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區:「五心」舉措打造宜居宜業新型農村社區

信息新報 發佈 2022-07-01T16:34:23.788320+00:00

近年來,洪澤區以推進蘇北農房改善工作為契機,新建新型農村社區9個,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4162戶。工作中突出農民主體,聚焦產村融合,注重公共配套,推進鄉村善治,幫扶低收入群體,打造出一批讓農民住得稱心、安心、舒心、貼心、暖心的宜居宜業新型農村社區,朱垻街道田園雅居、岔河鎮花海康居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展現出「新魚米之鄉」的時代風貌。

近年來,洪澤區以推進蘇北農房改善工作為契機,新建新型農村社區9個,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4162戶。工作中突出農民主體,聚焦產村融合,注重公共配套,推進鄉村善治,幫扶低收入群體,打造出一批讓農民住得稱心、安心、舒心、貼心、暖心的宜居宜業新型農村社區,朱垻街道田園雅居、岔河鎮花海康居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展現出「新魚米之鄉」的時代風貌。

突出農民主體,讓農民住得稱心。建設前,堅持把農民的生產需求融進去、把農民的生活習慣放進去。讓農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規劃方案形成後,組織由設計專家、村委會成員、農民代表參與的方案評審15次,充分融入了農民群眾的好建議、好想法。建設中,統一監管農民成主人。主管部門、第三方專業機構和群眾代表聯合監管,群眾代表全程參與原材料購進、工程質量、房屋驗收等各環節監督,讓農民成為房屋建造的「主人翁」。建成後,舉辦由政府統一牽頭、社區組織展示、專業參與設計、品牌家具進村、名牌家電亮相的「設計展」和「團購會」,形成設計、選購、施工、安裝、入住「菜單式、一站式」服務,讓農民省錢、省心、省時、省力,節約成本、時間和精力,解除在外務工農民後顧之憂和往返奔波之苦。

聚焦產村融合,讓農民住得安心。在前期規劃布點時充分考慮產業布局和農民增收就業問題,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原則,堅持「產業跟著社區走、社區圍繞產業布」「量身定製」主導產業,讓農民有事可做、有業可為、有錢可掙,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村融合、富民強村之路。

注重公共配套,讓農民住得舒心。一方面,突出江淮風韻,融入農耕文化。充分挖掘當地人文民俗、歷史傳承等鄉土文化,讓傳統鄉土風情散發出新時代文化氣息。社區內部以牆體壁畫、節點小品、體驗展館和老舊物件修復等形式,展現「治水」「河工」的大湖文化、「新四軍淮寶」的紅色基因、「漁家風情」的傳統民俗,把農耕文化融入其中。另一方面,高水準配套水、電、氣、路、污水管網、垃圾收運等基礎設施,納入快遞點、圖書室、購物點、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科學設置基層黨建、文明實踐、網格治理、物業管理、居家養老等保障網絡,讓農民享受「觸手可及」的優質服務。重點關注農房、院落、公共空間、綠化景觀等關鍵載體,設置了水景、休憩平台、休閒慢步道、濕地小遊園等特色功能區。

推進鄉村善治,讓農民住得貼心。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治理機制、「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運行機制和區鎮村三級聯動的實戰機制在新型農村社區落地生根,努力構建新型網格治理與便民惠民服務體系。針對多個行政村混居的新型農村社區,秉承「多村融入、黨建融合、治理融通、鄰里融洽」理念,探索新型農村社區鄉村治理路徑。依託新型農村社區黨建服務中心的綜合設置,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突出學習踐行周恩來精神,打造「百姓理論說唱團」特色理論宣傳陣地,常態化開展富有生活氣息和情感溫度的理論宣講活動。開展「鄰里守望」「細微心願」等多種類型志願服務,倡導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幫扶低收入群體,讓農民住得暖心。儘可能讓低收入農戶入住新房少掏錢、不掏錢。充分考慮低收入群體改善居住條件的意願和客觀情況,新型農村社區配套建設80平方米的兩室一廳小戶型,在其搬遷安置中堅持「兜底保障」原則,即對房屋估價不足6萬元的按6萬元補足,對成員患有重大疾病和殘疾的家庭給予2000~5000元不等的補貼,並對水電開戶、物業等費用適當減免。多渠道為低收入農戶增加收入。低收入農戶在享受政府社會保障兜底的同時,社區為勞動能力弱的低收入農戶量身定製了道路維護員、保潔員、秸稈禁燒巡查員等公益崗位,通過村集體經濟為其增加收入。社區還通過協調周邊園區為低收入農戶提供力所能及的崗位,確保低收入農戶不返貧。

(來源:淮安市人民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郵件 信息新報 3469887933#qq.com24小時內回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