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建證 |坐標雅魯藏布江畔,我堅守高高原機場的日子

中建八局 發佈 2022-07-10T00:24:46.859506+00:00

建築書寫恆久歷史,書信砌築深情時光。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適逢中國建築組建40周年。中建八局官微特開設「信·建證」欄目。

建築書寫恆久歷史,書信砌築深情時光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

適逢中國建築組建40周年

中建八局官微特開設「信·建證」欄目

為您講述精彩八局故事

讓我們重拾浸潤歲月、打動心靈的溫暖記憶

凝聚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願您

展信悅



我們曾在嚴寒的季節施工

為混凝土搭建「暖爐」

我們曾在疫情重圍中率先復產

為476名農民工兄弟打「飛的」進藏

我們曾翻越唐古拉山口

跨越2000公里的山川阻隔

將上萬噸鋼材、玻璃、大型設備運輸進藏···


讓我們隨著信件

一起聆聽中建八局拉薩貢嘎國際機場

項目經理孫燕和中國建築的故事



中國建築:


你好。


我是貢嘎機場項目經理孫燕。我在雅魯藏布江畔,在寧靜的夜空下,在世界的第三極,給你寫信。



我原本以為,給你寫信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你是如此抽象,人們常常用一串冗長的定義或者誇張的數字去詮釋你。可是當我寫下「中國建築」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眼前浮現的是一張張熟悉的、具體的臉——他們是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戰友,我的家人。我知道,給你的信,就是給他們的信。



我在貢嘎機場給你寫信。夜深人靜,寒冷像刀一般鋒利,讓我想起那個滴水成冰的夜晚。


2018年12月18日,一場大雪覆蓋拉薩,入夜氣溫陡降。凌晨四點,我們接到為機場跑道除雪的緊急任務。夜空靜默,呼出的熱氣在空氣中迅速消散,浸入鞋子的雪水重又凝結成冰。80餘名西南鐵軍和工友 ,在零下十度的氣溫中,連續工作四個小時,用雙手清除了4個機位的積雪,終於讓機場恢復運轉。


我們像軍隊一樣執行著任務,因為這就是央企的責任。



我在貢嘎機場給你寫信。就像離鄉的遊子細修家書,理應報喜不報憂。但很多事情如今也不必再隱瞞。


剛到高原,我就挨了當頭一棒——這不是比喻,而是對高原反應最確切的描述。鼻孔乾燥得直發癢,稀薄的氧氣讓我晚上難以入睡。紫外線和風沙無處不在,皮膚乾裂衰老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年齡的自然增長。


2019年,在代表公司前往那曲考察項目的路上,我們在海拔4500米的班戈發生了車禍。我的兩根腳趾骨折,一名同事甚至被下達了病危通知書。疼痛沒有讓我崩潰,同事的受傷,卻讓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淌。


從那之後,我就與這個項目血脈相連。我在心裡暗下決心,再難再險,我也一定履行好我的責任。



我在貢嘎機場給你寫信。信只有這一封,但有幾句肉麻的話,想讓你替我、也替所有遠離家鄉的貢嘎機場建設者們轉達。


親愛的老公、孩子,在貢嘎機場的三年裡,我無時無刻不在想你們。你們有沒有按時吃飯?有沒有按時睡覺?工作和學習上的壓力,你們會向誰訴說?令人心焦的思念,在紛至沓來的工作面前,只能暫時隱退。在我決定踏上高原的那一晚,我已經知道了代價。


柳青在《創業史》中寫道:「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選擇建設高原機場,我從未後悔。親愛的老公、孩子,我把青春獻給了貢嘎,我也將把餘生獻給你們。



我在貢嘎機場給你寫信。想告訴你這裡正在發生的故事,想帶你看看大好河山和我們的傑作,然而下筆千言,所述卻不及萬一。


我們曾在嚴寒的季節施工,為混凝土搭建「暖爐」;我們曾在疫情重圍中率先復產,為476名農民工兄弟打「飛的」進藏;我們曾翻越唐古拉山口,跨越2000公里的山川阻隔,將上萬噸鋼材、玻璃、大型設備運輸進藏。


如今,嶄新的航站樓里人流涌動,盛放的雪蓮在藍天白雲下熠熠生輝。高原的陽光透過大塊玻璃落到建設者的眼中,少了暴烈,多了溫柔。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熬過的夜、吹過的風、流過的汗和血。責任這兩個字,已經和氧氣一樣,融進了他們的血液,作用於他們心臟的每一次搏動。



我在貢嘎機場給你寫信。邀請你到項目來,親眼看看這裡的一切。


祝基業長青。

一名普通的中建員工 孫燕

關鍵字: