了半天,計劃的事卻沒做完。於是陷入焦慮,然後越是焦慮,行動力就越差,之後就更加焦慮。

這是一種自我衝突的狀態,在網際網路時代尤其常見。那麼試試製訂一個計劃、並嚴格按計劃執行呢?一位叫麥格尼格爾的心理學家強調,要學會接受不同的自我。自控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與自我的較量中獲得自控,而是學會了如何接受相互衝突的自我、並將不同的自我融為一體。


同學們有沒有過特別專注、進入物我兩忘的狀態?在你們在最後時刻衝刺備考、認真做課程作業、認真(不得不)鑽入畢業論文的狀態時,在全神貫注中是不是效率特別高?有沒有很享受的感覺?


當我們面對某件事情或某個目標時,全情投入並享受其中而體驗到的一種精神狀態。這種時候,一切如行雲流水,如入無人之境。一位叫米哈依的心理學家將這種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心理狀態稱為心流(Mental flow)。


心流的產生通常需要符合幾個原則:目標要清晰,反饋要及時,挑戰與技能相匹配。面對挑戰適中的困難時,你會有一定的掌控感。如果挑戰不足,你會感到無聊;如果挑戰太大,你會感到焦慮。這些對我們的認知和處事,都很有啟發性。


第三,明志致遠,行勝於言。


有情懷、明志向、敢擔當,要落實到行動中。永葆求知慾,不斷疊代知識庫與思想庫;實幹、努力、進取,百折不撓!

朱自清先生在《論自己》中說道,窮有窮干,苦有苦幹;世界那麼大,憑自己的身手,哪兒就打不開一條路?


總之路是有的。看得遠,想得開,把得穩;自己是世界的時代的一環,別脫了節才真算好。力量怎樣微弱,可是是自己的。相信自己,靠自己,隨時隨地儘自己的一份兒往最好里做去,讓自己活得有意思,一時一刻一分一秒都有意思。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陳剛

在不確定性中勇毅前行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個日子無論對你們來說,還是對學院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標誌性時間節點。

未來有可能是什麼樣的?同學們在這個階段忐忑、焦慮、期待、興奮,各種複雜的情緒、複雜的情感相互交織,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狀態。「畢業」這個非常重要的人生節點,不僅一個結束,更是一個開始。


為什麼說今年的畢業典禮更有不一樣的意義呢?這一屆的畢業生,無論是 2018 級的本科同學,2020級的碩士同學,還有博士生同學,其實你們所經歷的這段學習、生活過程以及社會的變化,對我們所有人來講,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僅是我們個人,不僅是我們學院,不僅是北大,不僅是中國,整個世界都在經歷人類歷史上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目前這個過程還沒有完成,還在持續。


我想,對這些變化,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體會,都在思考,有很多迷茫,也有很多困惑。但我相信,在這種思考過程中,我們每個同學都在不斷的提升自己,變得更加豐富,變得更加成熟。其實,正在經歷的這個過程,對整個人類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所以,你們的特殊性就在於在你們離開校園,進入社會之前,經歷度過了將來一定會進入人類歷史的重大歷史時刻,感受了這一切,這樣的人生積累是特別難得,特別珍貴的。


世界的不確定性和人類自身的有限性,實際上一直貫穿於人類歷史進程的始終,但有時被包裝起來了、或者被隱藏起來了。而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過程,使得你們還沒有進入社會之前,能夠有機會直面這一切,並對人類歷史的這些內在的根本的特點,有了深刻體會和感悟。


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在於能夠面對不確定性,努力地追尋和探索確定性,並面對人類的有限性,不斷地超越自己。回看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我們會發現,每一次疫情、每一次歷史重大變化,確實都會給那個階段的人類社會帶來很多破壞,但是在這之後,人類歷史繼續向前發展,人類社會繼續重建,人類不斷地向更高的層面邁進,這是歷史給我們的啟示。


各位同學,今天你們站在新時代的超級舞台上。這個超級舞台,就是將來展現你們人生華章的背景,這是一個得天獨厚、前所未有的巨大歷史機遇。對此有可能現在大家還沒有很深刻的感受。但數十年後,當你們回望起點的時候,一定會體會到在這個時刻進入社會,對你們個人發展而言的重大意義。


