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頂級的太極快慢機駁殼槍,是由鞏縣廠和漢陽廠合流製成

天刑17 發佈 2022-07-04T01:36:52.436756+00:00

盒子炮系列之三十四:民國時期的鞏縣兵工廠產量很大,在193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年產4萬支步槍、16萬發炮彈、10萬顆手榴彈的產量,成為了中國北方最重要的輕武器工廠。

​​​

盒子炮系列之三十四:

民國時期的鞏縣兵工廠產量很大,在193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年產4萬支步槍、16萬發炮彈、10萬顆手榴彈的產量,成為了中國北方最重要的輕武器工廠。而這也不能滿足中日開戰的需要,所以在兵工署的設想之中,曾經想讓其75mm鋼炮彈月產量增加到26000發(年產量31.2萬發)、105mm鋼炮彈14000發(年產量16.8萬發)。這個產能在當年的中國可是首屈一指,甚至比內地最大的太原兵工廠極盛時期還多一倍有餘——當然了,由於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這個計劃也只能停留在紙面上而已。


而除了產量極大之外,由於設備先進、技術高超、所用材料優質等原因,鞏縣兵工廠所產軍火質量極佳,很多品種如中正式步槍、鞏造駁殼槍、鞏造手榴彈、鞏造花機關的質量都不次於外國同類產品。甚至還加以了適合中國士兵使用條件的改造。


一、鞏縣廠對產品的改造

當年通天教主座下的截教大師姐金靈聖母,最大的倚仗就是身邊的眾多法寶。比起號稱「多寶」實際卻一文不名的大師兄多寶道人,這位大師姐擁有龍虎如意、四象塔、七香車、飛金劍等眾多法寶。而歷史上的鞏縣兵工廠也是如此,不僅產品眾多而且質量優越,更是經常改進產品。特別是在九一八事變瀋陽兵工廠淪陷以後,鞏縣兵工廠成為了中國最先進的兵工廠,擁有當年最好的技術設備,以及北方最優秀的軍工人才(很多人才甚至是攜帶著圖紙資料的原瀋陽廠技術人員),所以他們在很多武器上並非簡單的仿製,而是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改造。

1.給花機關槍增加快慢機


在1926年冬,鞏縣廠仿造成功白格門式手提機關槍。當時各處所造不分快慢,每一扣扳機所裝子彈全數放出,不能開放自如。鞏縣所造另加扳鈕一個,可以隨時停止射擊——當時中國仿製的花機關槍有缺陷,都是只能連發的,鞏縣廠產品增加了點射功能,提高了精準度而且還能節約子彈,是非常適合中國軍隊情況的改造。

2.給俄式重機槍改良工藝


所謂的俄式雙輪重機槍,最早是由俄國的土拉(Tula Arsenal現翻譯為圖拉兵工廠)於1905年仿製成功的馬克沁重機槍,在1910年俄國的蘇可若夫(Sokolov)上校又給它加裝了防盾及帶雙輪的支架, 定為1910年型水冷重機槍。該槍持續生產到二次大戰後,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一種馬克沁重機槍,直到現在的戰場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當年鞏縣廠仿製時,則將銅製零件全部換為鋼件,並將水冷套筒換為縐摺型,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水冷效率。

3.縮小的鞏造手榴彈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各式手榴彈。但是從德國進口的1924年式木柄手榴彈個頭兒太大,並不適合中國士兵使用。鞏縣兵工廠就將德式手榴彈縮小尺寸,減少裝藥量,長度由36.5厘米減為30厘米,裝藥由170克減為120克,外殼也由衝壓鋼殼改為少量炸藥就能炸裂的生鐵殼。這種改用生鐵殼的鞏造手榴彈製作工藝簡單,鐵材木料更是完全自製量產。必要時鄉村打鐵鋪加個熟練木匠,甚至都能土法製造。中國軍隊裝備的海量各式手榴彈,後來成為了侵華日軍的噩夢。

4.老蔣親自改進的中正式步槍


鞏縣兵⼯⼚⽣產的最著名武器,當然還是要屬中正式步槍了。在獲得了德國的全套⽣產技術後,鞏縣兵⼯⼚開始試製⼆四式步槍。不過這畢竟是一種短步槍,在和日軍「三八長矛」拼刺的時候十分吃虧。於是在1933年,老蔣親自到鞏縣兵⼯⼚視察時,就對⼆四步槍提出了「加長刺⼑、縮短槍柄」的改進意見。這之後改用長刺刀的鞏造「中正式步槍」,就成為了中國軍隊的制式武器,也是精銳嫡系部隊的重要標誌之一。


二、生產化學武器的鞏縣兵工分廠


在抗戰時期,日軍對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毒氣彈。殘忍的日寇欺負我們缺乏化學戰能力,經常在戰場上使用毒氣彈,屠殺了大量的中國軍民。可是鮮為人知的是,當年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國府就曾經試圖建設自己的化學戰工廠,當時這座化學兵工廠就是設在了河南珙縣的孝義鎮,並以鞏縣兵工廠為掩護,被稱為了鞏縣兵工分廠。 

 那還是在1931年7月, 鞏縣化學廠籌備處在南京成立,當時是吳欽烈為籌備處長, 並派張輔良為總務主任,胡尉為工務主任,孝義工程地點則派化學工程師方志遠負責主持。當時是征地633.818畝(約合四十二萬三千平方米),並撥國幣150萬開始土建。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國府在4月派化學工程專家吳欽烈赴歐美考察,負責訂購化學兵工廠機械及招攬技術專才。吳欽烈盡忠職守,聘請了6位外籍技術專家來華,他們的名字是:白偉德、哈克義、艾世德、麥思哥、思普靈、過更生。除此之外,吳欽烈還和多家美國公司簽訂了合同,計有:

孟遜圖化學工廠設計之硫酸廠,

偉斯華哥公司設計之食鹽電解廠,

伊利湖化學公司設計之淚氣廠、噴嚏廠、泡腫氣廠、煙罐裝填廠、毒氣炮彈裝填廠。

當時為了保密,美國的一切購件與交涉則托華昌公司李國欽先生代辦。而為了防止引起日本人的注意,化學廠番號也幾度更改。1933年1月在河南省珙縣孝義鎮選定廠址,1933年7月開始籌備時稱"鞏縣化學廠", 同年10月更名為"石河兵工分廠", 1934年5月更名為"鞏縣兵工分廠",就是為了防止被日本特務得知破壞。


在當時中國上下被日本人滲透成篩子的情況下,鞏縣化學廠的建設居然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順利進行,到了1936年初廠房全部完成, 各廠陸續正式出品, 同時兵工署處長張郁嵐建設的防毒面具廠,也被劃歸到了化學廠。該廠於1936年2月1日正式成立, 以吳欽烈為第一任廠長,當時有員工900多人。

到了建成時,鞏縣兵工分廠共有11個工場,到了1936年共生產15公斤泡腫氣炸彈2170枚,噴氣手榴彈2390枚,催淚手榴彈4307枚,催淚鼻涕手榴彈8425枚,催淚煙罐1045個。

到了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更是計劃生產催淚噴嚏煙罐或手榴彈11萬枚,82毫米催淚噴嚏迫擊炮彈2萬發,75毫米催淚噴嚏山炮彈5000發,75毫米泡腫氣山炮彈5000發,泡腫氣飛機炸彈1萬發。除此之外,在抗戰前還製成了窒息性的光氣和雙光氣。但是由於抗戰全面爆發,這個後期的生產計劃也和國府無數看起來無比高大上的計劃一樣,實際並沒有執行。

而這擁有的獨一無二化學戰能力,就讓鞏縣兵工廠實力遠超同輩,在實戰中別說一打三,這要是用了化學武器,一打六也不在話下啊。


三、出色的防禦能力


除了眾多的法寶、優秀的實戰能力之外,當年的截教大師姐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超凡的防禦能力。在萬仙陣中她一人抵禦闡教十二金仙中的三個,再加上原屬於截教隨侍七仙中的三個,這一打六還能擋得住,防禦力妥妥的二代弟子中的第一。而歷史上鞏縣兵工廠也是如此,除了優質的產品和天下獨一號的化學武器,它真正最牛的地方,也是它出類拔萃的隱蔽性和防禦能力。

在鞏縣兵工廠的建立之初,北洋政府的兵工專家們就考慮到了防禦空中轟炸的問題。當時在兵工廠的地下,建有一個規模宏大的工事群。其中光是地道就足有10公里長,裡面除了堆放無數武器彈藥的庫房之外,還有各種生產車間、辦公室等設施,甚至就連測試校正槍枝用的實彈靶場都有,其內部空間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就像《封神演義》中遭到圍攻的金靈聖母一樣,鞏縣廠也遭到了4次日軍的大規模轟炸。但是讓日軍沒有想到的是,由於大規模的地下工事群的存在,鞏縣兵工廠雖然大部分地面建築和設備被毀,但地下庫存的大量武器彈藥與幹部職工居然安然無恙,全廠職工僅被炸死7人,這在當年是非常難得的。

這大規模的地下洞窟工事,真的是以弱勝強的法寶啊。


四、一分為三的鞏縣兵工廠

而在被日軍大規模轟炸以後,鞏縣兵工廠也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如斗姆元君一樣歷劫重生。在1937年11月,鞏縣廠奉令遷往湖南株洲,到了12月又接收了萍鄉修械所的人員設備,規模不減反增。在1938年春,該廠在湖南安化縣煙溪鎮選定廠址。6月1日,改廠名為軍政部兵工署第十一工廠,同月又在煙溪成立第十一工廠煙溪辦事處,負責測量、征地建廠事宜。


當機料運抵長沙後,1938年4月即在朱家花園至天心閣一帶設臨時廠房,利用半成品製造了中正式步槍、山野炮彈和手榴彈供應前線。在1938年6月,漢陽兵工廠為躲避日軍炮火及戰略上的考慮內遷,也來到湖南辰溪。當年國府控制下的兩大最重要的兵工廠,在此合二為一。

12月,員工、機料由長沙到達煙溪,其火工部奉令遷至桂林臨時設廠。該廠在煙溪建成房屋423幢、洞庫162個,設炮彈、制槍、機器、火工和電機五個製造廠,出品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信號槍、山野炮彈和手榴彈。作為當時湖南境內唯一的兵工廠,該廠離日軍所在地不足百里,真的是非常英勇無畏。當年的這個第十一兵工廠,因此又被美國羅斯福總統稱為「最前線的兵工廠」。

該廠規模龐大技術先進,大量武器彈藥源源不斷供給到前線,自然成為日寇的眼中疔肉中刺。為了保密起見,在1939年11月,該廠對外啟用了「鞏固商行」代名。但是這樣簡單的保密措施,自然是瞞不過日本人的。在1939年的12月11日和13日,該廠連續遭到了日本飛機的大規模戰略轟炸,炸壞房屋341幢、洞庫136個,員工死亡30人、傷123人,制槍廠機器部分又被炸毀。而在此之後,鞏縣兵工廠被迫再次搬遷。其後在不斷的顛沛流離之中,該廠分為了三部分:


入川的電機廠移交第二十一工廠(原金陵兵工廠);

制槍廠、樣板廠和炮彈廠連同桂林遷川的火工設備,移交設重慶鵝公岩的第一兵工廠(原漢陽兵工廠);

第十一工廠未入川部分,與第一兵工廠(漢陽廠)折回湖南辰溪南莊坪的電機、機器、槍彈、機槍四廠及木工、火工兩所合併,仍稱第十一工廠。後第十一工廠又在辰溪的孝坪購地340餘畝,建立新廠址。

