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中的皇城司,到底是幹什麼的?這個機構真實存在過嗎?

我就是竹韻 發佈 2022-07-02T14:12:47.273361+00:00

而在全劇中,皇城司這個單位也在朝堂鬥爭中處於風口浪尖的位置。那麼,皇城司是幹什麼的?這個機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嗎?

《夢華錄》主角顧千帆,是以「皇城司指揮使」的身份閃亮登場的。而在全劇中,皇城司這個單位也在朝堂鬥爭中處於風口浪尖的位置。

那麼,皇城司是幹什麼的?這個機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嗎?

皇城司還真存在過。按照《宋史·職官志》裡的記載,皇城司「掌宮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廬宿衛之事、宮門啟閉之節皆隸焉」,翻譯過來:

皇城司是負責管理皇宮大門鑰匙和宮城守衛的。

當年宋代為了加強對皇城各個大門的管理,專門制定了非常具體的門符制度,每個大門都有左右兩塊銅符和一枚鐵牌,左符由門衛掌管,右符和開大門的鑰匙由另一個人保管。也就是說,出入皇城大門歸皇城司管。

除了當門衛之外,皇城司還負責皇宮裡的值班守衛。

宋太祖趙匡胤時期,他挑選了一部分精銳部隊到皇城司中充當親事官。

到了趙光義的時候,他又挑選了一批親信作為自己的貼身侍衛,而且個頂個長得帥,且武藝出眾。

這麼看來,皇城司是皇宮防衛體系中最核心的部分,相當於皇帝的直屬「保安隊」。

把門、保安只是皇城司最開始的業務,後來又拓寬了。想要說清楚這件事,還得先了解另一個機構——武德司

特務組織——武德司

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從而登上皇帝寶座,也就是說,他是通過政變上位的。所以,他十分擔心,之前一起打仗的戰友會不會哪天也發生兵變,把自己趕下台呢?

於是,為了了解這些武將的真實想法,趙匡胤想起了一個特務機構——武德司,並把一個自己的心腹掌管武德司。

這位武德使精於謀略,又陰險狡詐,他在任的時候,武德司迅速掌控了國家的各種消息,甚至刺探官員的隱私秘密。

據記載,當朝宰相趙普,提起這位武德使都有些心驚膽戰,每次見到武德使和趙匡胤單獨談話就十分擔心,擔心他使壞。

有一次,趙普看到趙匡胤把武德使留下來單獨談話,感到憂心忡忡,第二天就上奏皇帝說:「武德使是個奸邪之人,陛下您昨天和他交談了這麼久,我擔心他又要給朝中大臣亂按罪名。」

趙匡胤聽了這話,不以為然,他對趙普說,我只是留他說說話,你不要嫉妒,免得讓別人笑話咱們君臣不和睦。

武德司後時代——皇城司延續使命

到了北宋太平興國五年的八月,宋太宗趙光義突然收到了一封密函公文,發出者是當時的財政部長。

在這封密函里,財政部長告訴宋太宗:您身邊有幾個近臣,和京城裡的官員、外戚相互勾結,仗著自己有勢力有特權,通過走私牟利。

宋太宗看了之後勃然大怒,立刻命令核查,發現這是一起內外勾結的貪污案,為首的幾個就是皇帝身邊的貼身侍衛,其中還包括兩個武德司的最高長官。再加上武德司前科累累,早就引起了大臣與百姓的不滿,於是在第二年,宋太宗下令將武德司併入皇城司。

但是,皇帝不可能放棄這麼一個監視大臣、維護自己統治的利器。原來武德司的長官,只是摘掉了「武德使」的名號,換上了「皇城使」的官名。

就這樣,宋代的特務機構名義上是解散了,但實際上換湯不換藥,頂著「皇城司」這個皇家御用保安的名義依舊延續了下來。

由「保安隊」到秘密監察——皇城司權利的增大

皇城司設置有「探事司」,成員叫做「察子」。在一開始,探事司專門探查軍隊中的情報,以預防有人起兵謀反。

後來探事司職權範圍逐漸擴大,也逐漸擴展到官場當中,成了一個集抓捕、審訊、定罪和收監於一體的綜合性執法機構。

據記載,在宋仁宗年間,當時的皇城司長官收到一個小道消息,說京城裡有一個叫做張化的商人,實際上是契丹派來的特務。

如果按照宋朝正常的法律程序,在有人報案之後,應該由大理寺審訊,案卷交給刑部覆核,判案過程中還需要受到御史台的監督。

然而皇城司知道這件事兒之後直接大手一揮,根本沒讓別的機構參與,從抓捕嫌疑人,到審訊判案、押送大牢全都自己干,甚至連案卷公文都是自己寫。

最後,由於這樁間諜案牽扯出不少官員、鬧得很大,驚動了宋仁宗,皇帝這才下令讓御史覆審。

在覆審過程中發現,這個張化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商人,根本不是契丹的間諜,之前都是冤枉他了。

朝廷之所以把要司法權力分給這麼多部門,就是為了互相之間權力制衡,防止官官相護和屈打成招。而像皇城司這樣自己一個流程走下來,可想而知會出現多少冤假錯案?!