雖然,我們眼前面對的很多具體問題甚至困難,有可能比之前還要突出,比如說現在的就業壓力、想到將來的住房、想到的將來的生活中的種種的需求……但問題和困難都是暫時的。只有通過整個社會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和美好。


北大是常為新的。無論是中國新聞教育的搖籃,還是傳播學的海外引入,100 多年來,北大的新聞傳播學科,始終是在創新中引領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的發展。我們的前輩,我們的學長,他們以自己的努力、犧牲和貢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價值和精神,就是以時代發展、民族復興為己任,「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兼容並蓄,立足潮頭,創新發展。這應該就是北大新傳的精神,應該就是北大新傳的文化。


希望各位同學,能夠賡續新傳的紅色血脈,傳承新傳的文化與精神,在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在全球發展的新的階段,在數位化變革的浪潮中,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立足百年鑄就的超級舞台,譜寫人生壯麗的篇章!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余清楚
在鳳凰花開的季節為你送行



今天,我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參加同學們的畢業典禮。看到同學們在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春季和夏季,平安歸來,順利畢業,作為院長,深感欣慰。但這一屆的同學也是幸運幸福的,因為這是學院第一次舉行畢業典禮,同學們能夠帶著厚重的儀式感、驕傲的自豪感和滿滿的幸福感,告別母院,告別老師,走向社會,走向未來。


同學們一定會為在我們學院讀書感到驕傲和自豪。我經常站在新聞樓辦公室窗口,看到右邊是250年的老榕樹,根深葉茂,象徵著我們的老師教書育人,孜孜不倦。看到左邊是盛開的鳳凰花,紅紅火火,象徵著同學們如火如荼的青春歲月。正前方是浩瀚寬廣的大海,千帆競發,百舸爭流,象徵著我們學院的高貴氣質,開放包容,海納百川,奮發有為。遍覽神州大地,何處能夠尋覓如此美妙之教書讀書勝地?此乃宋代范仲淹在《岳陽樓記》所言:「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各位同學,大學是你走向社會的重要驛站,離開大學是你改變自己的一次重要機遇,是你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關乎你的前途和命運。走向社會後,無論你貧困還是富貴,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無論你事業順利還是曲折,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無論你顯達還是卑微,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三字經》為什麼要把「人之初、性本善」放在篇首,因為善良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性的基石。古往今來,概莫如此:當惡橫行,必出妖孽;當善充盈,天下太平。畢業後一定要記住,善良是你一生的風水,當把你心底的善良獻給了這個世界,你就是最幸福的人、最高貴的人。


按照慣例,作為院長,要說幾句臨別贈言,那麼,我就說幾句心裡話。


一、愛你的父母。有一種恩情叫父母。父母在,家就在。我都是年過花甲的人了,夢裡最多呈現的還是老父老母。即便是在今天,每當遇到難事,我還在想,要是父親在,問問他該有多好。父不嫌子丑,子不嫌家貧,此乃人倫之道也。記住,常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不要找理由推脫。父母再窮也不會要你的錢,他們要你的愛,要你的孝心。我們已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手機、微信、視頻無處不在,即使碰上疫情都可以用網課代替,但我始終認為,有些東西網絡是無法取代的,譬如鄉愁、人性、特別是對父母的愛。請用具體的行動去愛你的父母,也包括愛你的鄉親。

二、愛你的老師。有一種感情叫老師。父母給了你身體和童年,老師給了你知識和智慧,是你人生的導師。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對你的愛和父母對你的愛是不一樣的。父母對你當然是慈祥的愛,老師對你可能是嚴厲的愛。老師或許更容易「得罪」你,因為「嚴師出高徒」,希望以他的「嚴」換取你畢業後人生事業的「更大出息。」忘記老師對你的批評,記住老師對你的好。老師對你的嚴,這才是你茁壯成長的營養劑。


