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擊隊為什麼這麼偉大

稱霸全國 發佈 2022-06-30T23:57:53.511986+00:00

炮樓,是日軍為了中國抗日游擊隊而量身定做的一種獨屬於中國戰場的軍事設施。炮樓裡面沒有炮,就十條步槍左右,外加一挺機槍,極少數炮樓會配一具擲彈筒。

炮樓,是日軍為了中國抗日游擊隊而量身定做的一種獨屬於中國戰場的軍事設施。

炮樓裡面沒有炮,就十條步槍左右,外加一挺機槍,極少數炮樓會配一具擲彈筒。炮樓也不是用鋼筋混凝土修建而成,而是使用造價低廉的磚頭和木頭做成的。

而歐洲戰場上,普遍使用的是碉堡和暗堡,全部鋼筋混凝土修建,只露出地面一小部分,一般都配備重機槍。設計原則是暴露面積越小越好,火力越強越好。必須要能抗住重炮的打擊,同時給予敵人強大的威脅。


像日軍炮樓這種軍事設施,在歐洲戰場上的絕對不會使用的,因為炮樓又高又大,還脆,碰到大炮,一炮就上天了,簡直就是活靶子。

那為啥日軍會為了中國游擊隊而修建這種弱不禁風的炮樓呢?難道真以為偌大的游擊隊,集合一個縣甚至一個市的力量,連一個大炮都沒有?

你說對了,當時的游擊隊,集合一個市的力量,還真連一個大炮都沒有。


1

日軍炮樓,是針對於抗日游擊隊而修建的,所以中國的每一部抗日劇,都會有炮樓的身影出現。

但現在中國的很多抗日神劇,是典型的低級紅高級黑

在這些抗日神劇里,八路軍能用手榴彈炸飛機。

一個人能赤手空拳屠了幾十個鬼子,而且刀槍不入。

游擊隊員臂力驚人,突破物理極限,可以手撕鬼子。

隨便一個婦女,像玩一樣就可以殺掉3個日本正規軍。

看起來,日本鬼子簡直是弱爆了!隨便殺,送人頭的。

那問題來了,如果日本鬼子真這麼弱的話,我們的先烈打了足足8年抗日戰爭,到底在打什麼?


我們打這些弱智鬼子犧牲了那麼多先烈,這些先烈的功勞現在的小年輕還會承認麼?

他們只會說,打這麼笨的鬼子還能死,太弱了!

這樣的抗日神劇,把鬼子描述的如此之弱智,簡直就是在侮辱我們的抗日先烈。所以我說這些抗日神劇,是在低級紅高級黑。

來,我今天告訴你,真正的抗日戰爭,是什麼樣子的,切入點就是這個抗日劇必定現身的炮樓。

2

很多人覺得,炮樓就是一個光禿禿的樓,只要我在夜裡偷偷接近,一下子就能衝到炮樓下面的射擊死角,然後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如果你是日本人,你會修建這麼弱智的軍事設施麼?

