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內閣人物:錢能訓

一知半解聊歷史 發佈 2022-07-05T16:01:14.051029+00:00

錢能訓是清末人,1869年生於浙江嘉善,他的父親錢寶廉在道光年間中得進士,曾經在清廷擔任二品官員。因為家教良好,錢能訓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20多歲考上進士,也像父親一樣進入翰林院任職,可謂龍生龍、鳳生鳳。

錢能訓是清末人,1869年生於浙江嘉善,他的父親錢寶廉在道光年間中得進士,曾經在清廷擔任二品官員。因為家教良好,錢能訓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20多歲考上進士,也像父親一樣進入翰林院任職,可謂龍生龍、鳳生鳳。

他歷任湖北、廣東鄉試主考官,廣西學政,刑部主事、員外郎等,1911年以布政使身份出任陝西巡撫職。民國七年秋季,徐世昌被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因為錢能訓和徐世昌有舊交,錢能訓被任命為代理國務總理,後來正式出任北洋政府內閣國務總理。

小檔案:  
  姓名:錢能訓   
  字號:字傒丞、干臣。   
  籍貫:浙江嘉善人。   
  出生:1869 
  去世:1924年6月5日


一、攀附大樹好乘涼

錢能訓,於1869年出生,1898年中進士,翌年留館,為翰林,散館後授編修,歷任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監察御史、廣東和湖北鄉試主考官、廣西學政等多個職務。1903年,因得到左都御史裕德的保薦,參加經濟特科考試,後升監察御丞。  
從晚清末年到民國初年,錢能訓的榮辱升降,始終是與徐世昌分不開的。清政府於1905年10月8日設立了巡警部,從而統一了全國的警察機構,產生了中國最早的中央警察機關,奠定了近代中國的警察制度。受袁世凱推薦,徐世昌擔任清政府巡警部尚書。因受知於徐世昌,在徐任巡警部及民政部尚書時,錢能訓先後任巡警部左參議、左丞,民政部右丞等要職,並成為徐的心腹。


民國成立後,錢能訓憑藉與徐世昌等人的老關係,又屢次出任政府要職。1913年10月16日,錢出任北京政府熊希齡內閣之內務部次長。1914年3月,以蒙古、西藏、青海三省區的各額被選為約法會議議員。同年5月,袁世凱在總統府內設政事堂,改國務總理為國務卿,以徐世昌為首任國務卿,時錢能訓被任命為政事堂右丞兼任禮制館副總裁(總裁為徐世昌),與左丞楊士琦一起成為徐的得力助手,協助徐世昌處理日常政務。錢由徐世昌的引薦,深受袁世凱的器重。
1915年重月,被袁授為中卿,10月24日又署理平政院院長,同時兼任文官高等懲戒委員會委員長。1916年4月22日,又正式被任命為平政院院長。1917年8月,時任副總統的馮國璋繼黎元洪之後代理北京政府大總統,同年11月段祺瑞因對南戰爭失敗引咎辭去內閣總理一職,初由汪大燮代理,緊接著改由王士珍署理,12月1日錢能訓出任王內閣的內務總長。1918年2月20日,王士珍在皖系的攻擊下辭職。錢一度又暫時兼代國務總理,為時僅一個月零三天。3月23日,段祺瑞重組內閣,錢蟬聯內務總長。 

在錢代閣期間,因徐世昌通電尊重和平以謀統一,所以在11月15日就和戰問題召集督軍會議,總統、全體閣員均出席,討論問題共五項,其中第一項即停戰撤後,此時歐戰告終,經外交團勸告,和平空氣幾乎瀰漫全國,因此段祺瑞及各省督軍不得不附從其議。16日,令前方各軍隊罷戰退兵,至20日,廣東護法軍政府亦宣告停戰。12月,徐世昌提請國會參眾兩院討論通過對錢的任命,12日,錢能訓正式組閣出任國務總理。23日,徐在總統府成立善後討論會,由錢兼任會長。1919年1月11日,內閣進行改組,錢兼任內務總長。  
縱觀錢能訓的官場生涯,每一次提拔,每一步擢升,背後都有徐世昌的影子。