三、愛你的同窗。有一種美好叫同學。能夠成為同學同窗同桌,既是偶然,也是緣分。有的同窗4年、7年,甚至10年,同在一間教室讀書、一間寢室睡覺、一個食堂吃飯,情同手足,親如兄弟,打打鬧鬧,親密無間,估計以後除了老公老婆,再也找不到這麼密切關係的人了。所以,我希望同學們離開母院後,要一如既往,加強聯繫,守望相助,互為支撐,共同進步。


四、愛你的同事。有一種情分叫同事。走向社會,進入單位,首先面對的就是你的同事。他們既是你今後工作中的合作夥伴,也可能是你事業中的競爭對手。同學們一定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以誠待人,善待同事,不要為點小事記仇忌恨,不要因為一句不中聽的話而惡語相向。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何處理與同事的關係是一門藝術、是生存之道。同學們讀了這麼多年書,知識結構、業務水平應無問題,我倒是擔心同學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協調關係能力、同事相處能力。人生不易,創業維艱。要成就事業,必須靠本事、靠真誠去打動領導,感動同事。


今天,你們畢業了,新的人生開始了。借用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廈大天空的雲彩。當然,也作別南光二號門前的老榕樹、白城門外的銀色沙灘、曾經有過初戀記憶的情人谷。在即將迎來3個「一百年」之際(明年7月1日,是黨的百年華誕,明年4月6日,是廈大建校的百年慶典,2022年的6月6日,是學院成立15周年,也是廈大新聞學部成立百年紀念日),我衷心祝願你們健康成長,不負時代,回報母院,奉獻國家。同學們,你們在鳳凰花開的季節起航,向前走,昂起頭,莫回頭,光明在前頭。


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李運富

求是擔當



曾經的你們懷著期盼走進陌生的校園,教學樓的長凳邊有你們朗朗的書聲,圖書館的寂靜中有你們思接千載的遐想,宿舍的小天地內有你們愜意的說笑,活躍的課堂上有你們探尋知識的眼光。在學校這個大家庭里,你們朝夕相伴,與老師、同學結下了深厚情誼。時光匆匆,如今你們即將離開這個家,滿載收穫踏上新的征程,相信鄭州大學的一切印象都將成為你們人生畫卷上的豐富色彩。在此,我想用鄭州大學的校訓「求是、擔當」作為大家的臨別寄語,希望大家繼續做「求是擔當」的鄭大人。


所謂「求是」,就是尋求真理。除了自然科學的「格物致知」外,也包括社會領域的正道和信念。作為新時代青年,同學們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風雨無阻更向前」的理想信念。我們常說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那麼理想信念就是助推我們無畏前行的燃料,是化希望為現實的土壤。探尋歷史規律,提煉民族精神,是「求是」的一個方面。

新華社前天發表了一篇社論,叫《在端午感受文脈之正》,其中說:「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在端午節景仰屈原,這就是一段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百川歸海的歷史,彰顯了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屈原對個人修為的講求、對家國情懷的堅守、對民生的關切、對革新的疾呼,這些文化遺產,早已融入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特質之中,是中華民族的文脈正宗。」我想屈原精神應該可算中華民族的「大是」之一。在中華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中,這樣的「是」數不勝數,它們共同鑄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靈魂,奠定了中華民族發展的規律和方向。求到更多這樣的「是」,我們才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堅持理論自信,堅持制度自信,堅持文化自信。

所謂「擔當」,就是要面對現實面向未來,致力國家建設和民族富強。

荏苒歲月,桃李五洲,鄭州大學文學院60多年來已經培養出成千上萬的人才,參與社會服務和國家建設,取得了優秀成績,做出了巨大貢獻。校友們的事跡在文學院網站「校友文訊」欄目和公眾號「鄭大文苑」中可以看到。希望同學們從優秀校友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沿著前輩們開闢的道路,把為祖國為人民不懈奮鬥、赤誠奉獻的精神內化於心,把母校紅色的理想信念融入「靈魂深處」,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像優秀前輩一樣發光發熱,回饋社會。


