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從中國古典美學起源到現代自然派私宅空間設計

杭州象內創意設計 發佈 2022-07-01T20:16:42.895783+00:00

始皇帝一統天下以前的先秦,是一段神秘又浪漫的時期。無數思想流派在那時發源,文學、哲學、美學,仿佛一夜之間開滿枝頭的梨花,忽然全都開始燦爛地盛放,並自此流傳了千年之久。歷經茫茫歲月,先秦時期的思想覺醒被口耳相傳,直到今天依然對華夏文明在方方面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始皇帝一統天下以前的先秦,是一段神秘又浪漫的時期。

無數思想流派在那時發源,文學、哲學、美學,仿佛一夜之間開滿枝頭的梨花,忽然全都開始燦爛地盛放,並自此流傳了千年之久。

歷經茫茫歲月,先秦時期的思想覺醒被口耳相傳,直到今天依然對華夏文明在方方面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細究中國古典美學的起源,也許要從老子開始說起。

一個風燭殘年的老頭,騎著一頭瘦削乾癟的青牛,顫顫巍巍地向茫茫函谷關外而去。這就是老子在人們心中的普遍形象。

但就是這樣一個老頭,提出了超脫於整個世界之外的宏大概念: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這個先於天地而生,獨立於世外的東西,就是「道」。

他又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個「法」是效仿的意思。人的行為要效仿大地,大地效仿天,天效仿道,道則效仿宇宙萬有的自然而然。

在老子看來,「自然」即是宇宙萬物間至高無上最廣博深遠的存在。

他振臂高呼,第一次提出渺小的人類對自然的敬畏與尊崇,歷史的迴響長達千年,至今仍舊餘韻悠長。

中國古典美學及文學的基調自此就被奠定了。

而到了現代,伴隨著科技進步與文明發展,人們依舊崇尚自然,卻不再需要對自然的力量感到畏懼,而是享受與悅納自然,依靠自然在鋼筋水泥森林中獲得喘息。

於是更多人選擇將自然帶進家中,以精妙絕倫的私宅空間設計,去擁抱自然。

在現代私宅空間設計中,我們常看到兩大自然元素的運用:一為木質材料,二為綠植。


木質材料的運用

木質材料在空間設計中常被廣泛使用,從木紋地板,到木門木窗,以及木質櫥櫃,搭配以充滿自然氣息的白、灰、黑三色。

整個空間往往給人帶來一種寧靜、安詳之感。

陽光透過木質面窗灑落進來,巧妙地增強了室內採光與空間通透感,同時為室內更添一份自然元素。

以自然生長的樹木為基礎打造與櫥櫃一體的書桌,使得整個空間「活」了起來。在這裡辦公,似乎能聽見森林的呼吸聲。


綠植的運用

綠植在空間設計中常被作為點綴使用,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也許在走廊拐角,也許在床頭,當你每每不經意間轉身時,撞入眼中的一抹綠意總能對疲憊的心產生一絲撫慰。

綠植是大自然最親近的孩子,也是供給生命的源泉。在萬萬年以前,那時第一個人類還沒有出生,是漫天遍野的綠植覆蓋在這座星球表面。

陽光帶領著我們探索自然的奧妙,木質材料的紋理對我們訴說光陰的流逝,綠植的生機向我們供給存在的動力。

我們都是自然的孩子。在微末之中誕生,最後又歸於塵埃。


對於自然的熱愛,在我們從先秦時期流傳下來的血脈中流淌。

將自然元素引入現代私宅空間設計,正是跨越了千年的時間鴻溝,對於老子那亘古不變的呼聲遙相呼應,也是對於人類歷史文明的一種傳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