皇城司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充當朝廷的「臉面」,前述說到皇城司里職員都是大帥哥(笑)

宋朝每次向其他國家派遣使者的時候,都有皇城司的人員隨行,這既保護外交官的人身安全,也監督他在外國的言行舉止;既不能出去給朝廷丟臉,還要保證他不能被外國套路,泄露大宋的情報。

這樣做的初衷是好的,但執行起來,出現了很大的偏差。這些皇城司的人平時在京城裡也不過是個跑腿的低級官吏,學歷既低,文化水平也差,可到了出使的時候卻成了皇帝特派監督員,使者們不敢得罪,只能對他們的言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人本來沒人監管他們,他們就一個個放飛自我,到了別的國家就開始肆意妄為,搞得影響極差。

為了防止再發生這樣惡劣的事情,後來再有陪同使者前往國外的事情,就只派皇城司里的高級長官前往了。

情報財庫兩手抓——皇城司秘密職權範圍的擴大

皇城司的業務範圍還包括探查民間輿論。

根據史料記載,在宋徽宗時期有一個買菜的老翁,在皇宮宣德門旁邊說了朝廷幾句不好的話,就被皇城司抓起來送到了開封府。

還有臭名昭著的宰相秦檜,他常常安排皇城司的人隱秘在大街小巷,聽見有人說自己壞話就抓起來。

不過皇城司在民間也不是只幹壞事,它還承擔著市場監管的責任。比如探查一下市場物價是否穩定,有沒有人哄抬物價;比如記錄天災人禍、自然災害和莊稼收成,以此刺探地方官員是不是虛報政績,或者捏造災害私吞賑災款等等。

比如有一次黃河決口,皇帝就命令皇城司每天都要派人去探查受災情況;遇到連天大雨,也派皇城司到各個縣裡查看稻田的受災情況。

宋代為了防止士兵逃跑,會在臉上刺上所屬的部隊番號,這樣哪怕穿便裝也會被人一眼看穿身份。

皇城司下屬「探事司」的被特別准許把刺青改到腿上,可以放心地穿著便裝進行秘密活動。

探事司平時探查的內容廣泛又詳細,上到朝政闕失,下到民間軼事,從皇親國戚到朝中重臣,再到平民百姓,都是探事司的偵查對象。

皇城司在經濟方面的任務,最重要的就是對「左藏庫」的監控。

左藏庫是宋代中央最大的財庫,負責中央和地方的經費開支,給文武百官、將軍士兵們發放工資等,可以說左藏庫掌握著整個大宋的經濟命脈,所以對它的管理十分重要。

為此,皇城司里設置有專門管理左藏庫的親事官,但任期只有短短半年。之所以時間這麼短,是因為左藏庫太重要了。

要是一個人掌管大宋中央財庫長達三年五載,難保不會有人在這上面動歪心思,皇帝當然也不放心,所以乾脆任期短一些,不給人中飽私囊的機會。

「不務正業」的皇城司

宋真宗非常喜歡修道求長生,還特別喜歡臣民向他進獻「祥瑞」。

有一天,宋真宗做了一個夢,夢裡有個神仙告訴他,如果你連著一個月修建道場、向神仙祭祀,就會有一本叫做「大中祥符」的書從天而降,一共三篇。

皇帝夢醒了之後十分高興,這可是神仙親口許下的祥瑞啊,哪能不要?於是,他立刻安排大臣們準備道場。

一個月之後,皇城司還真的過來稟報說:在左承天門屋檐上發現了一片黃色的布帛,怎麼扯都扯不下來。

宋真宗聽了十分驚訝,認為這肯定就是當初神仙許給他的「天書」!於是他恭恭敬敬地親自前往承天門,又反覆向著這片布帛下拜,然後才命人取下。

只見上面寫的是:「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沖。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大概的意思,大宋是天命所歸,宋真宗就是大宋的天選之人,只要居正守常,就可以讓宋朝延續千秋萬代。

宋真宗見到之後與皇城司預想的差不多,非常高興,並連忙派官員奏告天地,表示對「神仙」的感謝,還將自己的年號也改為了「中祥符」。

在宋真宗的夢裡,神仙不是說這本書一共三卷嗎?怎麼就一張紙,短短几句就沒了?

皇城司演這麼一齣戲,是哄皇帝開心的。

皇城司里這些個禁軍侍衛,都是粗人,肚裡墨水不多,能憋出這麼幾句已經很不容易了,讓他們連寫三篇歌功頌德的「天書」那是強人所難。

皇城司里還有個機構叫做「冰井務」,顧名思義,就是負責給皇帝和大臣們提供冰塊的。在冬天的時候,冰井務就會派人去找一條乾淨的河流,等河裡結冰之後切割成一個個大塊的方形冰塊,再把這些冰塊抬到冰窖里去,一直保存到第二年夏天再拿出來使用。

皇城司這種直屬於皇帝的機構,其職權大小,其實全憑皇帝一句話。

到了宋高宗之後,關於皇城司的記錄開始逐漸減少,但偶爾還能看到人員調動、職能改變之類的記載。

到了後來,宋朝要應對北方少數民族國家帶來的侵擾。連年戰亂,大量的國家資源都貢獻到了戰場上,也就沒有多餘的力量再來重啟這個特務機構了,皇城司就這樣逐漸沒落了。隨後,隨著南宋的滅亡,皇城司也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