二、歷史責任難脫逃

錢能訓登上總理寶座不久,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關於「五四運動」中錢能訓的表現,許多文章都有所涉及,有的文章里,他被寫成對歷史有罪的人,也有人撰文為他進行辯護。但不管怎麼說,鎮壓「五四」運動與他有關係,雖說不是直接參與,但他總是當時的內閣總理,逃脫不了歷史責任。
時歐戰告終,美國總統威爾遜發起和平會議,於1919年1月1日由美、英、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在法國首都巴黎召開會議。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和戰勝國之一,亦被邀請出席。會上,中國代表提出日本歸還山東問題,日本代表立即表示反對;隨後,英、法、美三國代表為此舉行會議,並提出一項解決山東問題的辦法,即把以前德國享有膠州灣權利讓與日本,日本將山東主權自動的交還中國,並許日本保留德國所享有的經濟特權,且許以特殊鐵道警官之聘用。 
對於此項解決辦法,中國代表表示反對並提出抗議,三國亦無表示。時任大總統的徐世昌與國務總理錢能訓在國內外的壓力下表示贊同我出席和會代表的意見,決定不在和約上簽字。可是,徐樹錚惟恐天下不亂,與段祺瑞一起堅決主張簽字,使徐世昌、錢能訓左右為難。  


錢能訓正式擔任總理從1918年11月開始。但是他官運不好,第二年趕上「五四運動」。6月13日,「五四運動」達到高潮,錢能訓引咎辭職。有人說,他的行動從反面鼓舞了當時的學生運動,讓學生們以為一上街示威遊行,就可以把總理拉下台。其實,事情遠非這麼簡單。「五四運動」的興起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社會根源。辛亥革命後,外國侵略者,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妄圖把中國變成它獨占的殖民地;封建軍閥為了維持反動統治,極力勾結帝國主義,大量出賣國家主權。內憂外患,日甚一日,民族危機,迫在眉睫。這場偉大的革命運動,就是在中國社會基本矛盾日益深化的基礎上發生的。  

對錢能訓在此期間個人的作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逐漸持有較為客觀的評價。當時讓錢能訓出任內閣總理,是徐世昌排斥吳佩孚之計,完全受徐世昌操縱。上台不久即逢「五四運動」爆發,錢又稀里糊塗地下了台。由此可見,錢能訓左右個人政治命運的能力和空間非常有限,他無法逆轉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三、艱難組閣受掣肘

錢能訓正式組閣在國務總理任上實際只有半年的時間,即1918年12月12日至1919年6月1 3日。其間因南北分裂,北洋軍閥內部各派系矛盾重重,政壇鬥爭此起彼伏,使他作為閣揆大傷腦筋的事層出不窮。 
首當其衝的問題是,新內閣如何在用人問題上擺平。當時段祺瑞雖然已經離開內閣,但他一方面擁參戰軍實力,一方面挾安福系大多數議員,其關於事涉政府用人等重要問題,大半一意孤行,對於內錢閣,根本就「不在其心目中」,處處使錢能訓窮於應付。  