擔當重在行動。同學們要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精神。文學能帶給我們思想上的拔高,但是行動才是連接夢想與現實的橋樑。在今年五月份的防疫大考中,文學院的青年學子主動請纓,一個個平凡的身影挺身而出,以宿舍為單元積極參與志願活動,在抗擊疫情中逆行、磨礪和成長,充分展現出了當代青年的擔當奉獻精神。希望你們繼續發揚這種擔當精神,以時代發展為己任,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勇敢搏擊,將所知、所學應用於現實,服務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擔當要有能力。學校的知識是有限的,社會才是大課堂。畢業並不意味著學習生涯的結束,而是新的學習階段的開始。學校培養了你們的學習能力,幫助你們建立了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這是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東西。今後,不論你們是繼續學術研究,還是擔任社會工作,學習的慣性不能停下。在信息快速流通的時代,停止學習意味著被社會拋棄。作為文學院的學子,要謹記人文學科的關懷與包容、開放與思考,以敏銳的觸角,思考社會問題,反思自我行為,切忌「人云亦云」,在浮躁的社會中堅守住思想的底線,捍衛知識的尊嚴。只有時刻學習、終身學習,做到「知者不惑」,才能把握時代的脈搏,承擔社會的責任。


同學們,疫情結束終有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危機隨時可能降臨到我們身邊,希望你們遵守規則,積極面對。風雨中也有彩虹,危機中也有轉機。迎難而上,順勢而為,或許就能振垂天之雲翼,開萬里之鵬程。衷心祝願同學們一生平安、幸福快樂,既有夢想可追逐,亦有歲月可回首。


華僑大學校長:賈益民

作出何種選擇,就收穫何種人生




選擇是一粒種子,作出何種選擇,就收穫何種人生。


當今時代,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懷疑主義的迷霧中,如何選擇人生的正確方向而不至於迷失自己;在福與禍、苦與樂、得與失、成與敗的糾結中,如何選擇正確的價值取向而能遇見最好的自己,這是擺在你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因為作出何種選擇就會收穫何種人生。「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選擇做什麼樣的人,也就決定了你未來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將成就什麼樣的人生。我希望同學們:首先要選擇做好人。做好人就是要立德、守法、修身、向上,要心態平和、正直為人、寬厚待人、樂於助人、淡薄名利、積極向上;其次要選擇做好事。做好事就是要懷善心、出善言、行善舉、做善事,做對社會對人民對他人有益的事;同時還要選擇交好友。選擇交什麼樣的朋友,往往會影響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要多交益友、諍友,多與正直誠信、寬容大度、博學多識、樸實無華、積極進取的人為伍。只有選擇了做好人,做好事,交好友,才會收穫幸福快樂的人生。


選擇是一種擔當,只要內心熾熱,時代就不會荒涼。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年的價值選擇含著國家取向,關乎國家命運。同學們切莫在最美麗的青春年華,耽於個人安逸,沉湎及時行樂,以致荒疏光陰,丟失理想。切莫因「為稻粱謀」的生存壓力,年紀輕輕就世故老成,過於注重現實而過早地放棄青春年少的浪漫情懷,讓夢想變成悄悄藏起的詞彙。切莫因奉行自我主義,選擇獨善其身,而對人間疾苦麻木不仁,對國家大事充耳不聞,放棄了做大事的雄心和與之相應的理想主義的豪邁。切莫讓傷春悲秋、無病呻吟成為精神的枷鎖,將現實和虛幻混為一談,沉溺於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幻想,而逃避今時今日艱難困苦的考驗。當代青年應當在時代潮流中把握大勢,讀懂中國大文章、定位人生小段落,選擇在創新創業的時代浪潮中嶄露頭角,選擇在仁義禮信的道德傳承中堅守良知,選擇在挫折失敗的打擊中越戰越勇,選擇在強國富民的使命中建功立業,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傳遞青春正能量。


選擇是一趟征程,須練就72般變化,承受81番磨難。


實現選擇,需要學習。無論作出何種選擇,都意味著開啟一段全新之旅,而學習無疑將支撐著你們行穩致遠。面對未知,要抱有敬畏之心,以歸零心態不斷接觸學習新的知識、新的事物和技能,積累適應時代變遷的資本,消除對未知的茫然恐懼,增強把握人生的能力。要學會正確的做事和做正確的事,精於細微,求真務實,講求效率,注重方法,像工匠那樣執著堅守,樂此不疲,讓追求完美成為做事的習慣,努力做到埋頭做事而不滿腹心事,慎重其事而不敷衍了事,實事求是而不看人行事。


