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舜帝南巡竟是為修道成仙,寧遠九嶷山被譽為「神仙窟」

湖南傾城武 發佈 2022-06-30T01:24:29.172824+00:00

首先,我們要知道舜帝為什麼南巡,史書關於舜帝南巡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三苗部落反叛,不接受舜帝領導,那麼舜帝南巡到次勸降麼?

關於舜帝與九嶷山,近年來爭議和質疑不斷。

有人說舜帝沒去過九嶷山,甚至還有人說九嶷山根本不在寧遠。其實,這些都是謬論。

首先,我們要知道舜帝為什麼南巡,史書關於舜帝南巡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三苗部落反叛,不接受舜帝領導,那麼舜帝南巡到次勸降麼?

另一種說法,說舜帝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叫做象,舜繼位後,封象於有庳,即今天的湖南省道縣北部,或藍山縣境內。還有另一種說法,說舜帝實際上是被大禹追殺而逃往到了九嶷山。

這些說法沒有一個靠譜的,要知道舜帝南巡時已經一百多歲了,那麼,以上三種說法還有說服力嗎?

也許你會問,你怎麼知道舜帝那時候有一百多歲?古人能活那麼久嗎?的確古人很少活過一百歲,但在上古時期就比較普遍。

上古時代的人們,壽命比我們現在都要長,《黃帝內經》也提到說:上古時期,人皆百歲。」

唐代道州刺史元結在任期間,寫過一篇《九嶷山舜祠》文中就有提到說:考大舜南巡之年,時一百一十二歲矣。自中國至蒼梧,亦幾有萬里,蒼梧山谷深險可懼,帝竟入而不回。」

舜帝當時一百一十二歲,這個時候,他最想做的是什麼?

《道家書》言:舜厭治天下,修道於九疑,後遂仙去。」

其實,關於舜帝在九嶷山修道成仙的說法有很多,《藝文志》又載:蔡邕《九疑山碑銘》言舜屍解升天,夫他人妄誕之說,猶不足怪,邕號知言而亦為之。」

畢竟上古時代,本就是「神話」時代,不論真假與否,那個時期的人們就崇信這個,舜當時已經一百多歲了,想修道成仙也能理解,後世歷朝歷代不少帝王也都痴迷這個,連秦始皇都不例外。

那麼舜帝,為什麼會不遠萬里選擇來九嶷山修道呢,其實,主要是奔何候來的,因為何候就隱居在九嶷山中。

何候不是尋常之人,舜曾封他為侯,他也感念舜帝,帶他一同修道,舜帝之所以南巡,應是與何候有約定,這才萬里迢迢投奔他而來。

《九疑山志》:何侯貞元,唐堯時人,隱居九疑,陰行善,三子十孫皆壽百歲,至五世,貞元尤敦家訓。舜南巡止其家,五老降庭授仙藥一器,舜封為何侯,遂慕長生之術,鑿九井煉丹宅後。七月七日以仙藥投酒中,聚族歡飲餘,酒灑宅壁,舉家三百口並雞犬拔宅上升。高遠先生亦唐虞時人,與何侯同里,同何侯煉丹亦得上升。」

劉施言,何侯仆也。升舉之日,以牧豕未歸,歸無所倚,呼號伏地,侯於空中呼之,授槐簡緇衣,金鈴仙杖以為巫祖,後亦上升。

從這段記載來看,確實有些不可思議,但在上古時期,什麼神話傳說都有可能發生,三百多人連同房屋甚至雞狗都同時飛升了,舜帝可能也在這其中。

因為舜帝來到就九嶷山後,就沒有人見到他離開過,都以為他死在山中,但卻又連屍骨都沒有發現。

白日飛升,自古以來,古籍時有記載,而且還都是有名有姓的,甚至還有親歷者,如果是虛無縹緲,幾千年來不可能屢有這種人出現。

我們試著儘量用科學的解釋說明這個現象,會不會是他們找到了宇宙「裂縫」,也可以說是「蟲洞」,人只要鑽入進去就消失不見,穿越到了其它空間,難道說數千年前,九嶷山周圍時常有蟲洞出現麼?

歷史上記載在九嶷山修道成仙的人不在少數,都有名有姓,九嶷山在古代還被稱之為「神仙窟」,就連我們熟知呂洞賓何仙姑都有去過九嶷山。

舜帝至九嶷山不歸,娥皇女英千里巡夫,認為在在九嶷山遭到意外了,雖附近有人告訴她倆,舜帝是與何候一家升天了,可她倆又是否會相信呢!

