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逃難到鄰國、後人卻鳩占鵲巢,田氏代齊,權臣篡位的標準模板

正史漫談 發佈 2022-07-03T00:36:25.375890+00:00

三桓專魯、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是春秋戰國之交的三大重磅事件,象徵著周朝宗法制的系統性崩潰,歷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若論知名度,田氏代齊遠遠比不上大名鼎鼎的三家分晉,但兩者的性質是一樣的:士大夫鳩占鵲巢、對諸侯取而代之。

三桓專魯、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是春秋戰國之交的三大重磅事件,象徵著周朝宗法制的系統性崩潰,歷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若論知名度,田氏代齊遠遠比不上大名鼎鼎的三家分晉,但兩者的性質是一樣的:士大夫鳩占鵲巢、對諸侯取而代之。不過,強大如魏文侯,也只能與趙、韓合夥瓜分晉國,田氏為啥能獨吞姜太公留下的齊國呢?

田氏其實是齊國的外來戶,他們的祖先原本是陳國的公子。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在權力爭奪、國家博弈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下,諸侯家族內部自相殘殺早已屢見不鮮。公元前707年起,身處齊、楚之間的陳國就爆發了持續30多年的公室內訌。

公元前707年,陳桓公陳鮑(媯姓陳氏,或稱「媯鮑」)病重期間,他的異母弟、蔡國女子所生的陳他(tuo)發動政變。在蔡國人的支持下,陳他殺掉陳桓公及其太子,奪取了國君之位,是為陳厲公;

公元前700年,陳桓公的幼子陳林策反蔡人反殺陳他,隨後即位,是為陳莊公。陳他的兒子陳完由此被降級為大夫;

公元前693年,陳莊公死,弟弟陳宣公接班。公元672年,陳宣公殺掉了自己太子禦寇,而跟太子關係密切的陳完擔心被殃及,便跑到了東邊的齊國。

以上,就是陳氏公子入齊的來龍去脈。

在那個年代,一國公子逃向他國並不罕見,當時的齊國君主齊桓公姜小白就有這樣的經歷。早年間,他曾長期在莒國避難,公元前685年才在機緣巧合下回國奪取了君位。

也許是因為這種感同身受的經歷,或者是因為早就心儀對方的能耐,齊桓公對陳完的到來表示出了極大的歡迎,甚至主動提出要將其任命為卿(可以理解為參與國政的高級官員)。

但初來乍到的陳完,明白無功不受祿、樹大招風的道理,堅決予以推辭,最終被任命為工正(管理百工)。

不過,欣賞他的可不止齊桓公一人,貴族齊懿仲找人對陳完進行了占卜,結果大吉:斷定他的家族再過五代就能位居正卿,到了第八代將貴不可言、無人能敵。獲悉這個結果後,齊懿仲主動把女兒嫁給了陳完。

查看史書我們可以發現,類似於這種先知先覺的「預言」令人目不暇接;但恕我直言,搞不好八成都是後人故意往自己祖宗臉上貼金,以證明家族的成功是「天命所歸」。

無論如何,既然有齊桓公的青眼、且與貴族聯姻,陳完就這麼在齊國紮下了根。為了表示與過去的切割,他將自己的氏由「陳」改為田(古時田、陳同音);又因為在其去世後,齊國朝廷給他定的諡號是「敬仲」,所以後來《史記》對田氏齊國的篇章使用了《田敬仲完世家》的標題。

從落難公子到篡奪齊國,田氏家族的努力脈絡其實非常清晰,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服務齊君、站穩腳跟。

田敬仲完、田稺(zhì)孟夷、田湣孟莊、田文子須無、田桓子無宇,連續五代人都活躍在歷任齊公身邊,依靠一代代勤勤懇懇的工作,獲得了足夠的信任。

古往今來,那些在領導身邊服務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權力;而且,當時的時代環境正發生著巨大變化,為田氏提供了極大的利好。

春秋初期,各國的大夫並沒有世襲的爵位與封地;到了中後期,隨著兼併的加速、疆域的擴大,國君逐漸將領土分封給大夫,並且允許其家族內部世代沿襲,即大夫家族也演變成了世襲的小封國。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大夫的稱號轉變為「子」。

如上文,田氏前三代還使用敬仲、稺、湣這樣的諡號,到了第四、五代則變成了文子、桓子。這說明,從第四代開始,田氏已經擁有了世襲的封地。

大夫擁有封地、具備了基本盤,而且長期參與國政,一旦國君能力不足,大夫專權水到渠成。田氏就是如此。

第二階段:黨同伐異、收買人心。

田氏的第六代掌舵人是田乞,後人稱之為田釐(xī)子,被他們服務的齊國君主是齊景公姜杵臼。

跟他的祖先齊桓公一樣,齊景公也是個矛盾的人,既有勵精圖治的才能,但也是個貪圖享樂之人;既能重用晏嬰(晏子)這種能臣,卻也放縱了田乞這樣的野心家

當時的田乞主管齊國的稅收工作。利用職務之便,他假公濟私——向百姓收稅時用小斗收進,賜給百姓糧食時卻用大斗。如此一來,雖損害了齊國公家的利益,但卻為田氏賺足了口碑。