在1941年兵工署各兵工廠主要事項一覽表中, 11廠位於四川巴縣銅罐驛,主管為李待琛,主要產品為步機槍, 炮彈及手榴彈。 事實上11廠並未遷往四川,在孝坪一直呆到抗戰勝利。

到1945年8月抗戰勝利時,該廠有員工兵夫5114人(職員604人、工人3892人、兵夫618人),有各類設備1178台。主要產品月產能力:槍彈130萬發,75毫米炮彈4000發,手榴彈14萬枚。可以說在中國人民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中,鞏縣兵工廠是立了汗馬功勞的,是功彪史冊的抗戰功臣。


五、民三十二太極快慢機

而說了這大半天,小編陳天刑總算是把抗戰時期的鞏縣兵工廠,給說了個大概。那麼作為盒子炮神教中國支派的大師姐,這位「聖母」級別的大人物,在這期間又對盒子炮系列有什麼突出貢獻嗎?那當然是肯定的,除了鞏造駁殼槍之外,當年在鞏縣廠和漢陽廠合流之後,鞏造和漢造進行了結合,最終出來的產品,就是盒子炮中國仿製品中德巔峰之作——民三十二式二十響太極快慢機駁殼槍!

這駁殼槍之所以遠勝於其他手槍,主要是因為它有可以連發的快慢機型號。如此一來,人家「大肚快慢機」就脫離了手槍範疇,成為了最早的單兵自衛武器,開始跨界去衝鋒鎗和卡賓槍領域恰飯了。


而這方面最優秀的品種,當然是德國毛瑟的M1932速射型快慢機了。該槍生產了約10萬支,其中有大約7萬支是賣給了中國。而在開戰以前,因為當時從德國進口的渠道暢通,所以國府並沒有急於仿製該槍,等到了1938年德援斷絕,特別是1939年中德軍事合作終止後,從德國進口二十響駁殼槍已經行不通了,國府兵工署這才開始著手仿製該槍。

而合流後的漢陽和鞏縣兵工廠的制槍廠,就責無旁貸承擔了這一任務。其後又經過多次分分合合,在顛沛流離之中新產品的研發進行得非常困難,直到1942年以後,才終於仿製成功了快慢機駁殼槍,命名為三十二年式手槍。只不過這時候吞併了鞏縣制槍廠的漢陽兵工廠制槍廠,也已經轉隸屬於第二十一兵工廠的制槍廠。這種匯聚了第一漢陽廠和第十一鞏縣廠技術力量製成的新產品,最後卻成了第二十一原金陵廠的產品,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陰差陽錯了。


而民三十二年式手槍的最大特點,就是它並非是完全造的德貨M1932快慢機,特別是其槍管從原有的1932型的140毫米,改為了1930型的132毫米,同時卻採用了1932型的桃形快慢機。從這個角度來說,民三十二式其實屬於「短八分快慢機」——而之所以有這個區別,恐怕是源於原「漢造駁殼槍」,都是132毫米槍管的原因,這是一種漢造駁殼槍的快慢機改進型。

而除此之外,民三十二年式手槍並沒有毛瑟原廠的標誌,而是改為一個太極圖案和「自來得手槍」幾個漢字。另外槍體左側的快慢機標識也有所不同,德國原槍「N」與「R」的標識被改為「單」與「連」兩個漢字,或者是「1」和「20」兩個阿拉伯數字。



到了1943年,國府正式量產了自己的「32年式手槍」。該槍擁有10/20發彈匣、132毫米槍管、是能夠單連發可調的快慢機盒子炮。而之所以能夠成功仿製出該槍,原漢陽廠和鞏縣廠的手槍房功不可沒。請讓我們記住這支國產駁殼槍的巔峰之作:

民三十二年式二十響太極自來得短八分快慢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