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抗俄戰爭進入新階段,基辛格加入澤連斯基粉絲團

印太觀察 發佈 2022-07-09T17:43:00.591160+00:00

自俄羅斯發動對烏戰爭以來,這位首相是國際社會最旗幟鮮明、自覺堅定並表里如一付諸行動地支持烏克蘭、反對俄羅斯的一位政治領袖。

今天國際上最重磅的新聞莫過於英國首相詹森宣布將於倫敦時間7日辭去保守黨黨首職務,直到確定其繼任人選,為此他將留任首相職務至10月,假如不出意外的話。

稍早前,順利通過不信任投票的詹森還是沒過黨內關,在強大的「逼宮」壓力下,他最終選擇作出「正確的決定」(英國外相特拉斯語)。

自俄羅斯發動對烏戰爭以來,這位首相是國際社會最旗幟鮮明、自覺堅定並表里如一付諸行動地支持烏克蘭、反對俄羅斯的一位政治領袖。即便鐵定將要離任,他仍在辭職聲明中花費重要篇幅再次向基輔發出聲援稱,「我們在英國將繼續支持你們,『為自由而戰』,不管多久。」

外界擔憂,隨著他的離職,將削弱當前的國際援烏抗俄聯盟。但正如他自己所說,「在政治中,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堅定援烏抗俄不是首相詹森的個人意志,而是英國政府從國家利益和國際義務出發作出的整體決定。英國政界可能將失去一位富有個性的政治領袖,但不大可能對俄烏戰爭帶來重大影響,何況援烏抗俄事業的頭號領導者是華盛頓而非倫敦。

繼主動放棄北頓涅茨克市後,澤連斯基當局7月4日再次指示軍隊主動撤離利西昌斯克地區,以避免俄羅斯軍隊的包抄企圖。

這看上去是一個「以退為進」的戰術步驟,以暫時性躲避兵鋒正盛的俄軍鋒芒,利用己方的「主場優勢」,構築並集中兵力於新的防禦陣地,抱著打持久戰的思維,將俄軍分散到更廣泛的地區和戰線,在新的防禦陣地與俄方展開新的攻防戰,以持續消耗俄軍的戰略有生力量,等待決定性的戰役打響並適時部署戰略反攻。

從俄烏各自的實力來看,顯然俄方由於烏克蘭,但基輔的賭注可能是,俄方缺乏戰略外援,坐吃山空,兵員和裝備損失很大,已經不得不翻老底,動用原蘇聯的裝備儲存,包括主戰的坦克和榴彈炮等重型武器,戰略相持局面維持越久,其庫存越少,士兵傷亡越大,總有難以為繼的一天,而烏方則得到了美國領導、英國大力協助、西方眾志成城的援烏抗俄聯盟的戰略支持和援助,並得到保證,只要基輔需要多久,它們就支持和援助多久。

另一方面,國際社會越來越篤定,俄羅斯發動的這場戰爭的侵略性質及其對別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戰後世界秩序和國際法的重大危害,挑戰了國際主流根本利益,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聲援基輔、反對莫斯科的行列。

就連不久前在達沃斯國際經濟論壇上還在暗示烏克蘭有必要以領土換和平,聲稱烏克蘭的適當角色是俄歐之間的「中立的緩衝國」,而不是歐洲衝突的前沿,並話裡有話地施壓國際社會儘快促成基輔的戰略妥協,舉行和平談判,結束俄烏衝突,「以免造成難以克服的動盪和緊張局勢」。

薑是老的辣。作為年近百歲的老人,基辛格彼時的講話符合一位畢生從事外交和安全活動的官員和專家的特點:含糊其辭,沒有明確的指向性,不同立場和利益的方面可以從不同角度做出不同解讀,因此實際是暗含玄機的。

