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有多可怕,為何沒有一座橋樑敢跨越它?還無人敢下水?

小曾記 發佈 2022-07-07T20:57:52.871427+00:00

綜述眾所周知,亞馬遜河坐落於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以及支流最多的河流,它的支流數量多達1.5萬條,分布在南美洲的大片土地上,其流域面積更大,幾乎等於整個澳大利亞。

綜述

眾所周知,亞馬遜河坐落於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以及支流最多的河流,它的支流數量多達1.5萬條,分布在南美洲的大片土地上,其流域面積更大,幾乎等於整個澳大利亞。

在我們的日常認知中,有水源的地方就有相應的人類文明,比如長江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恆河養育了印度文明,像亞馬遜河這樣優秀的河流更該孕育強大的文明。

但事實上,亞馬遜河對人類並不友好,而且,它還是一座相當可怕的河流,不但沒有任何一座橋樑敢跨越它,就連當地的人也不敢下水遊玩。

亞馬遜河

亞馬遜河是動物的天堂,也是人類的禁地,據統計,在亞馬遜河流域生存的鳥類有1600多種,魚類多達2500多種,因此,這裡成為了世界公認的「生命王國」。

正是因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廣袤的面積,亞馬遜河流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且危險重重,在這裡,沒人敢輕易下水,因為河流中往往隱藏著巨大的危機,許多恐怖的動物都生活在這個地方。

食人魚

食人魚這種生物經常出現在各種電視劇和小說當中,因此,我們對食人魚的可怕程度往往有一定的了解,但這種了解僅僅建立在它恐怖的形象上,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它的傷害程度。

食人魚,也叫食人鯧,是亞馬遜河中最常見、最恐怖的水生生物之一,世界上的食人魚總共有有56種,而亞馬遜河中,就分布著30多種。

食人魚往往以群居為主,當它們發現食物後,往往會一擁而上,用極快的速度捕殺獵物,一頭牛的屍體靠近食人魚生存的水域,只要短短几秒鐘,就會變成一具白骨。

而且食人魚的戰鬥方式也異常兇猛,它們咬住獵物後,會咬死不放,拼命扭動身體,用全身的力量將獵物的肉撕扯下來,一口可以咬下16立方公分左右的肉。

1981年,有一艘輪船在巴西奧比多斯一帶的亞馬遜河上行駛,船上一共有300多名遊客,因為一些事故,這艘船突然發生了側翻,300多名乘客毫無防備的落入水中,最終,全部死在食人魚的口中。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2021年,4名游泳者不聽勸阻,在巴拉圭附近的亞馬遜河支流中游泳,結果被食人魚察覺,其中三人被食人魚活活咬死,還有一人被食人魚咬掉了一根腳趾。

綜上,食人魚在亞馬遜河流域中臭名昭著,是一種威懾力極強的存在,但是除了食人魚之外,亞馬遜河中還存在著更加強大的生物。

森蚺

亞馬遜森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蚺,它棲息於南美洲,身體和成年男子的軀幹一樣粗壯,森蚺生性喜水,經常棲息於亞馬遜河的淺水一帶,以水鳥、龜、鱷魚等動物為食。

它的嘴巴非常大,能夠以上下180度的狀態張開,而且嘴巴中的4排尖銳牙齒可以獨立活動,憑藉著這種優勢,森蚺往往可以吞下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獵物,普通人對它來說也就是一口的事。

美國探險節目為了吸引觀眾,曾經派環保探險家保羅·索羅里和森蚺對峙,憤怒的森蚺直接張開血盆大口,向保羅撲去,那一瞬間,保羅的心跳狂飆,他奮力逃跑,結果還是沒有逃出森蚺狩獵範圍。

當森蚺吞下保羅頭部的時候,節目組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們立刻開槍,終止了這次挑戰,由此可見,森蚺也是亞馬遜河中非常恐怖的一種存在。

黑凱門鱷

黑凱門鱷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之一,體長在1.8米以上,更有甚者能夠長到5.5米的長度,是一種體型巨大的鱷魚。

它們普遍生活在南美洲北部的各類濕地中,是亞馬遜河流域最大的食肉動物,其戰鬥力異常兇猛,甚至能將森蚺活活咬死,因此,人們見到這種黑凱門鱷往往會繞道而行。

黑凱門鱷的習性比較特殊,它往往晝伏夜出,在夜間進行捕食,體型較小的黑凱門鱷往往以小魚和兩棲類動物為食,而體型較大的黑凱門鱷會捕食海龜、水豚等動物。

黑凱門鱷食人的數量也不少,因此,當地流傳著很多黑凱門鱷捕食人類的故事。

綜上,這三種動物,可以說是亞馬遜河中最為恐怖的三種存在,當然,除了它們之外,亞馬遜河流域還有很多危險性極高的肉食動物,因此,沒有人敢輕易的下水。

亞馬遜河的橋樑

一般而言,我們人類無法直接跨越河流,所以往往會在河流上搭建相應的橋樑,但亞馬遜的河面上卻沒有修建任何一座橋樑,這和亞馬遜流域的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在亞馬遜河上建立橋樑,難度和成本是比較高的,因為它的流量很大,所以河床寬度也不小,就算最窄的中上游,也有10千米的寬度,下游的寬度則達到了20-80千米。

而且,亞馬遜河和河道寬度會隨著降水量的增加而變寬,在每年豐水期的時候,它的上遊河道會拓寬到40千米,深度也會猛漲到四五十米。

其次,亞馬遜河流域寬廣,泥土也比較潮濕,它的河道周圍基本都是以鬆軟的沙土為主,根本無法搭建穩定的橋樑。

再者,亞馬遜河附近的居民已經衍生了相應的生活方式,他們習慣了在雨林中穿梭,在河道中划船,因此,即便給他們修建一條跨越河岸的橋樑,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

最後,據英國《衛報》報導,亞馬遜雨林正在以每天809公畝的速度減少,換言之,亞馬遜雨林正在以每秒1個足球場的速度消失,這種狀況,無疑會增加資源的損耗、減少植被的光合作用,甚至加重溫室效應,對人類而言絕不是一件好事。

正因如此,我們更要保護這裡的自然環境,貿然搭建橋樑,勢必會導致亞馬遜流域資源的浪費以及環境的惡化,從而破壞他們的生態系統,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結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城市化的穩步建設,地球的森林資源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我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保護自然環境,維持地球生態的穩定平和,只有這樣,才能和大自然和平共處,讓人類文明永遠的延續下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