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皇帝賜名的閩西古鎮

路人云霄 發佈 2022-07-09T06:48:33.779785+00:00

泰寧的聲名聽聞很久了,它有四個一: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脈厚重輝煌的歷史、一座古韻猶存的名城。既可遊山玩水大金湖,又能訪古尋幽泰寧城,實為一個好景點。

泰寧的聲名聽聞很久了,它有四個一: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脈厚重輝煌的歷史、一座古韻猶存的名城。既可遊山玩水大金湖,又能訪古尋幽泰寧城,實為一個好景點。

泰寧是閩西北的一座小城,曾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稱。史載泰寧原本叫「歸化」,到了北宋時期,本地文人墨客、商賈豪門,認為「歸化」二字具有「感化歸順」之意,甚是不妥,於是一致要求更名。直至北宋元祐元年,狀元葉祖洽托閩使張汝賢奏請朝廷改名,宋哲宗將孔子家鄉闕里府號「泰寧」賜予其作為縣名,寓意為「泰平、安寧」之意,泰寧這個名字沿用至今。

下午近日落時分進入泰寧,古城傍著杉溪,過了河來到北岸,在沿河路靠近東洲橋附近找到一處免費停車場。

河邊留存了一段古城牆,城牆沒啥氣勢,不高大,也許是修建的,這段城牆叫「勝二古城牆」,其中開有城門,稱「晝錦門」。

站在城牆頭看古城,如果這道城牆是完整的就更完善了,大多數古城牆的命運多舛,也許這條路就是在城牆遺址上建起,想到南昌的古城牆也是民國時期拆了後在上面建大馬路,不無惋惜。

古城不大,四條街巷:狀元街、尚書街、進士街、九舉巷,呵呵,科舉之風甚重。沿著進士街的石板路走入古城,如今的小城依然有著令人喜愛的煙火氣,處處可以感受到原本的生活氣息。

古城有江南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明代民居尚書第古建築群。當然建築群不止明代建築,清代的也有,有尚書第、世德堂、李氏宗祠、進士第等等,集官宅、民居、祠堂、生產生活用的輔房、店面以及古街小巷於一體。

這座進士第的屋主是江日彩,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中舉人,翌年成進士,任江西金溪知縣,後升任浙江監察御史。這座房子始建於萬曆三十五年,也就是江日彩中進士的當年,門樓上這塊進士土匾由江日彩親書,兩旁的磚雕十分精美。

進士巷的端頭就連接著尚書巷,轉角的高房是世德堂,左轉就是李氏宗祠。

尚書巷,是一條有著千年文化的古巷, 因巷內建有尚書第而得名。東邊主入口,立著一座門樓,正面「尚書巷」,背面「繡衣紡」,則是彰揚泰寧明代賢士何道旻。

這條街巷是礫石鋪地,中間三路磨得光滑的舊石板條,顯得更為樸素和歲月久遠。

尚書第俗稱「五福堂」,它是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李春燁的宅院,建於明萬曆至天啟年間,至今已有370多年的歷史。

尚書第面積達四千多平方米(南北長87米,東西寬52米),是按照泰寧傳統「三廳九棟」建築格局布設的封火牆木構架式建築群,構思精巧,布局嚴謹,工藝精細,氣勢恢宏,是明代民居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堪稱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

小城很幽靜,走在偏僻的巷子裡,聽著腳步聲的迴響,似乎千年前的步履。

伴隨古城千年的還有古井,攀著磨光滑的井圈,看見井壁已生青苔,一泓井水依舊那麼清澈。

也有老房子在衰敗,就像它的主人,歷經千年,榮華與平凡,富貴與貧窮,總有它的運數。

在尚書巷門樓前有美食小攤,豆腐是本地特色,小吃的品相很好看,看著青綠白嫩的美食,當然要品嘗下,推薦鐵板豆腐。

我想,「泰寧」不僅是古城的名字,更是當地人的生活狀態,泰和祥寧,也是他們骨子裡的精神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