實現選擇,需要勇氣。萬事開頭難,要敢於選擇邁出第一步,以排除萬難的勇氣,直面未知的挑戰和不確定的結局,堅信未來終將掌握在自己手中,擺脫恐懼、焦慮和疑惑,追隨夢想,一往無前。要敢於選擇做自己,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強求別人的肯定,不畏上、不惟師、不媚俗,跟隨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的判斷,選擇最想要的人生,活出最獨特的風采。


實現選擇,需要執著。任何選擇,離開堅持都毫無意義。「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不輕言放棄,不淺嘗輒止,用最積極的方式去思考,用最樂觀的精神去面對,用最豐富的經驗去支配把握人生,迎接人生絢麗的曙光。要展現出「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魄力,面對挫折和打擊仍能越戰越勇,面對不解和嘲笑仍能堅定前行,面對不公和黑暗仍能自信從容,讓理想在人生的風雨中開出絢爛的花朵,讓選擇在現實的考驗中展現出美好的圖景。


實現選擇,需要熱情。為選擇而奮鬥的過程是漫長曲折的,而熱情能給人以無窮的力量,激發生命潛藏的可能,點亮選擇的征程。生活不會虧待每一份熱情,也不會討好任何一份冷漠。「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只要抱持熱情,就可能隨時獲得前行的動力,就可以在現實的坎坷與冷漠中體會生命的豐盈與力量,體味生命的美麗與成長。縱然「時光容易把人拋」,只要熱情仍在,雄心壯志就不會熄滅,「星辰大海,征途在前」的渴望將永存心中。希望同學們在人生的蹉跎中,能夠始終保持熱情,找到人生榜樣,用榜樣的力量激勵鼓舞自己,走出心理舒適區,看清前方的道路,心無旁騖,一展宏圖!



華東交通大學校長:校長徐長節

青春向未來



一、青春向未來,永存理想之光

無理想,不青春。有理想的導航,青春不會迷失方向;有理想的澆灌,青春才會茁壯成長。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百年後,當代青年才俊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擔當民族復興的先鋒。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青春理想當與家國同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百年見證共同青春。從「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豪情到「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建設浪潮,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到「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奮鬥誓言,只有當青春同黨和人民事業高度契合時,青春的光譜才會更加廣闊,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發。錢學森院士在學生時代,就樹立了「航空救國、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即便是留美期間被扣押5年之久,也仍然不改初衷,最終成就了「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最近,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再次被刷屏,其實這個夢想背後還有一個故事:抗美援朝期間,袁隆平渴望駕駛戰機保家衛國,便毅然報名空軍飛行員選拔,並順利通過各項測試。後來因戰事好轉,他未能圓夢藍天,轉而紮根田間地頭,自己不為「稻粱謀」,卻一生為國「謀稻粱」。青春向未來,希望同學們胸懷「國之大者」,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用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青春理想當與時代同頻。「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時代有歷史的大潮流、大節奏,我們有自己的小浪潮、小節拍,跟著時代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今年,學校在雙創賽場上又取得了一項歷史性突破:由張祥志老師指導,畢業生程偉佳、謝文杰等組建的團隊在「挑戰杯」全國終審決賽上勇奪特等獎,創江西歷史最好成績。今年研支團的薛貴生、潘倩羽、謝躍騰、丁一4位畢業生主動放棄更好的升學就業機會,毅然選擇到新疆阿克蘇支教,奉獻自己的火熱青春,為他們點讚!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青春向未來,希望同學們勇立時代潮頭,感應時代脈搏,乘風逐夢、踏浪歌行,來一場青春和時代的雙向奔赴,共同書寫偉大時代的新榮光。


二、青春向未來,涵養活力之源


無活力,不青春。「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中共一大召開時毛澤東是28歲,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犧牲時是29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是35歲,北斗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是36歲,奪得中國單板滑雪首枚冬奧金牌的蘇翊鳴年僅17歲……歲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靜好,世間因青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麗。

