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紅 日子火 寧夏繪就塞上「富春山居圖」

中國日報網 發佈 2022-06-30T11:44:12.809050+00:00

六月,寧夏的枸杞紅了,村裡的日子火了。田間地頭紅果壓枝,門前屋後桃紅柳綠,一幅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呈現在 「中國有約 A Date with China」2022年國際媒體主題採訪團成員的眼前。

中國日報網6月27日電(記者 曹原青 徐子茗)六月,寧夏的枸杞紅了,村裡的日子火了。

田間地頭紅果壓枝,門前屋後桃紅柳綠,一幅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呈現在 「中國有約 A Date with China」2022年國際媒體主題採訪團成員的眼前。

枸杞紅了,一起幸福把歌唱

「前頭采後頭摘,雙手繞了個並蒂蓮,八寶茶添上咱枸杞子,幸福的生活比蜜甜……」中寧田間,枸杞飄紅,歌聲悠揚。

「2022中國有約」採訪團和採摘工人們一起採摘枸杞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枸杞種植基地里,枸杞鮮果在枝頭搖曳。工人們邊采邊唱,他們採摘的是今年的頭茬枸杞,口感好、甜度高、營養豐富,是一年中最好的枸杞。

「以前我們吃飯都成困難,現在有吃有穿,50多天的採摘季下來能掙到8000多塊錢,心裡滿足的很!」,60歲的採摘工人魏小萍,額頭上沁出汗珠,臉上難掩滿滿「幸福感」。

每年枸杞採摘季,寧夏中寧縣都有超過2萬名枸杞採摘工忙碌在田間地頭,其中大部分是周邊生態移民村裡的婦女。

莊園依託規模化、產業化、特色化的基地優勢,帶動了當地的群眾就業。「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現在莊園每年穩定就業的周邊群眾有300多人,季節性務工人員2000多人」璽贊莊園枸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介紹說。

紅彤彤的枸杞鮮果

枸杞紅了,口袋富了,產業旺了。作為中寧縣的優勢特色產業,農民人均來自枸杞產業的可支配收入達4000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產業綜合產值120億元,「中寧枸杞」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190.32億元。

「嗯!咬下一口,枸杞的汁都會『爆出來』,太好吃了!像葡萄一樣!比葡萄還要甜一些。」在品嘗過剛摘下來的鮮枸杞時,隨行的俄羅斯籍視頻博主環環說,「我要帶回去給我的媽媽和阿姨嘗一嘗寧夏枸杞。」

日子火了,家家戶戶笑開顏

站在紅寺堡弘德村的巷道向里望去,家家戶戶的移民新居鱗次櫛比,房前屋後綠樹環繞,硬化的通村入戶路四通八達。

紅寺堡,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上,是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上世紀末,黃河水經多級泵站逐級上揚近300米,最終流入紅寺堡的土地里。整座縣城從無到有,平地而起,黃沙地上累計搬遷安置寧夏南部8個縣區貧困人口共計23萬人,在紅寺堡行走,不時能看到「共產黨好,黃河水甜」這幾個字。

「這些年,我們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過上了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從之前的靠天吃飯到現在,用上了自來水睡上了木板床,水電路都通到了家裡面,門口就是衛生院、學校,幹啥都方便!」說起現在的好日子,年過五旬的村民劉克瑞打開了話匣子。

「我們以前在外打工,生活的很艱苦,連一塊錢的電費都要去鄰居家借。但後來選擇了回鄉創業,種植枸杞。」和同村的劉克瑞一樣,「紅寺堡枸杞一姐」王航弟對於幸福生活的變遷,如數家珍,「因為國家和政府的扶持,再加上網際網路的直播電商,慢慢的,我的年銷售額達到100萬,總收入達到了50萬。我們摘果子的工人數量能達到2000人,我成了我們村子裡的致富帶頭人。」

俄羅斯籍博主環環正在拍攝視頻

村民生活發生的變化正是大時代的一個縮影。1998年,弘德村人均收入不到500元,到2020年,人均收入上升到了10925萬元,增長了近22倍。

田間地頭的歌聲還在飄揚,農民們的笑臉還在心頭蕩漾。如今,移民脫貧已成終章,美麗鄉村的畫卷還未完待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