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關注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呼和浩特日報 發佈 2022-07-03T14:14:11.680941+00:00

2022年7月1日《中國日報》刊發了《內蒙古大青山麋鹿群成功繁衍》譯文如下↓↓↓幾十隻麋鹿在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茁壯成長。

2022年7月1日《中國日報》

刊發了

《內蒙古大青山麋鹿群成功繁衍》

譯文如下

↓↓↓


幾十隻麋鹿在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茁壯成長。2021年9月,來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27頭麋鹿,被順利放歸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4月份開始陸續產下了9頭麋鹿幼崽。

每天清晨,馬海波和同事都會出現在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山坡上。他們背著望遠鏡、帶著無人機,在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跟蹤並記錄麋鹿種群的數量、飲食和交配情況,以及收集麋鹿糞便以用於分析。

2021年9月,來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和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27頭麋鹿,被順利放歸至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今年4月,9頭小麋鹿順利出生。由於麋鹿的交配季節在6月至8月,眼下,馬海波及其同事還需要跟蹤觀察雌性麋鹿是否能成功受孕。

麋鹿主要以草為食,在夏天也會補充水生植物,通常會在水源附近尋找食物。

2019年,國家林草局啟動了麋鹿保護計劃,以擴大麋鹿的棲息地。專家來到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考察後,選取了食物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來放歸麋鹿。科研人員一直利用北斗衛星定位項圈,密切跟蹤監測,實時掌握野生麋鹿種群的健康狀況。


麋鹿曾活躍於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也被稱為「四不像」,頭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巴像驢。麋鹿夏季體毛為赤鏽色,在冬天則是灰色。麋鹿頸部有鬃毛,頸背上有一條黑色的縱紋,有很發達的懸蹄,行走時聲音響亮。

20世紀初,由於猖獗的狩獵、棲息地的喪失,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20世紀80年代,麋鹿從英國重歸中國。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的麋鹿種群數量已經超過了1萬隻,其中有4400隻位於野外。這些麋鹿主要源自北京南海子、江蘇大豐和湖北石首這三大麋鹿保護區。

要時刻掌握麋鹿在大青山自然保護區的動態和健康狀況,這對馬海波和同事來說,是一項新挑戰。


馬海波會閱讀和麋鹿相關的書籍,給麋鹿專家打電話諮詢問題。據他觀察,來自北京南海子和江蘇大豐的麋鹿種群相處非常融洽,並逐漸融合成新種群。

馬海波在自然保護區管理站還有一項重要職責,那就是記錄大青山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資源相關數據。由於國家的生態保護政策和近年來的充足降雨,保護區的植被覆蓋率有所增加。野生動物,如羚羊和狍子,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麋鹿最初生活在濕地或沼澤。這是它們第一次來到寒冷的山區,保護區的冬季氣溫最低可達零下30攝氏度,」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浩仁塔本說。「我們的工作人員為麋鹿建造了冬季保暖棚,但它們從來沒有去過那裡。麋鹿有厚厚的皮毛可以禦寒。眼下關鍵是看幼崽們是否能適應新環境。」


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研究員郭青雲說:「目前不斷增加的麋鹿數量和國內有限的棲息地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截至目前,該中心已經向中國各地保護區輸送了598頭麋鹿。

「小麋鹿的出生說明大青山自然保護區是適合的棲息地。這有利於我們將來發掘更多適合麋鹿的潛在棲息地。然而,我們還需要時間去證明那邊是否已經成功建立麋鹿的野生種群。」她表示。

「雄性麋鹿會爭奪交配權。麋鹿一夫多妻制的特點也意味著麋鹿有更高的近親繁殖的可能性,這可能會導致遺傳缺陷和較低的抗病能力。這次北京和江蘇的兩地麋鹿首次建立交流,增加了麋鹿種群基因的多樣性。」郭青雲說。(來源:中國日報 部分圖片來源:微訊江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