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新發現:皮膚上的苯乙酮可使人招蚊子

皮膚科趙博士 發佈 2022-07-04T15:44:21.558839+00:00

研究人員幾十年前就發現,某些疾病會改變人體的氣味。某些病毒和微生物已進化到可以改變被感染者的氣味。 例如,被黃瓜花葉病毒感染的植物能釋放出一種小分子吸引蚜蟲,這種病毒再利用蚜蟲作為載體感染新的植物。科學家們還發現,引起瘧疾的病毒可通過改變患者身體氣味吸引蚊子。

研究人員幾十年前就發現,某些疾病會改變人體的氣味。某些病毒和微生物已進化到可以改變被感染者的氣味。 例如,被黃瓜花葉病毒感染的植物能釋放出一種小分子吸引蚜蟲,這種病毒再利用蚜蟲作為載體感染新的植物。科學家們還發現,引起瘧疾的病毒可通過改變患者身體氣味吸引蚊子。

發表在6月30日的《細胞》雜誌上的清華大學學者們研究發現,感染了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的老鼠產生的苯乙酮是健康小鼠的10倍。 用苯乙酮這種化合物塗抹健康的老鼠和一些人類志願者,發現這種氣味可吸引很多蚊子(哈哈,記住這個招蚊妙招) 。

人和老鼠的皮膚本身就有產生苯乙酮的細菌生長,但該細菌的數量受由皮膚細胞分泌的一種抗菌蛋白精細控制。當老鼠感染登革熱或寨卡病毒時,這種抗菌蛋白產量會下降。結果,感染小鼠的皮膚上便滋生大量產苯乙酮的細菌,使小鼠散發出異味,從而招引蚊子。

登革熱患者的腋下比沒有感染病毒時產生更多的苯乙酮。此外,蚊子容易被登革熱患者的汗液吸引。

這些信息均表明,登革熱和寨卡病毒已經將苯乙酮作為化學武器,以幫助自己傳播。

不過,研究人員還發現,給感染的老鼠服維生素A有助於降低動物分泌的苯乙酮的數量,這可能為控制兩種疾病的傳播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那麼,未來,有沒有哪種化合物(比如文中的維生素A)可用來減少蚊蟲叮咬,值得期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