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雲南昭通有新發現,歷史追溯到600萬年前

昭通日報 發佈 2022-07-04T06:02:44.813864+00:00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及美國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王曉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吉學平與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哈佛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的同行合作,在國際刊物《科學報告》發表了始熊貓「第六指」,即「偽拇指」演化的論文。

昭通發現600萬年前條紋兔

古人類學重大發現,和雲南昭通有關

永善科考重大發現,和4億多年前有關

昭通等地懸棺人群古DNA測序系古代百越族群後裔

昭通首次發現!距今4億多年

……

@昭通日報 微信(ID:ztrbwx)

曾報導過以上考古發現

除此之外

最近又有重大發現

昭通發現600萬年前

始熊貓偽拇指化石

圖1 雲南昭通水塘垻始熊貓生態復原(Mauricio Antón繪)右側個體顯示偽拇指抓握功能,左側個體顯示步行姿態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及美國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王曉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吉學平與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哈佛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的同行合作,在國際刊物《科學報告》發表了始熊貓「第六指」,即「偽拇指」演化的論文這是繼該地發現劍齒象、條紋兔、古猿頭骨 、中猴等化石之後的又一科考新成果。

圖2 大熊貓(A, C)和始熊貓(B, D)偽拇指的解剖結構

始熊貓關鍵的偽拇指和臼齒化石,來自於2015年鄧濤、吉學平領導的古脊椎所、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昭通市政府聯合組織的水塘垻晚中新世化石地的科學發掘。研究結果顯示,始熊貓具有最早的增大的橈側籽骨,已經形成對握的「拇指」功能。然而,自中新世晚期以來,熊貓的「拇指」沒有進一步增大,因為其在抓握竹子的同時還必須兼顧蹠行式走路的承重功能,不可偏廢任何一方。分擔體重的限制可能是熊貓的偽拇指從未演化成完整手指的主要原因,但這種簡陋的「拇指」表明,大熊貓專門吃竹子的習性至少在距今600萬年前就起源了。

圖3 大熊貓(B, D, E)與原始熊類(A)和人類(C)手部的對比

屬於食肉目的大熊貓與其同門兄弟不同,它有許多「絕技」,使其能夠適應於專門吃竹子的生活。在這些絕技中,大熊貓額外的「拇指」可以說是最著名但也是最神秘的。除了大多數哺乳動物前肢上正常的五個手指外,大熊貓還有一個強烈增大的手腕部骨骼,即橈側籽骨,充當第六個手指,形成可以對握的「拇指」來抓住竹子。

圖4 大熊貓抓握和咀嚼竹子(Sharon Fisher攝)

該項成果的發布,依據始熊貓已知最早的增大的橈側籽骨,其偽拇指顯示出中間形態,首次記錄了熊貓向取食竹子演化的可能時間和步驟。在食肉動物中,熊科動物的臼齒最為複雜,因為它們還要咀嚼大量非肉類食物。而在熊科動物中,熊貓的牙齒模式最為精細,褶皺出許多非常明顯的齒尖,在強健的下頜骨和顳下頜關節協助下,有利於嚼碎堅硬的竹子。始熊貓的牙齒形態已經達到了現代大熊貓的複雜程度,甚至更複雜。始熊貓是否已經開始吃竹子?能幫助抓握竹竿的偽拇指是另一個關鍵證據。

圖5 熊貓家族偽拇指和臼齒與食竹習性的演化關係

2007年項目開始之初,項目負責人吉學平就推測可能發現古猿和大熊貓的祖先等珍稀古動物遺存。雲南昭通是最晚中新世人類直立行走起源發生時期的重大進化事件演化發生地,大量生物新屬、新種在此發現,隨著多學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未來還可能發現更多的古生物種類。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ID:ztrbwx)丨《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阜金 劉建忠 尹婕

編輯丨尹婕

編審丨馬燕

值班領導丨曹阜金

校對丨胡遠松

投稿郵箱丨302626508@qq.com

廣告諮詢丨0870—3191969

@昭通日報 微信團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