身居高位卻還故意收買人心,這顯然是極其危險的信號,但齊景公竟然置之不理。老百姓是最容易被恩惠收買的,越來越多的齊國人心向田家。晏嬰就為此嘆息:「齊國之政其卒歸于田氏矣。」

並且,田乞還在其他諸侯國塑造口碑、拉攏支持者。公元前 497年,晉國爆發六卿內亂,韓、趙、魏、智對陣范、中行氏。雙方力量相差明顯,隨著戰爭的持續,范氏和中行氏不得不尋求向齊國借糧。當時的田乞存心要在諸侯中培植幫手,便說服齊景公向對方提供了大量糧食。後來雖然范氏和中行氏戰敗,但田乞樹立「仗義」形象的目的已經達到。

由此可見,無論對外還是對內,田乞的套路很清晰:利用公家的資源收買自己的人心。這種赤裸裸的不軌之舉,竟然絲毫沒有讓號稱雄才的齊景公有所提防,可見當時的田氏地位有多牢固。

而隨著齊景公死去,隨後的齊君越發不成器,齊國大權止不住地走向喪失。

第三階段:挾諸侯以令齊國。

公元前490年,齊景公去世,公子荼即位,高張(高昭子)、國夏(國惠)為託孤大臣。而田乞則另有盤算,他要擁立一個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傀儡。

公元前489年,田乞接回了逃向魯國的另一個景公之子陽生,隨後在家中設宴,邀請了大部分齊國大夫到場。宴會中,他請出陽生,隨後逼迫在座的大臣答應擁戴其為新君。迫於他的淫威,眾人半推半就、上了田家的賊船。

隨後,田乞率人殺害了公子荼,將高張、國夏趕出齊國,隨後立陽生為君,是為齊悼公。從此,田乞出任宰相、獨攬齊國大權。

4年後,田乞死,他的兒子田常接班,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田成子,他正是田氏的第八代掌舵人。

田乞死後不久,齊悼公也被臣下弒殺,其子姜壬即位,是為齊簡公。為了制衡田家的權力,齊簡公任命田常、監止分別擔任左右相。

這當然讓田常相當不爽。為了排擠監止,他首先重拾父親田乞的「高招」:用大斗把糧食貸給百姓,用小斗收回。這招可謂屢試不爽,老百姓們高興到高歌對其進行頌揚:「老太太采芑(qǐ)菜呀,送給田成子!」而田氏的黨羽也紛紛向齊簡公施加壓力,要求廢除監止、將政事悉數委託給田常,齊簡公當然堅決不從。

眼見文的不行,便來武的。公元前481年,監止在上朝途中碰見田氏族人田逆當街殺人,於是便將其拘捕。齊簡公聞訊大喜,計劃藉機剷除田氏。

但監止府中也有田常的內應。很快,得到消息的田常先下手為強,他帶兵衝進宮中,一股腦殺死了監止和齊簡公,隨後扶植齊簡公的弟弟姜驁即位,這就是齊平公;緊接著,田常終於全面控制了齊國。

第四階段:臨門一腳,正式奪位。

在弒殺齊簡公後,田常擔心各國趁機找自己興師問罪,便採取了柔和、務實的治國思路。

對外,把齊國以往侵占的魯、衛等國土地全部歸還,同晉國的韓、魏、趙三家簽訂友好盟約,與南邊的吳、越互通使臣,幾乎把周邊的諸侯國全部諸侯國都伺候得相當舒坦。

對內,一方面繼續實行仁政、收買民心,史稱「修功行賞,親於百姓」;另一方面,把所有具備一定實力的大夫、公族悉數誅殺,並且把自己的封地擴大到比齊公還要大。那時的田常,距離篡奪齊國僅差最後一步。

田常死後,兒子田盤繼位,是為田襄子。不久後,中原頭號強國晉國發生了韓趙魏聯手滅智氏事件,國家隨後被三家聯手掌控;田襄子也加緊了動作,一邊與三晉聯絡交好,一邊繼續擴大家族的封地,幾乎悉數占有了齊國。

田襄子死後,兒子田白接班,是為田莊子,這是田氏的第十代領袖。

公元前405年,田莊子死,掌權的是其子田和。兩年後,發生了震驚天下的「三家分晉」事件,韓、趙、魏三家被周天子冊命為諸侯,周王朝的宗法制被徹底推倒,預示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有了這樣的先例,田氏不禁信心大增。

公元前391年,田和把齊康公趕到了一個巴掌大的海島上,名義上延續家族的祭祀;

下一年,在當時的頭號大佬魏文侯的幫助下,周天子答應冊立田和為諸侯;公元前386年,所有的手續完成,田和正式列名於周朝正室、成為周朝的諸侯之一。

至此,歷經11代人,田氏從落難公子蛻變為雄踞一方的天下諸侯,可謂先秦史上的一大傳奇。而且,相對於晉國而言,齊國疆域較小,所以田氏得以將其獨吞,而無需像韓趙魏那樣三分晉國。由於仍沿用齊國名號,後世稱之為「田齊」。

縱觀田氏代齊的過程,充分演繹了權臣篡位的全套流程。難怪在後世的封建王朝,一旦身居高位的大臣開始刻意收買人心時,帝王都緊張不已,也許正是參考了姜氏的齊國是如何被竊取的生動教訓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