青春活力源於陽光自信。被譽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樑上的巨人」紀伯倫有句名言,「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長,只是開始修養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一切才真正開始。」這與中國古人的智慧「異曲同工」。自古以來,中國文人追求的治國平天下,就是從修身養性做起,認識自我、強大自我、突破自我,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個人如果連認識自己、修身愛己都做不到,一切都是無根浮萍。修身不僅要陶冶身心、涵養德性,還要「野蠻其體魄」。


抗疫期間,同學們積極樂觀、自我解壓,運動健身,你們常說「熬夜一時爽,一直熬夜一直爽」,但是比起熬夜的「王者」,我更希望你們成為身體的「強者」。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希望你們走上工作崗位後,繼續堅持鍛鍊、保持身心健康,真正做到「體育為教育加油、體格為品格加分、體質為素質加料」。


今天在南禮參加典禮的本該還有一名畢業生,來自機電學院的張騰,但他因惡性腫瘤大一時不得不休學一年。世界吻他以痛,他卻且行且歌。休學期間,張騰堅持體育鍛鍊,身體得到改善後,主動隨父親外出打零工補貼家用;復學回來,連年學分績點保持第一;疫情期間,他還積極加入黨員先鋒隊,熱心服務他人。此時,他也在線上觀禮,讓我們為他加油!青春向未來,希望同學們向善而立、向陽而生,永葆青春應有的清澈和純粹、熱情和生機,世事千帆過,胸中藏山河。


青春活力源於篤學彌新。魯迅先生認為,「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遇見沙漠,可以開井掘泉。」這股生力源自「好奇心」,是「彩雲長在有新天」的處世態度,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猛精進,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執著,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上下求索。這股生力應有「書卷氣」,好學勤學、不負韶華,常學常新、永葆朝氣,真正把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當做一種生活習慣、工作方式、精神追求,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自然能最先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引領新思潮、開闢新天地。青春向未來,希望同學們保持好學、樂學、善學的狀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少一些「內卷」自耗,多一些開拓進取,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
三、青春向未來,砥礪奮鬥之行

奮鬥者,正青春。「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1939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的講話標題就叫「永久奮鬥」,他說:「什麼是模範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奮鬥這一條。」


青春奮鬥必要術業精勤。古人云,「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工貴其久,業貴其專」。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張翠山校友,堅守非洲大草原十餘年,打造了東非地區「中國品質」的建築精品,贏得了中鐵海外人的良好口碑;勇攀科技高峰的李愛群校友,心懷熱愛、卓爾不群,在大型複雜結構動力響應控制和健康監測評估等領域深耕細作,把論文寫在祖國廣袤大地上;全國黨代表向東校友,三十載紮根基層,以己之力樹標杆,在平凡崗位執著堅守,守護萬家燈火、守住服務初心。青春向未來,希望同學們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努力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業。

青春奮鬥必要挫折奮進。「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作家莫言說,「真正的強大不是忘記,而是接受。接受孤獨挫敗,接受困惑、不安、焦慮和遺憾,調整自己的狀態,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成為更好的自己」。面對人生的至暗時刻,要學會與自己和解,做自己的擺渡人:不妨試著提醒自己「風物長宜放眼量」,咬緊牙關再熬一程,或許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是每個人都能做驅逐黑暗的太陽,也不要求每個人都站在頂峰眺望,只要內心還有微光,命運就一定可以百轉千回。挫折是「磨刀石」、也是「鋪路石」,「躺平心態」走不出「花路」,佛系人生等不來「錦鯉」。


前兩天,我看到一個關於土建學院盧響同學的視頻,講述的是他從高考失利就讀專科,到逆風翻盤、一路星光考上西安交大研究生的故事。裡面有一句話,「我大抵是有學上了」,話很平靜普通,卻透露著倔強和不甘,我想,「這大抵就是青春最美的模樣」。人生,必要有一種不屈和奮進的姿態,才可以處於低谷時依然笑看風雲。

青春向未來,希望同學們昂揚踔厲奮發的志氣、挺直傲雪凌霜的骨氣、砥礪攻堅克難的銳氣,內心有光、精神明亮,才是真正要抵達的詩與遠方。

部分參考資料:廣電視界、海聯在線、鄭州大學文學院、華東交通大學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