他的原話是,「理想情況下,(俄烏)分界線應該恢復原狀。追求超越這一點的戰爭,將與烏克蘭的自由無關,而是一場針對俄羅斯本身的新戰爭。」

國際知名的地緣戰略大腕的表態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但各方的反應幾乎是一邊倒的,理所當然地認定基辛格所說的「恢復原狀」,指的是2014年以來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和實際分裂頓巴斯地區的「原狀」,認為基辛格主張「以領土換和平」。

澤連斯基當局對基辛格的發言極其憤怒,將其與二戰爆發前的歐洲綏靖主義者相提並論,並強調,烏克蘭不會通過放棄領土來結束與俄羅斯的戰爭。烏方提出了關鍵條件,包括只有在重新獲得目前被俄羅斯軍隊占領的土地的控制權時,才會考慮結束這場衝突。

這也是俄烏戰爭進入持久戰和戰略相持局面、西方全面動員起來援烏抗俄背景下的一個必然發展趨勢。

然而長期浸淫於國際政治並以現實主義戰略觀點著稱的老基顯然看到了局勢的另一面:

並非所有國家都站在西方陣營,俄羅斯不像一個小國那樣容易對付。

美英等國和歐盟主要大國之間的分歧減少但仍然存在。

打持久戰,烏克蘭自身無能為力,靠的是西方充當基輔的「造幣廠」和「軍火庫」,時間拖延越久,西方損失越大,甚至對部分當權政府的選票造成衝擊,在俄烏衝突中採取現實主義路線擁有現實政治基礎。

西方內部政客不是鐵板一塊,一些國家領導人對俄「暗送秋波」,部分主張現實主義政策的聲音抬頭,而更多國家即便不公開提出,實際也暗中對此抱有期待,不希望俄烏之間的戰爭長久影響本國利益。

總之一句話,以烏克蘭一國犧牲換取俄羅斯讓步、止戰,還是很有市場的。

基辛格的觀點事實上是在迎合這部分國際輿論。卸任政治職務後的老基主要吃的就是國際政治的飯,其發表觀點當然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及其所在智庫的利益。假如他發表這一觀點後,就像數十年前那樣改變了俄烏戰爭局勢呢「這背後是巨大的蛋糕。

按照基辛格上下文的語境,國際社會第一時間反應的應當是其本意。當時他強調,絕不能讓戰爭拖得太久,「我希望烏克蘭人的智慧與他們表現出的英雄主義相匹配」。

然而一方面在他發表這番高論後持續引發國際社會主流的強烈反彈,包括烏克蘭方面,不得人心,大失其長期積累的國際人望,另一方面俄烏戰爭局勢並未按其觀點發展,俄羅斯對烏髮動戰爭性質為國際社會主流所公認,戰略相持和持久戰格局正式形成,而西方援烏抗俄聯盟全面形成。

換句話說,他需要「下台階」。基辛格在達沃斯論壇講話中留有餘地的老辣之處完全在其最新的表態中反映出來了。

美國《時代周刊》當地時間7月3日在一份報導中指出,基辛格在採訪中回應,自己從未說過建議烏克蘭割地求和的觀點,「我說的事停火最佳分界線是戰前狀態,也就是說,人們不應該把戰爭從戰爭開始時屬於烏克蘭的領土推進到當時被容忍或被接受為俄羅斯一部分的領土。我也警告不要把爭取烏克蘭自由的戰爭變成一場關乎俄羅斯未來的戰爭。人們必須非常仔細地考慮這個問題。」

不過當國際社會的主流輿論和專家均認為基辛格在達沃斯說的是與目前相反的意思的時候,他的自辯能說服人嗎?或許人們應該思考,老基在其長達數十年的智庫生涯中能夠遊刃有餘且始終保持影響力,也許和他的語言藝術和技巧不無相關吧。

看,他甚至成了澤連斯基的新「粉絲」:「我毫無保留地支持烏克蘭的自由,以及它在歐洲的重要作用」......澤連斯基表現得非常英勇而非凡......他是一個偉大的人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