不過二人在九嶷山下找了地方,給舜帝立了一個衣冠冢。

《零陵縣誌》:漢奚景,零陵郡文學嘗游九疑至何侯石室,得玉琯十二,獻於朝,後以名岩。九嶷山玉琯岩因此得名而來。

玉琯,據說是一種能製造出音律的東西,用玉製成,自然價值不菲,尋常人自然不會有。

那麼,也只有舜帝這樣的身份的人才能擁有,這玉琯應是舜帝來九嶷山拜訪何候時,周邊幾個地區的官員呈獻給他玩音樂打發時間的。

古時候,音樂很流行,至少從舜帝那個時期就流行起來了,直到現在幾千年,歷經不衰。

從商周出土的一些編鐘就不難看出,古人對音律情有獨鍾,還有歷史上有名的琴師伯牙,雍門周、桓譚、劉琨、薛易簡、蔡邕蔡文姬等等,都是把音律發揮到極致之人,說明古時候,音樂是最流行的娛樂活動。

那麼試問,九嶷山玉琯岩出現了玉琯這樣的樂器,不是舜帝又是誰得呢?九嶷山中一些山洞或遺址,都與古籍對應得上,舜帝在此是毋庸置疑的。

九嶷山「神仙窟」也不是徒有虛名,以下是古籍記載的一些在九嶷山羽化成仙的案例,真假與否,自己自行斟酌。


《神仙錄》:王妙想,蒼梧女道士也。辟穀伏氣居黃庭觀水之旁,朝謁,精誠想念丹府,由是有光景神物之異,後乃仙去。

《名山略記·九疑山》:漢末有張正禮,魏時有治明期南遊九疑,正禮服黃精,明期服澤瀉,柏實後俱適西城君,受弘景方兼以守一,遂內外洞澈,東華遣迎,乘雲升天。

《集仙錄》:魯妙典,九疑山女冠也。幼穎慧不茹葷腥,有麓床道士授以大洞仙經,入九疑山岩棲,屢有魔試,正介不撓,十餘年有神人語之曰:此山大舜所理天地之總,司九州之宗正也。古有道之士作三麓床以棲庇風雨念,歲久朽敗,今為制之,可以遂性宴息也。又十年,授以靈藥,遂升仙去。

《九疑山志》:惠歸者,九疑山仙女也。辟穀服氣於簫韶峰下,後升仙去。

緱仙姑,長沙人。初入衡山修道,年八十餘孑然無侶。居傍南嶽魏夫人仙壇,忽一青鳥飛來,自言南嶽夫人使為姑伴,客至必預言其姓名。一日,言今夜有暴客,姑勿怖,果有群僧持杖挺刃來,姑在床,僧不見而出,俱為虎傷。後姑隱九疑,鳥亦隨之,道成仙去。《太平廣記》:萼綠華者,女仙也。年可二十許,上下青衣,顏色絕整。以晉穆帝昇平三年己未十一月十日夜降於羊權家,自雲是南山人,不言何仙也。自此一月輒六過其家。權字道學,即晉簡文黃門郎羊欣祖也。權及欣皆潛修道術,耽元味真。綠華云:我本姓楊。又雲是九疑山中得道羅郁也。宿命時曾為其師母毒殺乳婦,元洲以先罪未滅,故暫謫降臭濁以償其過。贈權詩一篇並火浣布手巾一,金玉、條脫各一枚,條脫似指環而大,異常精好,謂權曰:慎無泄我下降之事,泄之則彼此獲罪。因曰:修道之士視錦繡如幣帛,視爵位如過客,視金玉如礫石,無思無慮,無事無為,行人所不能行,學人所不能學,勤人所不能勤,得人所不能得,何者世人行嗜欲,我行介獨世,人行俗務我學恬淡,世人勤聲利我勤內行,世人得老死我得長生,故我行之已九百歲矣。授權屍解藥,亦隱景化形而去,今在湘東山中。

《王維集》:明皇時道士申太芝遇異人,告以九疑舊有天書一部,歲久化為五野豬,捕之化為石器,太芝叩之,音律相和,遂進之。

《九疑山志》:羊權,九疑山人。晉穆帝昇平間,感仙女萼綠華降其家,授以長生之術,後屍解去。

雙師,梁武帝時人,自南嶽來,止黃庭觀修煉,後宿白馬岩,脫月帔而去,千年不壞。

鄭安期,負二十石巨瓮,貯鐵臼六百斤,登九疑山修煉,馬明生遇之於桂林峰石潭後,皆仙去。

周義山,字秀通,嘗游九疑至杞林峰,有石函,啟視之,得李氏仙經,讀之升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