錢能訓正式上任,自然要重組內閣,繼續兼任內務總長。外交總長一職,亦由原來的陸征祥擔任,因為陸征祥還在法國開會,暫時由次長陳籙代理。司法總長朱深,教育總長傅增湘,海軍總長劉冠雄,都沒有變動。交通總長曹汝霖免去財政總長的兼職,另外任命龔心湛為財政總長,撤去陸軍總長段芝貴的職務,改用靳雲鵬出任。  
應該說,這樣的人事安排基本是換湯不換藥,幾個關鍵的內閣位子,總是在那幾個人的小圈子裡換來換去。 
在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中,更使錢能訓難辦的是如何對段的心腹號稱「小徐」的徐樹錚。時徐樹錚任西北籌邊使,這本是總統徐世昌的調虎離山之計,因為小徐企圖保段捲土重來操縱北京政權,莫說錢能訓對此大傷腦筋,就是號稱「老狐狸」的大總統徐世昌亦無可奈何,於是把小徐調到遠離京城的蒙疆去發展。
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再次赴京,當日下午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復職典禮。黎元洪上台,即令清流顏惠慶組閣,撤銷解散國會令,撤銷對孫中山的通緝令,要求全國各地一律停戰。  
然而,舊國會議員經段祺瑞安福國會和孫中山非常國會的分流,已經支離破碎,要恢復,實在太難。而廢督裁兵,首先吳佩孚就不肯去職,各省督軍,順勢乾脆挑明反對廢督裁兵。結果只有江西、浙江、東北三省共五省「廢督」成功,而實際上也只是換湯不換藥,將「督軍」換個名稱罷了。   
此時對黎元洪來說,更要命的還是財政危機。軍餉發不出來,國務院衙門的月俸也沒法支出。黎元洪請唐紹儀組閣來解決財政問題,卻因吳佩孚得反對而無法進行。聯想到早年唐紹儀上任外交總長被阻的事,黎元洪這才認識到自己還是軍閥們的一個傀儡,只不過這回改成是直系的了。  
麻煩事還不止於此,性急的曹錕終於連傀儡也不想讓黎元洪做下去。他跳出來自己要馬上做總統,理由是黎元洪只應補足160日總統任期,如今卻又做了330餘天總統,理當早早退位。  
理由雖然站不住腳,手段卻越來越卑鄙。曹錕最後乾脆把總統府的電話、自來水統統切斷……
當時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庫倫(即今蒙古烏蘭巴托)要求自治,北京政府對此一無辦法:而徐樹錚兩赴庫倫,竟然使外蒙古取消自治,為國家可謂建立殊勛,因此徐樹錚更恃才傲物,愈加驕縱,更不把國務總理錢能訓放在眼裡。  
接下來,就是關於錢的問題。總理姓錢,但確為錢的事而發愁。在組閣之初,陸軍總長靳雲鵬和財政總長龔心湛即因索款發軍餉過年關的問題發生爭吵,鬧得不可開交,使錢能訓束手無策,後來經段祺瑞出面調解,方告平息。  
由此看來,局勢似乎在一夜之間就轉危為安了。其實不然,各省的軍閥意氣用事,不顧國家利益,專顧自己,一做了督軍,便成了富翁。而中央政府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叫他這個姓錢的總理如何支撐?
所以總統徐世昌想出個辦法來,靠借債度日,以整頓實業為名,由財政、交通兩位總長出面,東挪西借,還以各種公債名義向人民借貸,不一而足。錢能訓組閣前夕,歷年的借債除外債不計外,積欠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的款項,已經多達8000萬以上,漸漸導致兩家銀行周轉不靈。銀行快要支撐不住了,內閣的財政部也無計可施,只得再向國民借貸,發行短期公債券,結果還是苦了平民百姓,富了那些達官貴人。總理錢能訓也無可奈何,國庫空虛,民財耗盡,他這個總理只能救急,也難以救貧。  
新內閣組成了,總要開始做事吧?處理完內部的人事與財政問題之後,錢能訓把注意轉向了處理外部事務,他派外交委員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四人赴歐洲,和外交總長陸征祥一起參加巴黎和會;又令朱啟鈐南下江寧,作為南北會議的全權代表,會同江蘇督軍李純等人,開始議和。廣東軍政府也推選了政務總裁唐紹儀,做南方的總代表,到上海舉行和談,死活不肯到江寧。雙方在舉行和談的地點上,又費了一番口舌,最後經江蘇督軍李純調停,請朱啟鈐前往上海,答應南方的請求,才開啟了議和的大門。