那個高高大大,類似於瞭望塔的炮樓,是一座炮樓的核心工事,但並不是全部工事。

炮樓的周圍,會有一圈圍牆,形成一個院子,院子裡會有各種生活設施和倉庫等。

在圍牆的院子外面,一定會挖有壕溝,如果附近水源充足,甚至會灌水,形成護城河。

在壕溝的外面,還會有5~15米左右厚度的鐵絲網等障礙物,鐵絲網內布置有絆發雷,觸碰鐵絲網會引發大爆炸。

在鐵絲網的外圍,會清空一切障礙物,不允許有民房、樹林、草叢等一律燒毀,也不允許種莊稼。這片區域整整有200米寬,全部劃為軍事警戒區。

而平時,駐守日軍會對周圍的地形做射距訓練,把周邊摸的一清二楚,夜裡只要聽到聲響,估個大概位置,抬手就是一槍,打的特別之准。

這是一個珍貴的歷史圖片,八路軍在攻擊日軍炮樓前,曾做了一個沙盤,全面模擬目標炮樓的地形,正好給我們清晰的還原了一個炮樓的全貌。

這樣一個炮樓里,通常會配置13人及一挺機槍,對裝備簡陋的游擊隊而言,這已經屬於壓制性火力了。

輕武器部隊白天攻擊這樣的炮樓,屬於送死,來多少死多少,你跨過200米的開闊地都能被機槍打死幾百個人,更別提拆除鐵絲網了。

所以游擊隊打炮樓,都是晚上摸黑來,而且只打2個小時,到點就撤,不撤的話日軍增援部隊就來了,到時候想撤都撤不掉了。

這樣的炮樓,屬於磚木混合結構,很脆,在大炮面前堪稱活靶子。

但當時的游擊隊,別說大炮,連炸藥包都沒有,只有「土豪」的游擊隊和八路正規軍,能湊出足夠當量的炸藥包。

大炮肯定是沒有的,哪怕是八路正規軍,大部分也只有少量的擲彈筒,這種擲彈筒炸人還可以,如果打在炮樓身上,和撓痒痒差不多,無法構成任何威脅。

在《亮劍》裡被李雲龍視若珍寶的那個義大利炮,對付簡易工事還可以,如果打在炮樓身上,頂多比撓痒痒強一點,純屬浪費炮彈。

李雲龍獨立團的現實原型,是八路軍里正兒八經的主力軍團,普通的八路軍別說大炮,連炸藥都不多,游擊隊就更可憐了。

在1940年攻占孟縣的過程中,八路軍曾繳獲了一門92式步兵炮,長下面這個樣子,這不算什麼重炮,但是其威力已經足以對炮樓產生致命威脅。

這門炮,只需要4~5發炮彈,就可以摧毀一座炮樓,八路軍利用這門炮,用300多發炮彈,一年不到就摧毀了80多座炮樓。

這門炮最大的制約,就是炮彈的繳獲極其困難,而初期我軍無能力生產這種炮的合格炮彈,每一發炮彈的使用,都要層層請示,輕易不得動用。

3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很熟悉的話,叫每一顆子彈都要消滅一個敵人。

是八路軍想秀自己槍法麼?並不是,這麼做是被逼的。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作戰目的里極其重要的一環,就是利用繳獲的武器彈藥來補充損耗。

每一顆子彈,都是抗日戰士靠血換來的。

如果打了勝仗,但是彈藥損耗過大,繳獲遠遠不能彌補損耗,那這個指戰員是要寫檢討的,嚴肅總結經驗教訓。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這句話體現出的是悲涼和當年中國貧弱的無奈。

當時八路軍總部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兵工廠,叫黃崖洞兵工廠,八路軍規模最大的兵工廠,使用的機器設備是下面這個樣子,堪稱是一個純手工作坊。

如此簡陋的機器設備,連供應全軍足夠的子彈都困難,更別提製造高級的大威力武器了。

1940年,八路軍掀起聲勢浩大的百團大戰,連續進行了3個月的反掃蕩作戰,一舉打掉了日軍囂張的氣焰。

但是在整整3個月的作戰里,參戰的105個團,平均每個團消耗子彈不到2萬發,平均到每個戰士身上不足10發。

足足3個月的高強度戰鬥,一名八路軍發射了不足10枚子彈,平均10天開槍一次。

這還是高強度作戰,那要是低強度的游擊戰呢?豈不是就沒子彈用了。

《亮劍》裡,李雲龍的部隊就常年缺乏彈藥,最嚴重的時候,部隊人均只有4發子彈,打光就沒了,徹底淪落成冷兵器部隊。

當年的八路軍有個外號,叫「三槍八路」,意思就是八路軍三次排槍之後必定發起衝鋒,和敵人近身格鬥。

八路軍喜歡白刃戰麼?當然不喜歡。

李雲龍說過:

我要是有鬼子那麼富,就不練刺殺了,一人抱著一挺機關槍,見人就突突,那多痛快!

而實際上,當時能練刺殺的,已經屬於主力部隊了,大部分八路軍連刺刀都配不起。

1937年8月22日,八路軍成立,下轄三個師: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每師定員為15000人。

據120師改編之初的記載,當時全師的武器數為:迫擊炮4門、輕重機槍178挺、花機關和手提槍68支、馬步槍4091支、駁殼槍/手槍779支、馬刀2把、刺刀117把。

平均3人才能配一把步槍,但是刺刀更少,平均100多人才能配一把刺刀。

刺刀雖然簡單,但是需要極高的加工精度,否則無法和步槍進行結合,還需要精湛的煉鋼工藝,否則極易折斷。

當時八路軍,其手工作坊根本沒有能力生產刺刀,所有的刺刀都依賴對日軍的繳獲。

連刺刀都沒有,白刃戰怎麼打?

聽說過「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句歌詞吧,沒有刺刀,就用大刀,甚至是紅纓槍進行白刃戰。

這是沒辦法中的辦法,總不能沒武器就不打仗了。

一直到後期,我軍才有資格「拼刺刀」,因為初期的時候,我軍沒刺刀可以拼。

由於中日軍隊的武器裝備差距太大,所以正面戰場的戰鬥力差距也很明顯。

平型關大捷,我軍以絕對優勢兵力,突襲日軍輜重部隊,很多日軍都是輜重兵、汽車兵、文職等非戰鬥人員(身上壓根沒有帶槍),而我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骨幹都是走過長城的老紅軍。

此戰,我軍殲滅日軍800餘人,自身傷亡600餘人,卻

「只繳到不上一百條的完整步槍」。

如果伏擊的是800人的日軍野戰部隊,那我軍的損失會極其慘重。

那問題來了,既然日軍戰鬥力如此牛X,那幹嘛還要修炮樓,直接對八路軍發起掃蕩,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八路軍豈不是更好。

4

日軍不僅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對八路軍發起多次掃蕩戰。

但戰果大家也看到了,日軍的掃蕩,根本無法消滅八路主力,八路軍化整為零,潛伏在各處村莊,在反掃蕩的過程中,還順帶培訓出了大批的游擊隊。

日軍很尷尬的發現,八路軍是越掃越多。

由於各地百姓都心向八路,八路軍的消息異常靈通,日軍目前在哪,明天會到哪,一清二楚,但是日軍卻兩眼一抹黑,感覺到處都是八路,卻哪裡都找不到八路。

日軍的大部隊一來,八路根本不和你打,立馬跑到山溝溝里藏起來,影都找不到。大部隊掃蕩根本沒有任何效果。

但是日軍也不可能時時刻刻保持大規模集結,如果日軍分散,那就有意思了。

百人以上的日軍,八路不碰,打不動,分散隱藏。不過如果出動的日軍在幾十人規模,甚至幾人規模,出門散個步都可能人間蒸發。

游擊隊沒有子彈進行訓練,如何能做到「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今天告訴你奧秘。

那就是貼近了打,50米都嫌遠,藏在莊稼地里、蘆葦盪里,甚至化妝貼身,和敵人挨近到20米,甚至10米,乃至於幾米的距離發動伏擊,幾乎臉貼臉的瞄準射擊,這才能做到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開槍之後,壓根不等第二槍,直接拔出大刀衝上去肉搏,因為距離太近,冷兵器反而更有效,同時還可以節約子彈,這是游擊隊的戰術。

這種戰術,需要當地百姓的極度配合,以及遠高於日軍人數的兵力才可以做到。

但是,抗日游擊隊恰好符合這一條件。

所以,日軍被打崩了,大部隊出去散個步旅個游就回來了,八路主力連根毛都看不到,小部隊分散,分分鐘有被吃掉的危險。

戰鬥力遠遠高於八路軍的日軍,反而被八路軍給「包圍」了,出門收糧都戰戰兢兢的。

5

為了消滅八路軍和游擊隊,時任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的多田駿提出了「囚籠政策」。

