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憑藉高超的政治謀略,一再利用曹、劉的力量,穩固自己的政權

老王頭談歷史 發佈 2022-06-30T22:40:18.424832+00:00

曹操、劉備都是東漢末年的政壇高手,而且兩人曾經一度惺惺相惜:「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後起者孫權,與他們相比,似乎也遜色不到哪兒去。下面,我們就通過孫權在一些關鍵時刻的表現,去了解一下有關情況。

曹操、劉備都是東漢末年的政壇高手,而且兩人曾經一度惺惺相惜:「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後起者孫權,與他們相比,似乎也遜色不到哪兒去。

下面,我們就通過孫權在一些關鍵時刻的表現,去了解一下有關情況。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五十三歲的大漢丞相曹操奪占荊州後,給年僅二十六歲的、東吳政權的掌門人孫權寫了封信。信中,曹操先是炫耀了一番武力——「今治水軍八十萬」;然後,邀請孫權「會獵於吳」。

曹操(劇照)

接到曹操的信後,孫權「以示群臣,莫不鄉震失色。」孫權見大家是如此的狀態,只好自己拿主意了。

曹操要與他孫權「會獵」誰呢?明面上,就當時的情形來看,自然是被曹操一路追擊到江南的劉備

如果接受曹操的邀請,「會獵」劉備,可以得到一時的安樂。之後呢?毋庸置疑,曹操絕對不會任由他孫權霸居江東。

也就是說,劉備被消滅後,勢單力孤的孫權,隨之就會成為曹操的第二個「獵物」!

根據可靠情報,曹操已經在準備戰船,訓練水軍。這足以說明,曹操不但要解決掉劉備,還要順勢剷除東吳政權。

這樣的話,那該如何回復曹操?又該如何對待劉備呢?

基於這樣的思考,加之周瑜、魯肅的大力支持,孫權最終拒絕了強大的曹操的「會獵」邀請,接受了孱弱的劉備的聯手抗擊曹操的申請。

思考中的孫權(劇照)

隨之,孫劉兩家聯合行動,大敗曹軍於赤壁

取得赤壁之戰勝利,逼退曹操後,疲於奔命的劉備立即面見孫權,「求都督荊州」。對劉備這樣的要求,孫權有些不好答覆。

打敗曹操,你劉備雖然也出了力,但主要還是靠我孫權的人馬。浴血奮戰得來的地盤,全部給你劉備,這算怎麼回事?

就在孫權猶豫不決之際,魯肅「勸權借之」。其主要目的在於,籠絡住劉備,做個應急幫手,屆時「共拒曹公」。

孫權聽了,覺得有道理。曹操勢大,說不定啥時候又會殺回來。那時,與曹操單打獨鬥,勝算不大。臨時找幫手,怕來不及。

現在,給劉備點甜頭吃,讓他幫著我孫權防禦曹操,也是可行的。再說,只是借給他。等有機會了,再把荊州收回來即可。

如此一來,劉備就有了立足之地,有了發展事業的基礎。接著,在諸葛亮的全力輔佐下,劉備開始拓展領地。

劉備(劇照)

212年(建安十七年)十二月,劉備不再與益州之主劉璋講同宗之誼,按照「隆中對」中的戰略規劃,出兵攻打益州。214年(建安十九年)五月,劉璋兵敗,劉備進占益州。

孫權得知後,旋即想起了荊州。你劉備已然擁有了益州,有了革命根據地,就應該把荊州歸還我東吳。

當然,考慮到當時的革命聯合行動,孫權沒有獅子大開口,索要全部的勝利成果,只是「求長沙、零、桂」。

不料,劉備不但不給,還命令坐鎮荊州的關羽,全力防守。

劉備這一不仗義的行為,令孫權大怒。隨之,孫權嚴令當時建議他借荊州給劉備的魯肅,想方設法地討回荊州!

魯肅(劇照)

後經雙方多次斡旋,東吳極力爭取,劉備留下了三個郡,給了孫權三個郡。無奈之下,孫權暫時接受了劉備的分配方案,但不甘心。

既然你劉備不仁,也別怪我孫權不義。於是,孫權降低姿態,轉換身份,開始與曹操暗通款曲——「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

紙面上的意思是說,我孫權願意為曹公您討伐關羽,以表忠心。

其真正意圖是,藉助曹操的力量,合力除掉關羽。因為,這也是曹操的願望。當然,曹操更希望他們雙方「同歸於盡」。

219年,孫權趁關羽率軍猛攻曹操的襄、樊之地,以配合劉備在漢中地區的軍事行動之際,命大將呂蒙進軍荊州。

呂蒙受命後,率領裝扮成商旅的將士成功渡江,並很快攻占了荊州。

當與曹軍力戰的關羽得知荊州失守,欲回師救援時,已然無濟於事。不久,走麥城的關羽,也被孫權俘獲斬殺。

關羽(劇照)

荊州的丟失,關羽的殞命,使得劉備痛不欲生。他指天發誓:踏平東吳,報仇雪恨。

這時,如願以償的孫權,也意識到了的來自劉備的嚴重危機。為了化解危機,孫權冥思苦想著應對之策。

在子承父業的曹丕取代漢獻帝劉協,建立曹魏王朝的第二年(221年),「孫權遣使臣,卑辭奉章」於曹丕。

對於東吳的這一「獻媚」行為,曹丕當然知道其中的貓膩——孫權的權宜之計。孫權無非是想穩住曹魏,全力應對劉備的復仇行動,避免出現「蜀攻其外,我襲其內」的不利局面。

鑑於曹魏王朝剛剛建立,政權需要進一步穩固。再者,坐山觀看孫、劉相鬥,也是一大幸事。為此,曹丕欣然接受了孫權對曹魏的「政治姿態」。

曹丕(劇照)

221年七月,劉備集結精銳部隊,大舉進攻東吳。結果,被東吳大將陸遜擊敗於夷陵。

隨著「夷陵之戰」的勝利,孫權對曹魏的態度大變。變得不再那麼「俯首帖耳」,這讓曹丕很不開心。

孫權察覺後,繼續偽裝示弱。但是,曹丕不再拿他的「卑辭上書」當回事,不再聽信他的「求自改厲」等「鬼話」,決定御駕親征東吳。

孫權一看曹丕動真格的了,立即調兵遣將,臨江防守。同時,為了不讓蜀漢趁火打劫,又覥著臉,「使太中大夫鄭泉聘於漢」。

此時,蜀漢還沉浸在夷陵之敗的陰霾之中,沒有力量再與東吳爭戰。加之,蜀漢與曹魏不存在聯盟的可能性,只好順水推舟地接受了東吳和平相處的要求。

不久,曹丕無功而返,東吳又躲過一劫。

綜上所述可知,年齡比曹操(155—220年)、劉備(161—223年)都小得多的孫權(182—252年),其政治表現,可圈可點,就像個不倒翁。

謀略高超的孫權(劇照)

為了東吳政權的屹立不倒,他巧妙地遊走在曹操(曹丕)、劉備之間,其身段比他們的都柔軟。不論是依附曹魏,還是聯手劉備,都是為了趨利避害!

因此,可以說,東吳(222—280年)比曹魏(220—265年)、蜀漢(221—263年)都存在的久長,是有原因的,是與孫權那高超的政治謀略密不可分的。

主要參考文獻:《三國志》、《江表傳》、《吳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