四、南北議和傷腦筋

關於南北議和,是錢能訓當上總理後處理的一件大事,也是對其執政能力、處理複雜矛盾的的重大考驗。對此,錢能訓傷透了腦筋。  
徐世昌當選大總統後,為了標榜追求和平、謀求統一的政治理想,提出南北議和的目標。徐世昌於1918年上任之初即提出:「不在弭亂之近功,而在經邦之本計,不僅囿於國 家自身之計劃,而必具有將來世界之眼光」徐世昌認為要想中國「立於世界而成國」,首先要實現南北統一,而統一南北的方法,「固宜尊重和平」,召開和會進行談判。  
另外,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列強重新審視他們的對華政策,反對日本支持皖系製造中國內戰以便獨霸中國的局面。在徐世昌就任總統典禮上,各國公使即致詞「希望南北早日統一」。美國總統威爾遜也在致徐的賀電中即提出勸告,希望徐世昌儘快「統一南北,而於各國國際公會中占應 有之地位也」。
而徐大總統的政治抱負,落實到內閣總理錢能訓頭上,就是不折不扣的政治任務。徐世昌授意錢能訓致電西南軍閥,以「歐戰現將結束,行及東亞問題,苟內政長此糾紛,大局何堪設想」規勸西南方面「宜先就事實設法解紛,而法律問題佚之公議」。  
作為內閣總理的錢能訓,秉承徐的旨意立即致電西南軍閥。錢能訓同南方軍政要人如陸榮廷、岑春煊私交頗深,雙方私下派人聯絡,電報往返,經多次磋商,矛盾焦點最後聚集到了三個主要問題有待解決:一是和談的人數、地點和名稱,二是段祺瑞主持的參戰軍的存廢問題,三是陝西停戰問題。南北雙方在這三個問題上有著明顯的意見分歧。  
經過錢能訓的多方奔波、數次撮合,加之五國公使準備提出措詞嚴厲的談判勸告,南北雙方總算達成了基本共識,終於1919年2月20日使南北議和會議在上海舊德國商會地址舉行。
北方先後派朱啟鈐、王揖唐為總代表,南方先後派唐紹儀、溫宗堯為總代表。開會不久,雙方因陝西停戰及取消參戰軍與停支參戰借款問題相持不能解決,南方代表通電停止和議,北方代表亦向北京政府提出辭職。後來雖又復會,但討論數日,亦無結果。最後南方代表提出一攬子的八項條件,北方代表難以接受,和議遂告破裂。  
這次上海南北議和,從1919年2月20日開幕到5月13日正式破裂,在此期間,南北雙方共進行了8次正式會議,議議停停,直到會議收場,未能產生任何實質性的結果。徐世昌未能實現上台之初提出的政治抱負,錢能訓也頗感尷尬與無奈。如果南北議和成功,本可成為錢內閣的一項政績,可結果又恰恰事與願違。  
卸任國務總理職務,北京政府又任命錢能訓為蘇浙太湖水利工程督辦,然而,錢能訓不太熟悉水利工程,也不想沽名釣譽,遂於次年8月自動辭職。不久,應聘為外交部顧問。1921年8月21日,錢能訓與熊希齡、汪大燮、谷鍾秀等人發起組織「華盛頓會議中國後援會",在成立大會上,錢任主席,同時與汪大燮、孫寶琦等人一起被舉為該會理事。隨後,理事會發表聲明,反對華盛頓會議協商議程,反對少數國家的秘密協商,主張山東應無條件歸還中國。  
1924年6月5日,錢能訓因病在京去世,終年55歲。

五、造福百姓富家鄉

錢能訓從總理位置上辭職之年,才49歲。用今天的政治眼光看,還是青年。錢能訓辭職之後,投身實業救國事業,辦溥益糖業公司,組織中華懋業銀行,呼籲建立國家傳染病防治處,督辦太湖水利工程,忙得不亦樂乎。  
就像他官運不好一樣,他的命運也不順,1924年6月5日他病死於北京,享年54歲。當年7月,移柩故鄉浙江省嘉善縣,葬在嘉善縣城外3公里處的惠民鎮惠通村錢氏故塋。前民國總統徐世昌撰寫了墓志銘。  
當地人聽前輩們說,錢能訓下葬那天,靈柩從嘉善船運過來,3公里長的華亭塘,河港里全是官船,鼓樂喧天,場面很大。
有時候,歷史對一個人的評價難免抱有偏見,但嘉興民眾卻記得錢能訓對家鄉的貢獻。據歷史記載,他曾為嘉興府所屬數縣的農民減賦出了力。錢能訓於1919年出任以前,當時嘉興府各縣的田賦從歷史上遺留下來,數額巨大,農民負擔沉重,甚至出現逃荒現象。為此,當時在京的19名官員聯名,向北洋政府遞交了減賦書,錢能訓是其中的主要成員。後來北洋政府核准了這個提議,將每畝的賦稅減了三分之一,錢能訓為故鄉百姓做了件好事。  
在民國政府官僚裡面,錢能訓先生是屬於比較盡職比較有良心的。他因巴黎和會中國受辱而下台,其實他並應負最主要的責任。辭職之後,他積極推動收回青島主權活動,擔任了華盛頓會議中國後援會主席。1922年華盛頓會議決議將青島歸還中國,錢能訓是有貢獻的。  
鑑於此,「文革」結束後,嘉善縣有關部門決定重新修複錢能訓墓,縣政府還為此撥了專款,把已經破碎的墓碑,完整地拼湊好,重新豎立在墓地,在墓地的四周還修建了圍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