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為「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分割根據地,壓縮八路軍游擊空間,封鎖區內,挨個進行地毯式掃蕩。

多田駿根據當時華北八路軍和游擊隊的實際裝備情況,提出了炮樓的設計標準,壓縮建築成本,以最低的代價修建最多的炮樓。

反正對於當時的八路軍來說,你炮樓修成這樣,已經足夠堅固了,再多也是浪費。

如果炮樓內駐守日軍彈藥無限,十幾人駐守的炮樓,僅依靠步槍、機槍和手榴彈的話,別說來100人,就算來1000人,都打不下炮樓。

沒有重武器,人多根本沒有用。

根據史料記載,封鎖區最小的時候,中間的空隙小到「一支槍都能打穿」,可想而知當時的包圍圈已經縮小到了什麼程度。

如果任由日軍這麼修建炮樓,那麼游擊隊很有可能被活活困死,如果沒有游擊空間,憑八路的裝備和日軍硬碰硬,簡直是在送死。

剛才說了,憑游擊隊的裝備打不下炮樓,如今打不下炮樓很有可能被日軍的戰術給活活困死,怎麼辦?

日軍司令官可以靈活多變的調整戰術,我們也可以啊,沒有裝備,我們可以用其他辦法來幹掉炮樓啊。

當時游擊隊打炮樓的戰術,非常多,而且很有效:

1、水源戰

日軍龜縮炮樓,我們的確拿他無可奈何,但是他要吃飯喝水啊。

炮樓里可以囤積大量的糧食,但是沒辦法囤積大量的水,不是每一個炮樓,都能建在水源附近。

對於遠離水源的炮樓,我軍就封鎖附近水源,在水源附近埋設地雷,向井水裡投大糞,讓河流改道,斷絕炮樓的飲水。

十幾個日軍集體出動也不是普通游擊隊可以抗衡的,但是敢出來取水,就藏起來放冷槍,打死一個算一個,慢慢磨死這批日軍。

最後,很多日軍被逼的沒辦法,只能請大部隊來接自己離開,這個炮樓就自動廢棄了。

2、鑼鼓戰

八路組織個鑼鼓班子,在炮樓子彈打不到的地方,白天睡覺,晚上摸過來敲鑼打鼓,時不時的還在鐵桶里點鞭炮,模擬開槍的聲音。

誰都不敢保證這次是真打還是假打,戰爭時期本來精神就高度緊張,時間一長,守軍個個神經衰弱,疲憊不堪。

10次假打里藏一次真打,得手的機率非常高。

3、青蛙戰

這是在鑼鼓戰的基礎上發明出來的,人天天敲鑼打鼓太累了,後來就有游擊隊,捉來青蛙,把胡椒或者辣椒抹在青蛙的舌頭裡,然後摸黑把青蛙扔到據點的壕溝里。

被辣椒刺激的青蛙,會大叫一整夜,覆蓋掉周圍的很多動靜。

你說日軍睡還是不睡,如果睡,八路趁機摸到炮樓底下怎麼辦。

偶爾打上一打,炮樓里的人不被打死也被青蛙給玩死。

4、化學戰

選准風向,夜裡把半濕不乾的柴火稻草做底料,加上干辣椒或者其他刺鼻氣味的東西扔進去點燃,然後讓風吹向炮樓方向。

打不死你,但是可以熏死你。

5、策反戰

還有一種戰術,就是冒充良民,給炮樓送的糧食里摻巴豆,策反偽軍當內應,給水缸里投砒霜,效果都非常明顯。

日軍吃飯時是輪值放哨的,還可以讓策反偽軍在輪值放哨時放下吊橋,游擊隊就可以越過壕溝,直衝炮樓內部,打鬼子一個措手不及。

在完全沒辦法破壞炮樓結構的情況下,我軍曾利用這種「土辦法」打下多個炮樓。

並利用炮樓內的武器彈藥,大大的加強了自己,打下一座炮樓,游擊隊簡直就是大豐收。

費盡心機打下這麼一座炮樓後,八路會立刻組織人手將其拆毀,僅拆毀都不是一個容易的工作。

日軍高層一開始認為游擊隊絕對沒辦法打下炮樓,所以在炮樓內囤積了大量糧食和彈藥,以減少補給次數,降低運輸隊被游擊隊襲擊的概率。

但是後來很多炮樓被各種莫名其妙的辦法給幹掉後,日軍高層大量減少了炮樓內的彈藥儲備,使用後才給補充,不給游擊隊任何繳獲的機會。

游擊隊很難打下炮樓,日軍也很難消滅游擊隊,雙方就這麼僵持著,互相都無法奈何對方。

但是我們要注意,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日軍很難消滅游擊隊的基礎之上的,日軍不敢出城,不敢離開炮樓,這才有了游擊隊活動的空間。

炮樓越難打,越堅固,日軍單兵戰鬥力越強,就越能說明他們對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是怎樣的無奈。

如果游擊隊的人數沒有占據絕對優勢,如果根據地的老百姓給日軍通風報信,而對游擊隊守口如瓶,面對裝備如此精良的日軍,游擊隊沒有一絲一毫獲勝的可能性。

正是因為當地百姓的支持,裝備如此低劣的游擊隊,才逼得日軍要靠修炮樓自保。

由於日軍深陷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國戰區成了日本的沉重負擔。

聶榮臻元帥曾經做過一個報告,大體意思是日軍占領200個村莊,每年大概可以徵收到2000萬元的補給,但是為了維持著200個村莊的占領,日軍需要消耗一億元的支出。

日本從中國搶一塊錢,自己要消耗5塊錢,戰爭的維持成了賠本的買賣。

日軍要有效壓制抗日武裝,就要增大兵力的密度,但是以日本當時的國力,他花不起這個錢。

最後日軍被人民戰爭的海洋給牢牢的拖死在中國的土地上,緩慢的失血。

河北省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內,陳列著一門游擊隊自製的「榆木大炮」,他採用榆樹樹幹製成,內部掏空嵌上鐵管,外面用鐵絲纏繞加固,極其簡陋,但是卻已經是當時游擊隊不可多得的重要火力,消滅了很多日軍。

這種榆木大炮,才代表了真正的抗日戰爭,反觀很多神劇,動不動掏出個加特林屠殺日軍,這簡直是在侮辱歷史、侮辱先烈。

從1937年到1943年,八路軍已經發展到了34萬人,但歷年負傷和犧牲的總人數,已經達到了260869人,加上被俘和失蹤的戰士,總戰損已經高達30萬人以上。


由於化整為零的關係,很多高級幹部身邊都不會帶很多人,參與這樣的小戰鬥也是常態。

一個團2000多人,但是在陣亡將士里,平均每死亡200名八路軍,就會有一名團級幹部,遠超正常比例。

明明就十幾個鬼子,甚至是幾個鬼子和幾個偽軍駐紮的炮樓,一挺歪把子機槍,就讓幾百甚至更多抗日軍民拿他們沒辦法。

這就是真實的抗日歷史,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八路軍把日軍壓制在炮樓之內,無法對占領區實行有效的統治,為此不知道犧牲了多少英烈。

下次再拍抗日劇,別拍神片了,就以炮樓炮樓為主題拍一部電影吧,讓大家知道當年的炮樓到底多難打。

日軍越強大,炮樓越堅固,游擊隊的武器越落後,才越能凸顯當年根據地的人心向背,以及抗日戰爭的偉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