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必隆刀:清朝版「尚方寶劍」,可先斬後奏,卻是個笑話

巖巖說史 發佈 2022-07-03T14:38:19.607496+00:00

1749年,傅恆手持「遏必隆刀」前往四川,捉拿大將軍訥親,將其押送京師斬首示眾。「遏必隆刀」神威突顯,在清朝歷史上是個笑話。

1749年,傅恆手持「遏必隆刀」前往四川,捉拿大將軍訥親,將其押送京師斬首示眾。「遏必隆刀」神威突顯,在清朝歷史上是個笑話。

「遏必隆刀」,類似明朝時期的「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見到寶刀如同見到皇帝本人,王侯將相都得服從。

行軍作戰,明朝喜歡賜予「尚方寶劍」,清朝則是「遏必隆刀」,以示皇帝對將領的信任。可惜,「遏必隆刀」在清朝歷史上卻是個笑話,從誕生到消亡,都沒啥作用。

「遏必隆刀」,顧名思義,就是遏必隆的寶刀,收藏在宮廷,成為皇家的御用物品。寶刀長60厘米,鞘長94厘米,刀鞘用鯊魚皮裝飾;寶刀一面刻有「神鋒握勝」4字,氣場十足。

所謂是「人如其名,物如其人」。清朝歷史上,遏必隆的評價並不高,能力和魄力都不行,「遏必隆刀」的威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遏必隆,滿洲鑲黃旗,「上三旗」之首,又是開國五大臣之一額亦都的孫子,出身非常高貴。

「五大臣」的能力、威望有多強?努爾哈赤為了贏得「五大臣」支持,不惜將長子褚英處死,因為兩者矛盾尖銳,「五大臣」擔心褚英繼位,會找他們算帳, 故而要求努爾哈赤處死長子。

額亦都能征慣戰,足智多謀,孫子遏必隆則過於一般。遏必隆談不上勇猛,更談不上魄力,本人的骨氣也是大打折扣。

1661年,康熙皇帝繼位,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是輔政大臣,遏必隆位列第三,比鰲拜地位高。

「四輔政大臣」中,遏必隆最差,他對鰲拜服服帖帖,沒有主見,也不敢有任何異議,完全就是鰲拜的僕人。

1669年,鰲拜被康熙捉拿,囚禁監獄。康親王上奏,參劾遏必隆平日與鰲拜的不法行為,要求康熙判處他死刑。

康熙考慮額亦都戰功顯赫,遏必隆本人也不壞,只是軟弱而已。如此,康熙放了遏必隆一條活路,剝奪了輔政大臣的職務。1673年,遏必隆病逝。

沒能在「四輔政大臣」中留下名聲,遏必隆的寶刀卻名氣暴漲。康熙將寶刀藏入宮廷,作為皇家的御用物品。

1748年,四川前線傳來消息,清軍在金川慘敗,被莎羅奔痛打。張廣泗督師不給力,消極怠戰,損耗大量白銀,乾隆非常惱火。

大金川、小金川之戰,乾隆「十全武功」的開山之作。清軍遭遇損失,豈不是打了「十全老人」乾隆的臉,豈能容忍呢?

為了贏得勝利,乾隆派遣訥親去督師,節制前線軍務。訥親,遏必隆的孫子,與張廷玉、李衛、鄂爾泰,一起擔任乾隆的「託孤大臣」。

雍正「舊臣」中,張廷玉、李衛、鄂爾泰被乾隆冷落,訥親則格外重視。訥親擔任保和殿大學士,是殿閣大學士之首;擔任首席軍機大臣,是名副其實的宰相。

訥親出征四川,可知乾隆對金川戰事非常關心,結果不盡人意。訥親聯手岳飛的21世孫岳鍾琪,參劾張廣泗,說他「貽誤戰機」,導致清軍戰敗。

乾隆起初偏袒訥親,下令將張廣泗處死。但是,訥親並未扭轉局勢,他輕敵冒進出擊,清軍陣亡數千人,也學會了消極怠戰。

訥親處理政務是高手,行軍打仗則不行,乾隆用人不當,卻不想承擔責任。為了掩飾敗局,乾隆讓傅恆手持「遏必隆刀」去督師,將訥親捉拿回京,在寶刀前斬首示眾。

遏必隆沒想到,被自己寶刀「斬首」的第一位大將,居然是自己的孫子訥親,著實是個笑話。更搞笑的是,訥親是第一位被寶刀「斬首」的大將領,也是最後一位。

斬首訥親,金川戰事並未消停,傅恆、岳鍾琪打持久戰、消耗戰,最終靠招撫暫時平息金川事務。28年後,戰事再起,清朝耗費7000萬白銀,陣亡4萬將士才搞定。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發動起義,太平軍橫掃八旗、綠營,清軍連戰連敗。兩廣總督李星沅、廣西巡撫周天爵、廣西提督向榮等聚集6萬兵馬,卻無法阻擋太平軍的攻勢。

金田起義時,太平軍戰鬥的兵力不足一萬,武器也低劣,清軍卻招架不住。前方將領畏懼太平軍,要麼一觸即潰,要麼遠遠跟隨,目送太平軍離開。

為了激烈士氣,震懾前線將領,咸豐皇帝讓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督師,手持「遏必隆刀」去廣西,希望能扭轉局勢。

賽尚阿擅長民政,對軍事一竅不通,為人又比較溫和,壓根就搞不定這幫驕兵悍將,向榮、烏蘭泰、秦定三、周天爵等人,不把「遏必隆刀」當回事。

永安之戰,向榮不願意配合烏蘭泰,便去桂林療養。賽尚阿則躲在陽朔,不但去前線督師,所謂的「遏必隆刀」,只能是個笑話。

手持「遏必隆刀」,賽尚阿不但未能扭轉局勢,還讓太平軍不斷發展壯大。督師不到一年時間,太平軍一路北上,攻克南京,與清朝隔江對峙。

「遏必隆刀」沒用,搞不定太平軍,咸豐也無奈。為此,咸豐只能重用曾國藩及其湘軍,讓他們充當消滅太平天國的主力。此後,「遏必隆刀」藏入宮中,作為擺設而已,沒啥作用。

參考書目:《清史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