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聲稱「豬比中國人吃得多」,CGTN主持人回懟:人寫不出這種話

觀察者網 發佈 2022-07-02T00:39:36.454954+00:00

這一突破下限的「類比」,出自英國雜誌《經濟學人》近期刊發文章,並由其官方帳號截取出來,於6月28日發布在推特平台。

【文/觀察者網 齊倩】「2019年豬吃了4.31億噸糧食,比中國人吃的多45%。」

這一突破下限的「類比」,出自英國雜誌《經濟學人》近期刊發文章,並由其官方帳號截取出來,於6月28日發布在推特平台。該推文一經發出便引發不滿,許多網友痛斥《經濟學人》此舉無疑是種族主義行為。

《經濟學人》推文截圖

在6月23日發布的題為《世界上大部分糧食並非被人類吃掉》的文章中,《經濟學人》認為,將糧食用作畜牧飼料和生活燃料的行為加劇了本就嚴峻的全球糧食危機問題,並神邏輯地將豬所食用的糧食總量和中國人消耗量相提並論,以佐證其論點。

受疫情影響、俄烏衝突和西方制裁的衝擊,全球糧食價格一直維持高位,世貿組織多次就供應短缺等糧食危機發出警告。世界糧食計劃署此前表示,預計有4700萬人因此面臨飢餓風險。

文章援引數據指出,其實各國已經種植了足夠多的穀物來滿足人類的實用需求,但問題是,「只有不到一半的糧食被人類吃掉了」,其中43%用於生物燃料和餵養牲畜,這是俄烏兩國糧食產量總和的六倍。

《經濟學人》稱,全球糧食產量在2010年以來增長了17%,超過了人口增長6個百分點。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挨餓,因為多生產出的糧食被用於其他用途。其中近十分之一被轉化為生物燃料,主要用於為汽車提供動力;但更多的糧食用於飼養牲畜。

讀到這裡,文章內容還算正常。但令人「嘆為觀止」的是,為了印證數據和論點的正確性,《經濟學人》隨後以豬為例,並將之同中國人放在一起比較食用糧食的總量。

「根據我們的計算,2019年豬吃了4.31億噸糧食,比中國人吃的多45%。」文章補充說,當前世界對肉類的需求增加,加之一些穀物副產品不適合人類食用,共同構成了這一現狀:很大部分糧食餵給了牲畜。

「人寫不出來這種話」,對於《經濟學人》的騷操作,CGTN主持人劉欣的評價一針見血。

推文截圖(下同)

同時,一眾網友也驚詫於《經濟學人》如此赤裸裸的種族主義行為,並指出文章中的邏輯經不起推敲。

「但是我們人類吃肉、喝牛奶啊,大部分牲畜的肉都是被人類間接消費了。」

「所以有什麼問題嗎?難道你們認為只有人類才有資格消費地球上的資源嗎?」

「令人作嘔的比較。」

「經濟學人?你們真是搞砸了自己的名聲……」

一名來自美國的網友指出,美國約40%的玉米和25%的大豆作物用作生物燃料,並問《經濟學人》,「你們啥時候報導一下這個?」

就在全球面臨糧食危機之際,美歐等20多國正在將糧食變成生物燃料,以應對俄羅斯的能源限制。4月12日,美國拜登政府宣布採取緊急措施,擴大生物燃料銷售,以遏制不斷飆升的汽油價格。

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目前主要以糧食為原料生產,近期全球石油價格飆升,作為替代品的生物燃料需求大增。數據顯示,美國2021年乙醇產量約4500萬噸。按照1噸生物燃料乙醇大約需要3噸糧食原料推算,美國共消耗約1.35億噸糧食,約為澳大利亞一年糧食總產量的2.5倍。

還有一些網友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指責《經濟學人》上述行徑「過分出格、極具煽動性」,違反了推特的「反仇恨」社區規約。此外,已有多名網友表示已舉報了《經濟學人》這一推文。

但截至目前,《經濟學人》沒有就此事作出回應,也未刪除引發爭議的推文且未對原文中提及中國的不妥表述做出任何修改。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從創刊伊始,就有高度的政治性和階級屬性。

根據紐約城市大學歷史學教授亞歷山大·澤文(Alexander Zevin)所著《逍遙法外的自由主義》(Liberalism at Large)介紹,1843年,一個名叫詹姆斯·威爾遜的蘇格蘭帽子生產商為了反對英國《穀物法》而創立了《經濟學人》,又名《政治、商業、農業和自由貿易報》。

雖然聽起來像產經報紙,但一開始刊載更多的是宣傳鼓動性的內容,報紙的目標受眾是「占有土地和金錢利益的上層社會」,而窮人、下層階級以及試圖幫助窮人的改革運動,都遭到了無情的誹謗,就連他們所受的痛苦也要被斥責一番。威爾遜還賦予了《經濟學人》傳教的使命。

英國《新政治家周刊》(New Statesman)2019年11月27日的文章曾直言,《經濟學人》從一開始就不懈地為自由帝國主義辯護:1947年讚頌啟動冷戰的杜魯門主義、1948年支持鎮壓馬來亞革命、1951年建議在伊朗進行炮艇外交、60年代無條件支持越南戰爭,、90年代支持伊拉克戰爭……

馬克思曾一語道破《經濟學人》的本質,「倫敦的《經濟學人》,是金融貴族的宣傳工具」(the organ of 「the aristocracy of finance」)。

對於崛起的中國、逐漸式微的自由主義,《經濟學人》則憂心忡忡,在經濟板塊保持一貫高水準的同時,政治板塊則陷入一會「唱哀歌」,一會「歇斯底里」的分裂狀況。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