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整版報導:廣西樂業發現新天坑群

中國日報網 發佈 2022-07-06T18:07:00.513316+00:00

中國日報7月4日電(記者:石睿鵬 李弘揚)今日,中國日報6版整版報導《Sinkhole springs subterranean surprise廣西樂業發現新天坑群》。

中國日報7月4日電(記者:石睿鵬 李弘揚)今日,中國日報6版整版報導《Sinkhole springs subterranean surprise廣西樂業發現新天坑群》。版面以天坑為主題進行創作,版面精美、設計新穎,藝術感強,色彩搭配切合主題,沉穩舒適,使用彩色插圖並應用3D建模技術詳細展示新天坑。報端網端聯動,讀者可掃描頁面下方二維碼觀看新天坑群視頻,體驗效果極佳。

原文大意:

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岩溶所」)正在調查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新發現的神鷹天坑,研究該天坑的內壁、坑內發現的動植物化石及天坑演變過程。

今年5月,岩溶所在廣西樂業縣實地考察時通過衛星圖像分析發現了位於樂業縣平峨村附近的神鷹天坑,經測量,神鷹天坑最大深度192米,體積超過500萬立方米,相當於大約2000個游泳池。岩溶所稱,這是一個保存完好的標準岩溶天坑,岩地貌可以展示天坑的演化過程,對於地質和環境研究極具價值。

參與考察的廣西702洞穴探險隊隊長陳立新稱,探險隊員下降100多米才到達天坑底部。坑底藤蔓交織,難以行走,朝著天坑頂部集中生長的古樹近40米高。

岩溶所稱,這是樂業縣發現的第30個天坑。由於天坑洞口被大量植被覆蓋,研究人員經衛星圖像分析才得以發現。

天坑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光線暗淡,氣溫低,濕度高,適合真菌、蕨類植物和草本植物,以及蝙蝠、鼯鼠、盲魚和盲蝦等動物生存。岩溶所高級工程師張遠海說,神鷹天坑中發現可能是廣西新分布物種苦苣苔、鼯鼠的糞便、岩壁上的岩燕和老鷹等。此前,樂業天坑群中已經發現諸多珍稀動植物。

岩溶所溶洞科普專家張遠海介紹,這次新發現的天坑,使得樂業縣境內的天坑增加到了30個。但這個天坑,並不屬於大石圍天坑群的「家族成員」,而是發育於另一個地下河系統——伏規地下河。除神鷹天坑外,目前還發現了其他3個塌陷漏斗、溶洞群共同組成新的「天坑家族」。

天坑由地下河強烈的溶蝕、侵蝕作用導致岩層的不斷崩塌並達到地表而成。張遠海說,溶岩地貌可以展示天坑的演化過程,對於地質和環境研究極具價值。

廣西多屬溶岩地貌,年降水量豐富,地下河流眾多,具有形成天坑的有利自然條件,被稱為「世界天坑王國」。據初步統計,廣西天坑數量達到數百個,其中不少天坑洞穴的規模是世界級別的。(中國日報廣西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